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起〈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錢起〈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節候看應晚,心期臥已賒。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這是一首酬唱詩,以五律的形式呈現。首先點出秋景,言早秋察覺竹席的涼意,又秋月將城裡映襯得有些空空盪盪。仰視天上銀河,秋雁橫渡;耳聞搗衣之聲,千家唱和,詩人將秋景寫得有聲有色。四句寫景之後,即景抒懷。頸聯寫節候不早,整夜不眠。何以整夜不眠?只為吟得一秀句,竟不能成眠,詩人苦心孤詣,淺人豈能得知!這首詩將詩的語言,發揮到淋漓盡致,將它與散文句法相較,即可得知詩的句法與散文的句法不同之處何在。

教孩子使用眼神

與別人交往,應對是否恰當,眼神是主要的關鍵,它也攸關孩子給他人的第一印象。我們要指導孩子注視別人時,眼神要端正,說話的時候,誠懇的注視對方,身體微微的向前傾。餘光注視對方的動作,隨時做回應。與人交談,眼神不可閃爍,也不可左顧右盼,總要讓對方感到受重視,才算有禮貌。

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又稱現實主義,源於享樂主義、世俗主義,強調什麼都可以寫。它是18世紀的小說主張,到了19世紀,才有浪漫主義的抬頭。寫實主義強調如實書寫生活的現實面,而不僅是傳達美的一面。他們的題材逼真描寫人性,忠實的再現實體。代表者有法國的福祿貝爾《包法利夫人》,莫泊桑《項鍊》、美國湯姆《頑童歷險記》、英國狄更斯《塊肉餘生錄》等。

隨文識字

教學漢字,可以採隨文識字的方式,華語課文中出現什麼生字,就教什麼生字。由於漢字是圖象文字,所以可以先教圖象文字的部分,讓學生先了解字根﹝形符﹞,例如:先教人,再教作、做、什、仙等形聲字﹝形符加聲符﹞。或是教大、中、小等字形的演變,然後教學生一邊畫圖,一邊造出大人、中間、小孩等詞,推衍句式為「一個大人站在兩個小孩的中間」,再以實際的情境讓華語學習者理解,直到反複練習、熟練運用為止。

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韋應物〈長安遇馮著〉:「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這首詩屬抒情詩,寫別後重逢的情景,是一首五言古詩。首言客從灞陵來,灞陵在長安之東,想必經過些許風雨。其次設問客為何而來?原來是前來開墾山地。復言相遇之時,正是新春百花盛開,乳燕飛來之際。末言去年一別,鬢絲又斑白幾許,流露出時光荏苒,歲月不居之慨。整首詩言客來之地、客來之因、客來之景,再總結主人之慨,採先分後合的布局,層次分明,以疊字寫春景,也盎然有生意。最重要是蘊含對朋友的憐惜,情感誠摯,令人心頭感受到一絲暖意。

化醜為美

藝術家的本領是化醜為美,化腐朽為神奇。許多平凡、粗糙的材料,經他們的巧手創新,就有美好的藝術品產生,因為他們知道美的準則。我們常在一幅畫作裡,發現許多光源並不相同的畫面,卻協調的相容在一起,並不覺突兀,這就是藝術家的匠心獨運。

語法教學

在教外籍人士句型的時候,不妨以兩個相反的詞,同時進行練習。例如:教「是」和「不是」、「肯」和「不肯」,出一些句子讓他們練習,等熟練以後,再出兩個連詞相反的句子,如:「我想去海邊玩,妹妹也想去」、「我想去海邊玩,妹妹卻不想去」,進行說明、比較。如此一來,學生的印象會比較深刻些,也比較容易記憶。

教孩子有為有守

「有為有守」就是堅持自己的志節,有所為,有所不為。父母親要教導孩子拿捏事情的分寸,凡事不要見風轉舵。看到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忘了做人的道理;只知關心自己的事情,從不關心別人,那種孩子長大後,一定是自私自利的。他們做事毫無原則,誰對他有利,他就為誰做事,久而久之,養成了被奴役的個性,凡事當然唯唯諾諾;他們游走在夾縫之中,乞憐於權勢之門,一有不愜於心,就覺得上天負他。父母或師長若能告訴孩子,凡事靠自己努力,不要習慣性的卑躬屈膝,可以激勵他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想像的分類

想像有再現的想像與創造的想像兩類。想像就是Image,我們心眼中見到一個意象,雖不在眼前,但我們依然記憶鮮明,這就是再現的想像。如果我們根據這些舊有的材料加以剪裁,綜合成新的形式,那就是創造的想像。「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這十個字人人會寫,但卻道不出,唯有大詩人──杜甫,能將這些字組合在一起,創造出鮮活的意象,這是因為他能選擇情偕意近的材料,苦心孤詣,匠心獨運,方綜合出新的意象。

陸游〈寒食〉

陸游〈寒食〉:「峽雲烘日已成霞,灢水生文淺見沙。又向蠻方作寒食,強持卮酒對梨花。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羨游僧處處家。賴有春風能領略,一生相伴遍天涯。」這是一首抒情詩,屬七律。首聯寫景,點出時已黃昏,季節乃春。頷聯言寒食對酒,感歎身在異地,未能與親人團聚。頸聯表明他鄉作客的無奈,並道出所慕者乃四海為家之僧人。尾聯將春風擬人,言幸有春風相伴,踏遍天涯也不覺寂寞。詩人胸襟開闊,是以能從大自然中覓得知音,而轉移愁緒,這是吾人當學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