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時代變遷往日光景難再

靈洞似懸涯壁,開口欲問青天。盡管洞外岩石斑斑,裂痕累累,但洞口上方做工精細之小龍頭讓人眼前一亮。小龍頭恰到好處的與終年不絕之山泉連通,泉水流徑龍頭滴落在青石板上,然後反彈至洞邊蓮池中,碰撞出悅耳聲響,猶如天簌。無論幹旱鑽石能量水 消委會還是洪澇,真可謂“龍嘴長開天天吟,泉眼無聲細細流”。

洞內幹淨整潔,由外向裏象口袋。左右各有石龕,石龕暗藏石室。石室內早年有幾尊石像,如今已不複存在,依稀可見殘渣碎片。呈月形深入,象廳堂排開。四壁岩石,人工打磨狀;涼風嗖嗖,陣陣寒意來。循暗淡燈光前行,現茬道左右延伸。置身洞中,忐忑移步,居然傳來鼓點一樣的回聲混響,人稱“石鼓”。陰森森神秘莫測,膽怯怯望而卻步。留守老人總會講起那個故事:有人從洞口放進一只做了標記的鴨子,經過一天一夜才從幾公裏之外的嘉陵江邊一個洞穴走出來。個中是非曲直無從考證,徒增神秘感罷了。

坐擁人脈,安享寧靜。明末清初,在靈雲洞旁始建淩雲書院。一來喻意志存高遠可淩雲,二來諧音靈雲而聲名遠播。盡管以古廟殿堂為校,陳規舊習執教,教書先生傳道授業解惑不辭辛苦,有志青年求學心切積極向上,學成歸來多為南部鄉土的達官賢士。新中國成立後淩雲書昇華在線院更名為南部中學。更新舊的思想觀念,遵循新的教育方針。走工農商學結合道路,求德智體美發展目標。教育質量屆屆攀升,學生人數年年爆滿。1982年榮升四川省首批一級重點中學。

二十一世紀,知識爆炸的時代。世界風雲的嚴峻形式,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黨中央高瞻遠矚,英明決策。開拓者高舉大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南中人響應號召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創新人才。順應曆史發展潮流,乘著教育改革勁風。以人為本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情系學生建設高效課堂。接著,三校歸一整合資源適應做大做強需要,優勢互補齊頭並進建成川北教育航母。占地三百餘畝依山而建自成一體;招引學子逾萬勤學苦練意展風流。學校以“校風和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為宗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學校以“德才兼善,和諧發展”為校訓,立足本職著眼未來。憑借深厚文化底蘊,秉承悠久優良傳統,抓住機遇求發展,同心協力創輝煌。中考頻頻出狀元,高考連連創佳跡。北大清華榜上有名,生源基地爭先授牌。

捷報枝頭掛,喜訊傳邊寨。正所謂,金獎銀獎不抵老百姓誇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胸懷祖國是南中人的情愛,放眼世界是南中人的氣派。成功之路沒有終點,前進步言語治療伐哪能停滯?南中夢中國夢夢牽魂繞,南中情中華情情意綿長。

一段靈雲情結,一腔報國雄心。

靈山靈水地傑人靈乎?愛家愛國無疆大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