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夏天,總是格外的炎熱。小時候,每到夏天,天氣十分乾旱。每每此時,我們都會拿著席子,去院子裏打地鋪。晴朗的夜空,天上總會有很多的星星。那時候,奶奶經常坐在院子的桂花樹下,給我們將她年輕時候的故事。奶奶說她當初嫁給爺爺的時候,爺爺兄弟六個。分家出來之後,爺爺什麼都沒得到,更別說落腳的老屋。每次聽著聽著我就睡著了,可醒來的時候,總會躺在床上。
老屋發生的第二次大的變動是在我上小學五年級。
那是2000年了,當時叔叔娶媳婦,嫌棄老屋太小(叔叔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沒有分家),就找人再次翻修了老屋。老屋由三間土房,搖身變成了五件大瓦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叔叔那時候從外地弄回來加厚玻璃,在每間屋子的屋頂上都留出一個小“窗戶”,裝上玻璃。每逢晴天的夜晚,月光總會投下來,如同是夢幻中的舞臺,我經常站在月光下喜不自禁,手舞足蹈的練“功夫”。
由於叔叔的這一舉措,不僅令老屋變的明亮起來,也給我們增添了很多的歡樂。沒有月光的夜晚,我則時常躺在床上,數著天空的星星。那時候,總念念不忘的便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尤其是我們這些農村長大的“放牛娃”,一個個的都幻想著偶遇“七仙女”,過上幸福的生活。可奈何一直都沒等到“仙女下凡”,故而直到現在的我,依舊只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書童”,奔走於紅塵深處。
小時候,每到中秋的時節。家家戶戶都會掛起燈籠,歡慶的團聚在一起。那時候,我經常躺在床上,望著老屋的屋頂,等著“嫦娥”給我們發月餅。因為那時候的農村,月餅這種東西還屬於稀罕物,大多數人家都是買不起的。奶奶每年都會用麵粉、核桃、紅糖之類的東西做一些自製的“月餅”分給我們這群小饞貓。大家坐在一起,吃著月餅,望著屋頂的月光,一家人其樂融融。雖然很酷很窮,但是我們都很開心。
自從老屋的屋頂有了“天窗”之後,每天清晨都有一陣陽光喚我起床。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明媚的陽光,就會有一天的好心情。老屋翻新後用的是灰色的瓦片,每年春天都有很多燕子前來築巢。奶奶說,燕子專走“興旺家”。對於屋簷上的燕窩,我們都捨不得去捅掉。秋天的時候,老屋前面的柿子紅了。爺爺就用一條條的長繩子,把柿子刮了皮,系成一長串,掛在屋簷上。霜降過後,風乾了的柿子,總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
上了初中之後,我經常住校。很少回去老屋住,每次週六周天回去,也都是急急忙忙的待一晚就走。那時候,我是全家人的希望。爺爺、奶奶都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而我,每次躺在床上,望著老屋的“天窗”,,幻想將來有一天,踏著紅地毯,牽著心愛的姑娘,走上愛的天梯。
老屋發生的第三次大的變動是在我上高二的時候,村子裏修了大路。由於大路要從老屋東邊的那間房子裏經過,不得已拆掉了老屋。村子裏給爺爺奶奶賠償了一些錢,重新給他們找了一塊地基,讓他們修房子。而叔叔他們也在這次的變遷中,跟爺爺奶奶分了家,帶著他的媳婦跟兒子重新去買了一塊地方,修起了三層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