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華語教學概況研究:歷史沿革

 一、巴拉圭國情簡介

巴拉圭為我國於南美洲唯一之邦交國,為地球上距離最遠之友邦,我國於首都亞松森設有大使館,另於台僑集中的東方市設有總領事館。其國情簡介如下:

(一)地理位置、人口

巴拉圭位居南美洲中部,東接巴西,西南鄰阿根廷,西北界玻利維亞,為一內陸國家。首都亞松森,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及瓜拉尼語,人口約667萬人,信奉天主教。

(二)與我國之關係

巴拉圭係我南美洲重要的邦交國,我國於1957年7月12日與巴拉圭建交,1988年7月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我國現任駐巴拉圭大使為劉徳立,駐東方市總領事為溫曜禎,另巴國新任駐華大使為柏馬紹(Marcial Bobadilla Guillén)。

我國與巴國簽有文化教育科學暨運動合作協定。2012年11月20日起巴國予我國人赴巴落地簽證便利,巴拉圭係繼美國後第130個給予我國人免(落地)簽之國家。

我政府自1991年起即提供巴拉圭青年學子赴臺灣留學獎學金機會,迄今業提供278名全額獎學金,現逾百人在臺留學。

旅巴僑民大多從商,其投資行業包括塑膠製品、購物中心、旅館、釣具、木材加工、木材地板、光碟片、玩具、電扇及皮件等。

二、巴拉圭華僑子弟華語教育

現今之華僑子弟多為第二代移民,父母大多數來自臺灣,少數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以下說明我國旅巴僑民分布,並簡介本地二所僑校。

(一)僑民分佈

目前我國旅巴僑民總數約5千人,其中約4千人分佈於東方市,亞松森不足千人,其餘散居於貝多芳及英格納頌等城市。

(二)僑校簡介

亞松森地區現有巴拉圭中正學校,東方市地區則有中山僑校,簡介如下。

(1)  巴拉圭中正學校

巴拉圭中正學校西文正式校名為Colegio Privado Chiang Kai Shek。原由中華會館租二間教室暨僑委會津貼中文教師,設中文補習班,然學生寥寥無幾,成效不彰。其後於1983年間成立巴拉圭孔子文教中心,將中文教育工作由中華會館移交孔教中心負責,補習中文學生人數乃日漸增多至90名左右。1983末另租校舍增聘教師,學生人數增至240人。1985年2月孔教中心董事會為有效推廣僑教,成立校董會,除督導改進當時之中文補習教育外,並積極籌設正式學校。1986初孔教中心建築完成,即遷校至新建孔教中心教學大樓,同時並分獲我政府及巴國教育部之立案許可,開始招收幼稚園至初三各年級學生,並增加數學課程及打字、電腦、音樂等技藝訓練班,於1987年開辦高中部。

該校特色為雙語教學,中巴學生兼收,星期一至星期五為正式巴拉圭中小學,完全以西班牙語授課,一堂課四十分鐘。幼兒學前班每天六堂課,包含西語及每週三堂的華語課程;小學部亦為每天六堂課,除西語與三堂華語課外,另開設瓜拉尼語課程;中學部每天八堂課,除以上三種語言外,另開設英語課程,華語則減少為每週兩堂課,高一以上則無華語課程。星期六為中文部,學生多為僑胞子弟,由僑委會提供國內出版社之教科書,上四小時國語(國文)及四小時數學。從小學至高三共分十二年級,每年級一班。

為使華僑子弟認識華人文化,並促進台巴文化交流,中正學校每年均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涵蓋台灣美食巡迴講座;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如繪畫、打字比賽、書法教學等;並由僑委會自台灣邀請巡迴講師進行民俗藝術教學,包含靜態的藝術作品,如:中國結、串珠、剪貼年畫、春聯、捏麵人、臉譜、花燈、風箏;以及動態的藝術活動,如扯鈴、跳繩、舞蹈等。

而為增進教師教學技巧,以提升學生之學習興趣,學校自2013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教學講座,邀請自教育部與國合會外派之教師分享數位教學經驗與技巧。

(1)  東方市中山僑校

東方市位於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三國分界,由於其特殊之地理位置,因此為數不少之僑民第二代,不僅精通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亦因僑校專業而密集之課程而精通華語。

東方市中山僑校(Colegio Sun Yet-Sen)由僑界出資設立,坐落於東方市華園大樓,學生以台僑子弟為主,上午於當地學校上完正規課程後,下午至僑校學習,小學每週五天,每天兩小時華語、兩小時數學。中學每週六天,星期六另上兩小時華語或數學。共分十二年級,由小一至高三,每年級一班。

中山僑校經常於慶典、節慶及畢業典禮時,進行傳統舞蹈、書畫、寫生、演講及猜謎語等表演活動,並於2015年度首度舉辦漢字文化節成語故事話劇比賽,觀眾不時報以熱烈掌聲,給予鼓勵與肯定。前述之僑委會巡迴文化講師亦至該校進行民俗藝術教學。除弘揚我固有傳統文化外,亦藉以增進巴國友人對台灣文化之瞭解與認同。

撰稿:林佩樺老師、李是慰老師、蔡佳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