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華語教學在首都亞松森行之有年,其中以中正學校經營華語教育之推廣,績效最為卓著。除此之外,近年來,駐外使館積極宣傳華語教育相關獎學金資訊,並協助巴國學子赴台學習華語及大學或研究所課程,對於巴國華語教育質量之提升具有正面助益。另自2013年起,中華民國教育部選優華語師資長期派駐巴拉圭,教學深度由原有的國中小及高中層面,更進一步觸及至大學、軍校及政黨層面,對於在巴拉圭開拓華語教學市場及推展國民外交更有深遠意義。
一、華語教學法之介紹
(一)情境教學法
在教學上採用「情境教學法」之目的,係透過對話式情境之設計,使學生很精準瞭解語意,進而展現口語表達,而達到教室內使用目的語對話要求。「情境教學法」之重點在於「角色扮演」及「實境模擬」的創作,而華語老師是創造教學意境的指導員。
(二)溝通導向教學法
「溝通導向教學法」是以克拉申(Krashen)將「習得」視為發展語言熟練的基本過程,再發展出教與學的步驟。語言學習是經由溝通方式自然地使用語言,並非練習語言技巧而已。溝通導向教學法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溝通,並且自然地習得語法規則,而實踐「做」中「學」的教學理論,且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經驗」為導引,讓學習者很自然運用這些知識來進行有意義的語言溝通,並特別強調溝通技巧的訓練。
然而,無論採用何種教學法,其教學重點必需把握下列各點:
1、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創造目的語環境。
2、適度使用學生母語,培養學生華語能力。
3、教材內容盡可能有趣,以提高學習者動機。
4、融入文化課程,綜合語音、詞彙及語法教學。
二、教材資源之運用
基於巴拉圭華語文能力測驗〈以下簡稱「華測」〉實施地點,以及使用當地語言之考量,在華語教材選擇有下列各項:
(一)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新版實用視聽華語》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為台灣各華語教學單位最常使用之教材,而華測之考題亦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為主,因此在教材主要選擇上仍以此為主軸。但是,該教材之翻譯係以英文為主,在授課前必須先翻譯為該地之母語,以利教學之進行。
(二)一千字說華語、五百字說華語
這兩種教材因有中西文對照版本,故便利上課使用,學生接受度高。以《一千字說華語》為例,初級課程以任務型教學為主,如:拜訪朋友、逛街買東西、餐館點菜、看醫生、搬家租屋等,課程內容非常生活化,華語教師在教學過程比較容易發揮創意。惟其語法點較為困難,教師必須佐以其他語法教材輔助。
(三)網路教學資源
網路資源對於華語教師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在海外教學最缺乏的即為語言環境,學生於課堂後鮮少有機會接觸華語,這時網路即發揮了極大作用,其運用方式如下:
1、啟動複習機制
現在是資源共享時代,網路上可建立平台,以供學生下載課程資料,俾利在家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例如全球華文網《一千字說華語》影音互動式教學網站內,提供更多的課外資源供學生自學及參考。
2、收視台灣戲劇
今年五月起,巴拉圭國會電視台TV CAMARA在晚間黃金時段播放台灣連續劇《犀利人妻》,受到華語班學生熱烈歡迎。此外,學生上網搜尋能力強,許多女生特別喜愛觀看時裝偶像劇,在行動裝置內下載相關軟體,即時收看台灣播出的最新節目。藉由收視連續劇,多聽華語日常對話,學生的聽力及發音自然隨之進步。尤其在初學階段,「多聽」對於語言的輸入及語音的紮根有著良好的影響。
3、教材來源多樣化
現今華語文教材來源日趨多元,而且網路資源隨手可得。中國大陸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在YouTube網站上強力放送適合各年齡層或各學習階段的漢語教學影片,甚至以西班牙語發音也不在少數。最近幾年,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概念開始盛行,在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研究所教授的催生下,國內研究生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台灣華語教師也開始在YouTube網站上分享自製教學影片,極具參考價值。
4、社交網站即時通訊
目前巴拉圭華語教師共同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建立社團頁Hablamos Chino-Mandarin en el Paraguay(我們在巴拉圭講華語),相互交換教學經驗,分享自製教材,公告行事曆上的未來日程。學生也藉由該網站的即時通訊功能,不受時空限制,隨時跟老師提問討論。老師也可以藉此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出勤狀況,有利於班級教室經營管理。
三、資訊融入華語文教學
巴拉圭當地的教學環境,較常使用傳統課本教學,e化環境不如台灣普遍。然而從今年起,開始陸續有本地學校採用行動裝置教學法,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進行隨堂測驗。例如,亞松森基督書院(ACA)在六年級自然課教學應用行動裝置;另一所巴西實驗中學(CEPB)也開始在英文課上使用行動裝置。
巴拉圭中正學校也率領風潮引進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概念,於今年三月起開始將Kahoot, Socrative等教學軟體融入華語文教學,並將行動裝置APP軟體(如:中文、西班牙文線上字典)納入課堂教學。學生普遍反應甚佳,上課聽講更專心,開始勤抄筆記,為了要在下課前20分鐘的線上遊戲(隨堂測驗)取得高分。此外在全面禁止學生使用行動裝置的三軍官校,也開始採用Plickers軟體,學生可以利用AR Code卡片線上即時回饋,軍校生接受度也很高。
四、文化活動之運用
在巴拉圭當地之華語相關文化活動,則有賴大使館、僑社及中正學校不定期辦理民俗活動、表演及展覽等,以供學生參加,學生對於美食、藝術、繪畫、攝影、民俗技藝類、節慶及聲光效果的表演特別感興趣。每年11月間,大使館教育參事處辦理華語教學成果發表會,讓學生發揮創意,歡唱中文歌曲、演繹戲劇及節慶活動、朗讀詩詞及體會意境,發表中文演說等,亦是不錯的文化傳遞。
老師於課程中融入文化活動,讓學生試吃台灣小吃、用毛筆寫春聯、學習使用筷子、搖扇吟詩、穿上傳統服飾等,體驗台灣風情,寓教於樂,使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做中學,印象更加深刻、學習也更有樂趣。
五、課程推廣之運用
在華語課程推廣方面,較仰賴教學單位的協助,張貼課程資訊及公告,老師如有至學校拜訪行政長官及未來之聯絡窗口,亦可協調入班宣導,或是利用學校辦理展覽期間,發放課程資訊等文宣,親向學生說明開班事宜,並告知華語文獎學金訊息,皆為吸引前來上課之誘因。上課期間,學生對華語產生莫大的興趣,進而想組團前往台灣研習中文及觀光,無形中也為台灣做宣傳,若有幸成團,可謂美事一樁!如此例一開,未來可望每年固定成團,讓台灣及巴拉圭之距離更為靠近。
六、師資培訓之運用
師資培訓在華語市場現況較為不足,中華民國台灣的華語教師正規科班出身的師資尚缺,其導源於國內的華語教學系所不多,許多華語教師是經由短期的「華語師資班」出道,在全球華語「需多於供」熱潮下,部份師資雖經驗不足,但是一邊教一邊學,也能累積實戰教學經驗,符合市場需求。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每年舉辦「全球華文教師線上遠距課程」及「中南美地區華文教師返台研習」等,旨在提升本地資深華語師資,適時了解最新資訊和教學趨勢,逐步精進教材教法。
七、總結
巴拉圭華語教學在中華民國教育部八年計畫性之推展,及國合會培養的華語教師,正逐步從點、線、面計畫性的拓展,整體上,其華語教育的推廣正努力往下紮根,而對巴國的學子產生吸納之風潮。若課程方面再適度規劃進階課程,方便巴國學生參與「華語文能力測驗」,對於穩定華語巿場更有助益。
另外,巴拉圭華語教材使用方面,仍欠缺針對西語國家外籍生的完整性教材,若中華民國相關華語教學單位,能投入資源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整合編撰適合西語系國家使用的華語教材,而對於西語系國家華語巿場之開展,必然有更亮眼的成績。
撰稿:李是慰老師、蔡佳珊老師、林佩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