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2011fennigan 發表的所有文章

第十週實習日誌

    實習的最後一周我們三寶壟市見另一位會長,行前據會長所言,那位會長也很積極地想招攬像我們這樣的實習生到該地的學校去,可嘆門路不多、資源有限,聽到我們來到巨港的消息,一直希望能夠請我們擔任實習派遣的橋樑,在會長的邀請下,我們前去了解當地的教學情況。

    該校學生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我們有前往高中與小學初年級的教室進行教學觀摩,其他則礙於時間關係與課程安排而未能了解。該校主要是使用中國的課本,雖有以正體字的課本為輔,但實際教學仍是以中國出版的課本為本位。該校的課本內容具有相當的多元性,課文內容涉及文化、文學等中華背景知識,既有深度,也有難度。據我們了解,目前學校的華語教師皆是印尼中文系畢業的,並無母語為華語的教師任教,雖然我們與本地老師的溝通順暢,但實際教學環境中,教師的發音確實還有待加強,不過大致上並無大礙。該校教師為數不多,因此師資缺乏,僅僅一位教師,即可能需要教授國中到高中一年級的所有中文課,在學生程度上或教學資源上,都是對教師的一大耗損,而且該校的教師似乎有流失的傾向,所以如果能夠建立起實習生到該校的來往,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仍能為該校注入活水。

    該校的教學在我們所觀摩的兩堂課室中,活潑性與互動性不低,不過仍偏向傳統式教學,但學生的配合度高,且會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譬如老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唸讀生詞與句子,學生會主動互相督促,並向老師提問,在問答之中還會有一些趣味性的話題,減緩中文學習環境的課室壓力。縱使教學性質近似傳統填鴨式教學,課室的活絡氣氛與有效率的互動,我認為在一定程度能彌補傳統刻板教學方面的不足。另外,該校的中文課時間少,一周一個班級可能僅有一到兩堂的中文課,在時間上確有不足,但根據該校表示,也無法釋出更多時間,除了師資不夠,教學資源有限也是一大阻因。此外,華語在當地也並非是熱門到足以延長時間的科目之一,種種因素下,學生可能得在課外付諸大量的心力與時間才能達到流利的程度,加上印尼的華語資源有限,即便課外自行蒐羅學習資源,也未必能有效地使華文進步。憑之前在巨港的經驗來假設,很有可能學生也不曉得有什麼好用且有效的資源可以使用,畢竟網際網路在印尼仍非一種普遍使用的學習資源,使用網際網路促進學習的可能性也會大幅降低,然實體資源的有限更是阻撓了華語學習的進程。

    雖有種種困難,但該校的硬體設備與課室環境尚臻完善,身為老師應當有足夠空間,能發揮一己的教學能力,期盼之後該校的華語師資問題能夠得到紓解。在實習最後一站,見識到不一樣的華語教學之面貌,除了感到欣穎,還有感恩,正由於有了種種的經歷,才讓我們不虛此行,以實習生的身分,學習到不少課室外的實戰經驗與教學行政上的運作情形,相信此次實習能為往後的教學奠基,更是重新省視自己,精進能力的轉捩點。

第九週實習日誌

    這一周我們結束了在巨港的教學實習,由於負責我們在印尼巨港生活的會長表示在印尼其他地方也有對於類似我們這種性質的實習生之需求,因此希望能藉由我們擔任小中介者的身分,在返國時搭起這座華語教學的推廣橋樑。正逢印尼過年,原本實習的學校停課,我們的實習時程又恰巧接近尾聲,在會長的協助下,我們到其他地方去了解有如此需求的華語教學體系,期盼能協助會長搭起與臺灣的溝通橋樑。這周我們應邀到中爪哇日惹的殊途學校進行華語教學參訪,然而很可惜當時已是放學時間,因此只有與校長談過了解一下情況而已。該校屬於小型學校,只有幼稚園與小學,學生上課主要採文法翻譯法教學,但因為是小朋友,所以會加入適當的課室活動來進行教學,尤其幼稚園幾乎是用歌唱、肢體動作等活動來幫助學生記憶及引起興趣,這一部份與先前在慈容三語學校的幼稚園進行短期教學時聽起來頗為相近,但詳細內容則不得而知。

    雖然校長表示如果能有實習生過去是再好不過,但由於學校設備資源、制度等等尚未完備,因此校長希望先等學校發展至較為成熟的階段後才行討論。這次很高興能夠到印尼其他地方了解不同的華語教學體系,不論質量多寡,相信這都是我們很寶貴的學習經驗。這點也是我們相當感謝會長的原因之一,除了生活瑣事、實習事務上,由於我們實習的學校偶有中國或臺灣來的教授、老師,前來傳授華語教學相關知識與技巧,因此會長還特意與學校協調,讓我們能夠參加講座多聽取各方意見,並給予協助,從這之中我們也汲取到很豐厚的經驗,相信這樣的經歷並非去其他地方能獲得的,所以自然很感謝這樣的機運,並且能夠實際運用在實習教學中,直接學習運用與檢驗,實在是獲益良多。

    在印尼能有各種開拓視野的機會,都要感謝會長的傾力大助與用心栽培,讓我學習到很多勝過華語教學的事物,自然華語教學的方面也是有的,能夠這樣滿載歸國,我相信這樣的收穫一定讓自己比實習前還更加進步。

第八週實習日誌

從上回獲得該校老師的協助,告知學生上課的注意事項,學生們在課室中比較不會恣意吵鬧,不過學生普遍會自己走動,當他們認為是要跟老師說話的時候,仍舊會自行走到老師面前講話,該校老師也習慣接受如此現象,而並無多加制止,因此即使課室環境趨向安寧祥和,學生也還是有過於主動的情況發生,但學生們跟起初相比,較為懂得注意老師的話語,因此不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此週上課恰好所需教授的兩個班級,其課程內容都有方向性的詞語,於是講述生詞的時候,除了中印翻譯,還搭配肢體動作加深學生印象,並實際讓學生聽口令做出正確的動作,小二由於只有「進」、「出」、「坐」及「站」四個動作,因此在動作與字詞記憶上並無太大困難,而且除了點學生聽華語做出正確的動作,還進行比賽,一則強化記憶,一則觀察其誤,小二生因只有四個動作,大致上都能理解所聽到的華語並完成動作,小一生則不然。小一生的課文內容除了上述四個動作,還包含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因此在動作練習上,反覆操練幾次才進行比賽,以避免太過倉促而無法記憶。不過經過比賽,發現學生普遍有幾個問題,第一,學生幾乎都分不清楚「左」與「坐」的讀音,即使再三強調,領著學生念發音的時候正確無誤,也僅兩三位學生能在聽後分辨兩者的差異並做出正確的動作。推測其因,可能是因為學生早已有先備知識─「坐下」,但還沒學過其他語詞如「左」,容易將其他字當作「坐」字,而且「左」為第三聲,學生雖能發出正確的三聲,但聽力的部分似乎無法分辨所聽到的字。第二,「uo」和「ou」的音大部分學生也會混淆,例如我說「走」的時候,學生不是坐下來就是用手比左邊,即使一再發音,還是有做錯的學生。這一類的相似音混淆,應讓學生多加練習分辨,尤其學生看單詞與簡單的句子居多,在唸過以後,不會加以辨別比較相似發音或近義詞,在此層面,若學生會產生上述混淆之情形,應當使學生多加認識字詞與發音練習,方能有效改善聽力上的問題。第三則是部分學生仍對華語發音方式掌握度不夠所致,尤以零基礎的印尼學生為主,會出現「中」與「坐」的混淆,不過由於一四聲依舊有不小的差別,只要一再強調發音給學生聽,學生多能改成正確的動作。

    總的下來,我認為其實大部分小學生都很聰明,有些學生甚至早已知道課文內容在講些什麼,只是小學生不易專心是一大麻煩,如果能嚴格要求恪守班級規則,相信日子一久,習慣便成自然,不會時有喧鬧擅離之舉。而聽說層面,如果能夠多讓學生自己有練習的機會,學生會比較有勇氣練習口說,才能避免日久不叫學生,成為學生不願上臺發言、參與活動的一大主因。小學生在學習語言上,心理層面的重重困難必須要去注意並加以解決,若不能有效處理,學生可能會對第二語言感到挫敗或試膽怯,因此讓小學生有意願自主學習並積極參與課室會是華語教學的一大課題。

第七週實習日誌

    經過該校老師的幫忙,之前一直喧鬧的小二生終於較為安靜了,探究其主因仍與語言溝通不良有關,因為無法完整地表達如何維持良好的課室秩序,即使有印尼老師翻譯轉述,時常在講完之後,學生就拋諸腦後,忘得一乾二淨,加上以華語勸告擅自離席的學生,有時並未能收到成效。所以此次上課前,先由禮節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告知課室規矩並要求注意聽課,成效出乎意料地好,學生整堂課並沒有過度吵鬧而有問必答,如此看來,學生雖知課室禮節,但由於語言不同無法溝通,加上學習動機亦不強烈,便有倦怠聆聽與求知的念頭,使得師生互動間缺乏默契,而不能有效約束彼此。因此我推測如果華語老師有意任教於海外小學,對於該國語言掌握一定的程度為佳,才不致使師生溝通互動不良,有任何突發狀況也能自行應對,不需要繞一大圈,又是請當地老師翻譯協助,又是挑選學生話語的重要性,而耗費過多的課堂時間。若學生並非零基礎,其實簡單的要求、對話並無大礙,只是假使不能在上課之出完整表達上課規矩,並有效約束課室環境,往後管理經營更是不易,以個人在課室中教學方式為例,雖然一開始已經請印尼老師幫忙翻譯告知課堂中應有的禮貌和規矩,但只要學生有分心的傾向,秩序即容易陷入混亂,即使進行遊戲學習華語,促使學生專心學習,遊戲結束後的複習或講課時間又可能是混亂的起點,不能即時以當地語言要求管理的話,應對有些沉默寡言的學生,並不容易知道學生是否聽懂還是不回答,抑或是其他狀況,學會該國語言的重要性便在海外小學華語課中突顯了出來。因此,小學裡,班級經營與課室活動顯得比更高年齡層的班級還需加以重視,為有效管理課室,第二語言得事先學習相形必要,對於零基礎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由於已經成熟懂事的成人較能分辨自己學習華語的動機與目的,自發性的學習並不會造成華語老師在班級經營這一方面太大的困擾,但是年紀較小的學生並不適合一味地講授,要求他們乖乖坐著聽課,甚至有些學生也許沒有學習華語的動力,只是遵從父母的意願而已。

    根據以上種種因素,在國外小學教華語應該具備說當地語言的能力,否則老師可能僅僅在課室管理的層面上即疲於奔命、顧此失彼。在此處,華語老師具備第二語言的能力或許方為上策,畢竟小學生對於世界知識的大概念尚未成型,英文能力也不足以解決所有華語疑問,盡可能以簡單的華語溝通即便能達到學習效果,也未必能夠解決所有課室中的問題,尤其跟學生溝通時,用該地語言才可能達到成效,所以如果在國外小學任教,教授華語並不一定適合全華語環境教學,關於此點,自己在未來還有待多加努力。

第六週實習日誌

本周教授「比較」的概念與月日的表達方法。上次經過嘗試華語遊戲,對課堂的幫助不小,因此仍採用要求學生上台對話或講解完再進行遊戲的方式教學。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多多看懂華語,遊戲進行方式多以學生必須閱讀了解漢字意思為主,雖然不一定能夠完全看懂,但一直重複練習,進行遊戲而認字,多少能促使學生學習與記憶。不過由於自己講話速度有時候過快,導致原本就不大聽得懂的學生更加不知所措,即使以強調重點字詞的方式教學,讓學生理解,語速仍舊需要放慢一定的速度,這點往後需要多加注意,否則等於只要讓印尼老師幫忙翻譯即可,學習效果與學習環境有所降低。

    講「比較」的語法時,我先以AB+adj.的方式說明,不過因為小學生還沒能掌握詞性,便沒有這樣說明,而改以A才是後面所言的對象,例如:小明比小亮大一歲,則以在「比」的前面─小明,才是「大」的那個對象來說明,而之間的差距多寡則直接讓學生練習句型對話,因為數學算數學生尚未成熟,所以由我幫忙算數,學生講出差距並放在正確的位置即可,為提醒學生,學生在開始練習對話的時候,我會用手比著黑板上的語法,讓學生知道「比」的用法。另外,有部分學生在表達年齡的時候,會說成「我歲八」或「我八」,不過因為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整講出「我X歲」的句子,所以只有提出來告訴學生並糾正其誤,沒有多加解釋或說明,讓學生直接了解到表達年紀的用法即是如此。除了比較害羞寡言、不大專心聽課的學生是仍待克服的挑戰外,其他學生多能在練習對話時表達正確,因此在口語表達上應當能比書寫上佳。不過近來發現學生不習慣寫筆記,這樣的習慣對於語言溝通不大順利的教學環境而言並不好,尤其生詞部分我多半會以印尼話對照講解,因此如果沒有抄寫下來,即使在課堂上講得很熟、很好,離開教室就可能全部拋諸腦後了!也沒有可以查找的資料。此外,課跟課之間多是有關連的,我在教學時也會以認字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先前已經學過的漢字,譬如在教日期表達方式的時候,就有數名學生無法判斷「九」與「六」,多會說成其他數字,不然就是愣住,因此往後要注意學生是否有正確寫下翻譯,以便之後課室的進行與課後的學習。

    大體來說,本周教學已大致了解學生上課的情形,在課室教學進行過程的層面上還算順利,不過有些沒有聽課意願的學生是很棘手的問題,這一方面還得和該校老師多加溝通協商,以尋求解決之道,並讓學生能夠安靜自主地坐在位子上,而且看著課本上課,之後應該會以更加嚴厲的方式管理吵鬧的課室,以避免太過紛亂喧鬧的情況發生。有時候付諸行動應該會比口頭勸告來得有效,如果不能有效維持良好的課室環境,學生並不會有心聽課,如此一來上課也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一邊達到有效管理,一邊讓學生學習理解華語,才是目前所必要去努力達成的。

第五週實習日誌

前幾次上課下來,我試圖將認字遊戲放入課程,帶來歡愉輕鬆且能幫助學習的氣氛。大致上本周課程都是以下這般流程,一開始先講授生詞與課文,讓學生了解生詞的意思,之後帶課文,複習之前的對話,藉此加深印象,因為已經請學生上台練習過對話,所以沒有多加著重於此處,而是讓學生明白生詞與對話中的用法後,進入認字遊戲。雖然仍有一部分的學生不大專注聽課,甚至講解遊戲規則時也不予理會,但遊戲一進行,學生的目光就被牢牢吸住,貼著臺上不放,由此可見,利用遊戲幫助學習華語在這裡效果不錯,如果只是一味地按表抄課、呆板講述,學生相當容易不耐煩,尤其老師上課並不能一直走來走去管學生,因此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遊戲內容所需的生詞或語彙,確認學生大半有寫下之後,便不多費唇舌,以免課室快速陷入混亂。本周遊戲一律採取認字的方式,上課前事先做好可以黏貼的生詞字卡,並不附註漢語拼音和印尼文翻譯,只有漢字。遊戲進行前,將字卡貼在黑板上,之後將學生分為兩組上台比賽。當老師唸出字卡的字音時,學生必須知道老師所言為何,進而找出黑板上正確的字詞,並拍擊字卡,最快答對者勝。兩組上台的學生由我親自挑選,我時常有意挑選講解時不大認真聽課的學生,讓他們上台比賽,其中就有學生在台上發呆,直到在台下的同學給予提示才會答對,因此這樣的遊戲能夠多少促使沒有專注聽課的學生認字,原本並沒有了解完整的,或者尚未吸收的,也能藉由遊戲鞏固、重新認字,而且台下的同學也會幫忙,或查書本,或問同學,只為贏得遊戲,甚至有學生激動地到台前直接指給被挑選上台而不會的同學看,雖然學生自行走動有些不妥,但因為遊戲規則所需,學生會比上課時不聽話還要好勸告,而想其他辦法幫助臺前的同學。換言之,總的來說,課室遊戲能夠協助學生解決不擅識字的問題,並降低不易管理的喧鬧情形,即便對每個學生來說成效不一,但這個遊戲在生詞層面上,相信能夠多少迫使學生學會認字。

    由於本周我教授的年級為一、二年級,並不大會書寫漢字或說出完整的對話,甚至有一些基礎較低的學生,可能完全聽不懂,因此我特別著重在認字、口說的部分,尤其此校老師也要求我們能讓他們多多練習口說,所以一堂課下來多傾向聽說讀寫某一項,反覆練習鞏固,量少多練,致使學生能夠記得,成效有待來日窺探。經過此週,我認為遊戲對於小學生來說能給予多方面的動力,對老師而言更是管理課室環境一大妙方,不僅只是讓學生學習認字,也使得一些害羞內向、原本不敢上台的學生,看著看著也願意自告奮勇參與,因而減少學生學習上的障礙。之後只要教授一、二年級,我覺得幫助學習的遊戲能夠予以一定程度的推進力,讓學生自動自發地進步,因此往後應細心設計課室遊戲,以達到既能協助學習,也能增加華語趣味的效果。

第四週實習日誌

這一周開始在慈容小學進行教學,本周我在那兒上了兩次課,分別是小學一年級與四年級。在教授此兩個班級之前,有先觀摩過其他班上課的情況,在這邊,每個年級或多或少會有華語零基礎的學生,上起課來不能太過困難,但是也不能因為有學生已經學會而大幅提高難度,不過這個情形對於低年級來說,並不會造成一些教學上的改變或影響,畢竟低年級的確大部分都是從最簡單的學起,然而,低年級也是相當不易經營管理的,在我自己的班上還算尚佳,但另外兩班的狀況則較為棘手。首先,由於是低年級,課室規矩並未能完全遵守,而且學校老師也不會太過嚴格控管,導致學生可能常常自行離開教室或突然聊起天來、玩了起來,老師必須要分神留意學生的行止,以免學生倏忽消失或作亂,最不佳的情形莫過於老師得追著學生跑,一個個勸回座位,難以經營良好的課室環境。再者,在台上的老師不能只一味地授課,如果老師自顧自地講課,學生沒一會兒即做起自己的事情來了!所以適當的互動在低年級中,遠比講授課本來得重要,假若學生不理會老師,那麼不停講解也是枉然,因此加入配合課本內容的活動、遊戲,以適切喚起大半學生的注意是必要的。此外,由於語言不通,有時候即便是簡單的口號、要求,學生也不會回答或答不出來,不曉得學生是會還是不會,或者是沒有熟悉注意聽課,導致不時需要印尼老師翻譯,這點相當不易克服,由於此點,時常會在一位學生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以致影響教學程序,雖然教學程序可以更動,但一位學生在臺上太久,學生就會開始分心做其他事情,課室秩序容易陷入一片混亂。以上三點是初次嘗試小學華語教學遇到的難點,即便尚可以一些獎懲制度來控管課室環境,但語言溝通的障礙仍是一大阻因,小學生學習的內容並不算難,因此我傾向大量放進小遊戲,不時請學生上臺互動,或以身體,或以手勢,做出華語動作或漢字,較能吸引學生目光,加上我事先已將所帶的班級分成兩組,每組的人要對自己的組員負責,必須一同守課室規矩,並以積分表作獎懲制度的兌現,不過第一次上課僅做試驗性質,且讓學生知道有這樣一個東西存在,先做心理建設,之後上課便為實際操作,希望這樣的班級經營方式能打破語言不同的藩籬,至少能減輕一些必須一直翻譯的壓力,而以課本內容為主要需知,其他能免則免,讓學生習慣聽懂即可。

    文化班的部分,由於他們將要畢班,近來上課次數減少,內容也比以往較少,然而總也教到最後一課了!最後一課是中華文化中的過年,但我認為文化課應當跟語言授課分開,因此先講授課文內容為主,大致上沒有太大問題,唯有印尼沒有的文化部分,較需用圖片加以理解,再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華人如何應用講解,即能讓學生窺知一二。另外,上次的唱歌教學反應良好,學生不但要求還想再多學習華文歌曲,還主動複習練唱,流行文化的教學在此看來得到了不錯的效果,適時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或許會比傳統文化來得感興趣,尤其在年輕人居多的課室。歌曲有時並不重在其意,而是一種心靈感觸,世上聲樂萬千,但往往盡管聽不懂其他國家語言的歌謠,內心卻迴盪彌久。很感謝之前學校教授建議的歌曲教學,即使不會華文,試著唱就會有感覺,進而有動力,就能促成學生對華人文化的了解。

    本周最大的挑戰在於面對小學生喧鬧且過於自動的情況,在學校並沒有學到太多相關小學外語教學的部分,因此備感吃力,幸好能向諸多老師吸引經驗,並參考他人的經驗用以嘗試,期待能有效改善小學生無法自治的狀態,達成師生間的一種默契,感恩!

第三週實習日誌

由於前幾次上課補充了新語法與概述詞的難點,為使學生有時間消化記得,因此近幾次比較著重在講解生詞與其用法,不再補充其他多餘的語法,而只採用課本上給的句型,並稍做變化。第九課講到「一對」與「一雙」的分別和使用上的不同,因為學生量詞的概念鞏固尚佳,並無花太大功夫在此處,唯兩者有例外之處不易講解,比如器官、肢體多用「一對」,但手腳、眼睛得用「一雙」,較需死記硬背,幸虧學生對於身體量詞的使用早已大致掌握,因而省下不少力氣說明此部分,靠查找的資料與些許例外說明闡述即無過多困難。另外,上次給學生作業─寫日記,發現學生在書寫上時有繁簡混淆的情況,致使筆劃較多的字詞常會出現亂寫的情形,可見學生平日缺乏書寫的機會,近幾次請學生寫板書作答也發現類似問題,因此開始要求學生持續寫作業及上臺書寫。

    再者,平日學生說話時時常一四聲不分,造成歧義誤解,譬如眼睛和眼睛即是最常聽錯的例子,兩者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學生常把「鏡」聽成「睛」,結果鬧了笑話,因此學生在唸讀時,如有一四聲混淆的情形,我會強調四聲必須由高到低,並且要拖長音,因為印尼有類似的發音,但太短而形成與較短的一聲相似之狀況,而分不清楚,所以當學生一四聲沒有正確發出時,我會拉高音調、加重抑揚頓挫,讓學生抓到正確的聲調,必要時搭配手勢,效果會更顯著。後來只要有學生念錯,其他同學會立即做出手勢提醒,學生就會立即改正。目前在發音上,很開心看到學生能自辨其誤並即時改善。

    最後,有一次上課我教了一首中文歌,讓學生放鬆心情,因為這周上課時間很緊湊,學生腦子裡的東西太多,所以選了一首關於追尋夢想的歌曲帶唱。我選的歌是徐佳瑩的出口,一開頭參雜了福建話,由於班上有些學生會聽一些福建話,加上文化價值考量,於是我仍選了有一部分福建話歌詞的這首歌,我認為很有意義,也可能給予學生一些啟發,畢竟文化班的學生大多都是有些徬徨而來此地尋求內心寧靜的,我想這首歌或多或少能給他們一些感觸。正因為教唱中文歌是為了讓學生放鬆紓解,所以我並沒有過於著墨在講解文意上,而是稍微解釋歌詞內容,立刻領著同學哼唱,不過很遺憾並沒有樂譜讓學生回去練習,而且在文化班他們也不能聽大自然之歌以外的音樂,所以也無法播放原唱,下次應該試著找譜讓學生回去練習,有好幾個學生都會彈吉他或是其它樂器,深懂音律,有譜自然易成事。此外,學生也表達有歌唱教學令人雀躍歡喜,在這之後,也因為課程即將步入尾聲,所以我打算加入一些文化性質的課程讓學生學習體驗,不過由於資源缺乏,並不易實行,這部分還得再多動腦筋。之後會再將文化體驗的嘗試成果整理成心得檢討,並多加入一些活潑有趣的元素,讓學生不會感到太過疲乏無趣。

第二週實習日誌

    今天開始進入第七課,由於之前發現學生語法錯誤問題嚴重,而且課本上的句型語法不是偏向容易,就是相似性高,對於學生語句順序上的幫助實在不夠,因此根據課本上出現過的句子或一些生活中常用句型,教授其他語法給學生。

    首次講解語法特點,就發現困難重重,學生對於基本語法結構的講解方式並不熟悉,單單是寫出語法結構,學生就一頭霧水,例如:V.++(O.)+V.的句式,既常見且與「一邊一邊」的句型大有關連,可以一次釐清誤用之處,雖然我個人這麼認為,但看來是判斷錯誤,即便以兩三個例子講述,實際剖析結構與特點,並進行意義上的使用與練習,然而學生似乎對於V.++(O.)+V.和「一邊一邊」的句式更是模糊,畢竟兩者的不同在於著眼點不一樣,並非意義上的大相逕庭,可是解釋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比如V.++(O.)+V.的結構與「一邊一邊」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著重於方式,後者著重於同時進行,在方式之用的講解上便顯得過於抽象而無排他性,譬如:「他聽著音樂寫作業。」寫作業確實可以在聽音樂的狀態下聽,可是不會有「擦著汗想辦法」的句子,這是在下一課遇到的問題,原以為方式說法與強調同時進行的重點可以劃分清楚,盡管學生已了解「一邊一邊」句型的概念,但V.++(O.)+V.的使用仍然無法清楚明白地留下印象,直到下一課才發現原來學生仍無法清楚分辨回答,是因為V.++(O.)+V.的概念不清楚,因為前述提及的狀態下,先前僅以方式提過,但若是如此,要在任何情況以任何方式進行並非不可能,因此我改以常理不會發生、不會如此的狀況下進行著動作,才讓學生掌握了其語法的要點。經過此次,我發現語法的教學,學生比較不易吸收與接受,然學生既是最欠缺語法的鍛鍊,就該設法簡化自身說法,讓學生得以吸收掌握。

    上第八課時,我教授了概數詞的概念,除了特殊用法需要額外記住,普通用法如三四個、六七支、十一二瓶等,班上的女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但已發現有一兩位女學生和大部分男學生不大會一直專心在講課內容中,常常自顧自地翻起字典,雖然並非不好,但若不能同時留意課堂內容,我則需要一再講解一樣的東西,只是換個例子,關於這一方面,女生很快地就能掌握概念,因此即使變化,對她們而言也無多大問題,男生卻不然,一來我發現他們除了少開口,也容易恍神,原因就在於我幾乎用差不多的講法講了三次,男生卻還是一臉茫然,我認為這是在於適應變化與概念的掌握欠缺的緣故,往往一樣的語法和概念,只要換個例子,男生極易兵敗如山倒,然不管原因為何,讓學生完全了解才是授課的重點,尤其學生自由時間不多,又較為沉默寡言,問題一旦累積,則後患無窮,也因此,我會不時從課文中取材,一面複習以前教過的知識,一面補充相似之處,補全學生的語文知識。

    試圖將語法帶入課程的過程雖是艱辛,但如果學生能真正了解並會使用,我也覺得開心,尤其學生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唸書,何況外語並不是念個一兩次就能輕鬆應對的,所以不斷地複習、提問,甚至強制學生發問、回答,讓學生意識到不足並加強練習,這才是現階段他們所需的。不過近日授課似乎過多,尤以外語學習來說,學生不免有知識消化未全的情形,因此之後上課會加入更多遊戲、任務、歌唱等趣味性教學,也讓學生得以複習咀嚼。這一周因為已跟大家漸漸熟稔,所以學生也開始會反映意見,並述說自己的想法,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不僅是為了他們自願性的表達,也為了讓課室教學更臻美好,相當感恩學生與我的互動有所增長,也感謝學生接受我的教學方式,期望能藉此磨練出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