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第四週

這個禮拜第一次段考。考卷有的參考考古題試卷,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出題。

題目出處都是從評量剪貼下來,早就聽說菲律賓的孩子們,讀書風氣和習慣都是以死背題目和答案為主,

所以出題的時候不能把題目修改太多,甚至最好不要更改題目。

因為謹記前輩們的耳提面命,所以在此次出題就沒有更改題目,

但也找了內容比較活躍需要經過思考的題型讓他們考試。

沒想到,這樣簡單又再次複習過的題目,他們都有辦法考的分數亂七八糟,

身為老師我除了洩氣卻又感到太不可思議了,

心想,這些學生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導他們才適合呢?! 

 

在建德學校,讀經教育是全部的學生都要接受的一門科目,

有名小一生非常不喜歡背書,也經過家長同意不拿此科分數,

所以有了家長背書,學校也不敢強迫該生屈服於讀經教育下,

所以每次段考時期的讀經科目考試,都讓該生以低分通過。

 

一年級的學生也要輩誦讀經,但是不是完整的一篇,而是小小的篇幅讓學生記憶。

相對於五年級的背誦技能反應,

五年級的學生因為經過學校多年來的栽培背誦讀經,

所以對於九科讀經考科已經熟悉的滾瓜爛熟。

所以讓學生們複習一下,通常都能直接考試背誦。

一年級的學生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的記憶,

而我相信,五年級的孩子們當初也是這樣一路走來。


實習第三週

關於成語教學:

有些成語出處和古代用法牽扯到艱深的歷史和文化部份,在這個方面也很難讓學生了解而正確使用。例如「三寸金蓮」,要跟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解釋,然後再講衍申意,然後再講現代的應用說法,前前後後的課程時間也很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除非簡單帶過,只讓學生熟記現代用法而已。

五年級學生聰穎過人反應又快,當我教到「聞」這個生字,學生竟然提出一個令我措手不及的問題:「為什麼聞是耳朵?」聽到之後當場拍手,對學生的提問深感佩服。並給予簡單的解釋:古時候的「聞」,是耳朵聽到一件事情的意思,所以當時後的聞,就是用「耳朵」;後來,「聞」這個字就演變成鼻子聞到一個味道,也是用「聞」現在的意思。學生對於這樣的說法都很能接受,頻頻點頭表示理解。

我發現,當地學生對「so」、「very」等副詞的使用,在中文使用上習慣翻譯成「那麼」,而不是「好+adj.」、「很+adj.」,所以學生們常說「作業那麼難」,而不是我們習慣說的「好難」、「很難」。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從小學習中文時,就從sovery這些副詞的中譯意思學到「那麼」這個辭彙,導致他們現在習慣用「那麼」來代替更口語的「很」。

學生對「兇」和「罵」兩字的字義也常常搞混,大概覺得兇就會罵,罵就是兇,常常在日記裡寫「主任很罵」,我問「很罵是什麼?」,有反應過來的學生就會馬上回答是「兇」,實則教學上的小笑話。

實習第二週

關於學生中文日記:

校方長期實施寫日記策略,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日都要寫日記並繳交,除了可以讓學生習慣於天天手寫國字,注意生字生詞的使用正確與否,並可以讓學生熟悉中文文法和句型練習。 

在學生的日記中發現,學生有很多文法使用上的錯誤,或是在自己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學習時的語言負遷移現象,使得在使用第二語言時產生偏誤。例如在學生母語上及官方語言英語學習上,習慣用and連結句子,學生常犯的錯誤就是把and翻譯成「和」,使得日記裡的句子常常會有「媽媽煮完早餐和我去吃」等使用錯誤的現象。  

學生寫作的時候有很多文法錯誤,都是語言負遷移的現象,例如,學生日記句子常常有「在+動詞++時間/地點」的用法:「在吃早餐在廚房在早上」,意思是「早上在廚房吃早餐」。由於語言負遷移現象,學生在英文文法習慣使用上,造成此結果。

學生在把字句的使用上也不能正確的掌握,例如「把鉛筆拿」。在此就要糾正學生再把字句上的使用錯誤,並多加練習。例如可以說「拿鉛筆」、「拿起鉛筆」或是「把鉛筆拿來」,不跟學生解釋太多文法問題,怕他們不能理解,讓他們習慣於句子的使用,就可不再犯此錯誤。其實此種教學方法已經不像二語教學了,把學生當作一語使用者來指導,習慣成自然。


實習第一週

丹轆建德學校是一所私立僑校,校內有英文部與中文部,學校包含幼稚部、小學部及中學部,全校學生人數約40位左右,通常小學部及中學部的學生都從學校的幼稚部開始就讀,在多年的中文第一語言洗禮下,學生的中文聽說讀寫程度都比它校中文部的學生程度高出許多,這也是我們親眼所見。

我為中文部的專任老師,中文部的上課時間為每天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另外還有非本校英文部的一般生會跨校來上中文課,時間會在每天早上八點至十二點。

中文部目前只上國語科和數學科,小學一年級還有生活科。第一天上課,我被分配到小一和小五的班級,學校要求我們採用第一語言教學法上課,也就是像國內的小學教育,從一課開始的生字、課文講解、生詞、抄背課文、習作、學生手冊、評量,完全照本宣科,而學生的中文程度也異常的優異,我們這些專業華語教師所學的第二語言教學幾乎派不上用場。

另外還有一名一對一教學的學生,是中文部選擇在建德讀書的小一女生,上課時間只能在早上,所以得另外以家教的方式來指導。此生為華僑子弟,聰明過人,中文程度相當優異,在上課時也可以很輕鬆的教導,老師上起課來完全不費力,特別是學生在數學等學科的表現上,領悟力更是比同屆的孩童高出許多。

五年級有四名學生,此班現為學校最頭痛班級之ㄧ。原因為學生聰明伶俐又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對級任老師來說,班級管理比課程教學更為首要之重。班上四名同學有兩名華人後代和兩名純正菲律賓血統學生,華人後代的孩子中文程度並不見得比較好,特別的是,在學校就讀長期受到中文薰陶的菲律賓孩子,聽說讀寫的程度甚至比華人後代的孩子還要優異。經過長期的觀察,學生用功與否才是學好一門語言的一大學問。

一年級班上有三名學生,一名為台灣人和大陸人的後代,一名為台灣人和菲律賓人的後代,一名為純正菲律賓人。三名學生中,兩名背景有華人血統的,中文程度在聽和說上非常好,讀和寫也比其他孩子優秀;另一名菲律賓學生,實則中學生,但在中文程度表現還是初階,所以降級到小學一年級就讀。這三名學生,比起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更顯得認真許多,單純又活潑,在課堂管理上明顯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