李白〈秋浦歌〉

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李白詩善用誇飾法,這首詩不但有誇飾,還兼採對比。白髮三千極誇其長,

離愁似箇,極言其小,兩相對比,頓覺對比強烈,然一伸一縮之間,表現了

極大的張力。這首詩除了有對比、誇飾之外,還有借喻。一句何處得「秋霜」,

將白髮比喻成秋霜,頓時將淒涼的景象點染無疑。「最是人間留不住,紅顏別鏡

花辭樹」,當四、五月桐花滿山時,看在眼裡竟都是青山白髮,令人歎惋啊! 

詩境一如夢境

詩人在作詩時,往往來自於靈感,靈感方至,滔滔而來,悄然而去,無法遏止,

等詩寫成時,竟訝異於何以有這些佳句,覺得似曾相識,有如夢境一般朦朧萌坼。

西洋有朦朧詩派,主張寫詩要不即不離,不可太真又不可不真,總留些餘地讓人回味,

才是一首好詩。中西雙方詩學理論,異曲而同工,都主張「詩境一如夢境」。 

教孩子們摺紙

手與腦的關係十分密切,手巧的人大半腦筋也較靈活,所以閒暇時後,

可以教孩子摺紙。一隻紙鶴、一條船,代表無限的祝福,將孩子的成

品展示出來,又可以觀賞,感受孩子的單純、天真,畢竟那是她的創作,

不是金錢可買來的。所以,教孩子們摺紙吧!學得一技之長,是難能可貴的。 

劉禹錫〈望洞庭〉

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這首詩寫洞庭湖景,是這樣輕描淡寫,卻充滿無限想像力。

湖光與秋月何以在詩人眼中「相和」呢?潭面何以像是「未磨」呢?這都是詩人的想像。

第三句轉折,將洞庭山水以一個「翠」字點染,呼之欲出,如在目前,可說恰到好處。

最後把青山比喻為女子的「青螺髻」,把湖水比喻成白銀盤,想像力之豐富,

又豈是凡夫俗子可以想得到? 

李華〈春行寄興〉

李華〈春行寄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美好的春天,芳草自碧,溪水潺潺流著,好一派春天的景色!

在這山行路上,繁花開了又落,啼鳥一路相伴,也就不覺得落寞了。詩人寄情於山水,

暫可忘憂,然卻更凸顯無人相伴的淒涼。無人、自落、空啼,這些字眼在在暗示著:

繁花似錦的春天,只有自己行走在春山中,備感孤寂哪! 

如何進行課堂設計

拿到一課課文時,要先自問:這一課的重點是什麼?課文如果分成好幾段,

要問自己:第一段要教什麼?第二段呢?依序的釐清段旨,然後再進行課堂的設計。

每一項教學設計,會有預備、發展、活動、評量四個部份,我們可以依此順序,設計

說、讀、寫、作等活動內容,再依序進行教學。 

斗的意思

斗的外形就像是一個容器,有斗容可裝東西,有斗柄可拿持,楷書的斗已經看不出原形了。

斗的本義是「十升的容器」,引伸和「十升」有關,至於我們說「斗膽」,用的是假借義。

斗的常用詞有:才高八斗、斗杓東指、斗方名士、

                  斗量車載、斗酒隻雞、斗筲之徒 

韓愈〈春雪〉

韓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做飛花。」這首詩是詩人驚訝春天遲遲不來,白雪卻假當是花兒,

在二月天飛舞著。二月天,在美麗的寶島花兒都已盛開,然有時春天不來,

一般人並不會察覺,只有詩人有敏銳的心,可以寫出心中的想法。這首詩

從白雪紛飛發想,將它當成花兒來寫,可說別出心裁。 

曹豳〈春暮〉

曹豳〈春暮〉:「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蔭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

青草池塘獨聽蛙。」這首詩道盡了詩人生活的閒適。一開始點出暮春的景致,

花落無人問,因時節使然;綠蔭遍天涯,亦因時節使然。一切似乎是順理成章,

然詩人在惋惜暮春之餘,學會換一種心境,不聞鶯啼換聽蛙,那也是不錯的天籟。

人生無可無不可,懂得調適,將無入而不自得。

教孩子學習承諾

孩子在一生中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舉凡答應的事必須做、既是祕密就不說、

不因自己的方便,而傷害別人。有些孩子懦弱怕事,有些又做不到保守秘密,

有些因自己一時的方便,不惜傷害別人,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身為父

母的如果能告訴孩子:信守承諾,養成負責的好習慣,就不會有做不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