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風韻的象徵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並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誇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裏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一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二、敘述反詰,唱歎有情。此詩採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並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後二句主議。後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於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復之意而無重複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復而不重複。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復詠歎,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矜惜憐憫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歎世人之勞心於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兩種解會似相齟齬,其實皆允。因為“寓言”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而設喻,寓意較淺顯而確定;另一種是作者懷著濃厚感情觀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訓,但“寓意”就不那麼淺顯和確定。

如此詩,大抵作者從蜂的“故事”看到那時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寫下來,不直接說教或具體比附,創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較大靈活性。而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同意義的苦辛人生,與蜂相似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紅樓夢》“好了歌”);一種是“運鋤耕劚侵星起”而“到頭禾黍屬他人”。這就使得讀者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普遍觀念,“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徵,人們在讀羅隱這詩的時候,自然更多地傾向於後一種解會了。可見,“寓言”的寓意並非一成不變,古老的“寓言”也會與日俱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如何調節養生

1.五行的釋義:金木水火土?

能量互生,木屬於萌芽狀態,也就是春;火屬於擴張階段,也就是夏;金屬於收斂階段,也就是秋;水屬於下沉階段,也就是冬。而土乃為孕育四者。從能量的角度他不存在,但是他長養萬物,是一種變化規律。組成人最小的單位是由氣組成的。最能體現說明的是DNA。這是宇宙規律體現微觀上。中醫所說的金木水火土其實是一體的。人的人體就像這杯水一樣,不可能只有兩點生病了,要一病就全病了。只是表現在哪。如果只分析到點對點,就像拿著漁網等魚來,什麼時候有療效的提高。你沒有主動出擊,在守株待兔,就像電池的重要在於裏面的能量,他的外型不重要。

2.易經、中醫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天人合一只能是一種追尋。什麼是謙虛?道先動而萬物跟,古人怎麼定義?自然界最重要的是開始,醫學的開始應該是秋天,秋乃降,收斂,這就帶了謙虛,是一種狀態,是氣的下降狀態,氣只要能下降,人想發脾氣都發不起來。下降產生的一種狀態就是謙虛狀態,不是學來的。能量下降,也會上升,他是在隨著天再走,如果真能做到天人合一,那就是心不為外物所牽動。永遠隨自然再走。儒家揭示:喜怒哀樂憂思未發謂之中(不是忍著,是未發)。有一種很順的氣存在,他不會很輕易浮起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遠離了基礎,有些人事業越成功,身體越糟糕。大家,都是虛懷若谷。有一句話,一般的人是心隨著物來轉,聖人正好相反。

中醫就是從道家裏分出來的。人一旦有了不好的情緒,就會有一個興奮點。我們很多時候是沒有刪除興奮點,只是把不好的情緒排除。心病還需心藥醫。重在調氣。用藥,用針,用血,用氣包括自己之氣和宇宙之氣……古人說:怒則氣上,恐則氣下,悲則氣消,思則氣竭。一旦五行之氣散了,那人也就消散了。心態的修理,不是為了解決這件事,而是讓你遠離這件事,跳出這件事。萬事隨緣,心無增減,心平氣和。

人,每一天都應該當做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這是從我們已經度過的日子來看。換個角度,從我們剩下的來看,是不是又應該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天呢?所以角度很重要。得出的東西也不一樣。私有制導致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把自己的心閉合了,而我們是用心和自然溝通交流的,我們的心原來是打開的,現在心關上了,我們跟自然的交流少了很多。其實,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反應的都應該是自然,人應該是在沒有私心的情況下和自然溝通,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精神內守病安之來?人是適應了自然好幾百萬年,一直靠自然之氣生存,如果你過度喜怒哀樂,就背離了自然對你支持。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