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

你是直升機或怪獸父母嗎

日本一間小學安排學生演出經典舞臺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當帷幕拉開、燈光亮起,舞臺上只見二十五名白雪公主,卻沒有小矮人,更不見狠心皇后,此時臺下父母展現笑容,這就是他們處心積慮向老師要求的「完美結果」,因為沒有人要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皇后等配角,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臺上的主角--白雪公主。

226,林敏俐特地遠從臺中來到慈濟彰化員林聯絡處,為親子成長班的志工及家長們進行「成長與陪伴」講座。林敏俐說:「教育,是當孩子離開大人的身邊,你希望他們還記得的是什麼?不要當『直昇機父母』或『怪獸父母』,要陪伴孩子,跟著一起成長,而不是主宰孩子的一切。」

「等待」是藝術 「陪伴」是難題
在日本一間小學,安排學生演出經典舞台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當帷幕拉開、燈光亮起,舞臺上只見二十五名白雪公主,卻沒有小矮人,更不見狠心皇后,此時台下父母展現笑容,這就是他們處心積慮向老師要求的「完美結果」,因為沒有人要自己的孩子演小矮人、皇后等配角,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台上的主角-白雪公主。

「我們都會在孩子身上設定很多框框,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凡是孩子沒有照我們心裡所想,就會認為他們努力不足;如果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就想用言語及做法將他們調整成我們要的型態,而讓衝突不斷及遺憾產生。」面對孩子的成長,林敏俐認為,對待孩子要保持「平常心」,遇到挫折沒關係,其實他們都有在聽,而且,總有一天孩子會懂;再則是幼苗終究會長大,父母要「好好陪伴」。
林敏俐提醒父母,要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力」,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也不是在前面將阻礙清除,孩子就會快樂的茁壯。

學習耐心 尊重孩子決定
林敏俐舉一個科學家做的實驗為例,將跳蚤放在玻璃瓶內,習於跳躍的跳蚤,會一隻隻的跳出瓶外;然而,一旦在瓶上加了蓋子後,跳蚤不斷奮力往上跳,卻遇到了阻礙,就會愈跳距離愈縮短,即使把瓶蓋取走,跳蚤也已經習慣,就不敢再冒險了。

「所以,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時,不要一直耳提面命,這個工作太辛苦,不要去試;這個科系沒有前途,不要去考;爬山太危險不要去,怕這個、懼那個,愈來愈嘮叨,這樣小孩會變的沒有主見及冒險性。」

有一本繪本的內文提到「為什麼上帝要我牽著一隻蝸牛慢慢走」,林敏俐說,學習耐心是父母必修的功課,無論如何催促、打、罵,蝸牛還是慢慢走,因此為人父母者,也應該停下腳步跟著孩子慢慢走,當你發覺路邊怎麼有我沒看過的草,沒有見過的花,原來這是上帝要大家學習的功課。

「孩子們從小被趕著吃飯、上課、洗澡,時間永遠不夠用,結果卻是一樣,而親子關係卻在草率互動中,一點一滴的流失;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給他們愛及肯定,培養孩子自我價值感,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也能夠做些事情,我並沒有那麼差,我們不一定要教出功課第一名的孩子。」林敏俐認為,培養孩子抬頭挺胸、有自信心更為重要,即使功課倒數,但是他貼心第一、細心第一、同理心第一,卻比讀書第一的孩子,還來的有價值,父母希望孩子都是第一,其實只是名詞不一樣而已。

聽君一席話 破解往日困難
員林親子成長班主任江雲榕說,之所以會邀請林敏俐來分享,主要是希望陪伴孩子來上課的家長,也能夠得到不同的教育觀念,會有不同以往的心態及舉動跟孩子做互動,更希望隊輔志工能跟著一起成長,更有方法去陪伴班上的學員。家長劉鴻志在聽完林敏俐的教育觀念後,體會到:「時下的父母都是抱著別讓自己的孩子輸在功課上,透過敏俐師姊分享『農夫的蘋果樹』故事後,了解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應該注重看不到的『樹根』部份,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另一位家長賴沛基則提到:「今天敏俐師姊分享,有很多是我一直很困擾的事,但她的教育觀念點醒了我之前的許多迷失,也讓我清楚知道我的問題點,每次來上課,總有不同的感受帶回家,更加期待下次的課程。」

陪伴慈少孩子有多年經驗的林敏俐,常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是天邊最「閃亮一顆星」的心態來祝福他們,並勉勵所有老師及父母們別擔心,換個角度看世界;花,雖然凋謝了,耐心等待及陪伴,總會再吐出新芽!

 

Category: 未分類 | 在〈你是直升機或怪獸父母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3 月 1

家家不是難念經、而是幸福美滿經

李老師以自己的感人小故事與逗人歡笑的趣事,引導民眾把愛化作行動。[攝影者:鄧國榮]

 

曾經因缺愛而對雙親叛逆、長大後對學生嚴厲不堪,卻因參加了一個營隊而從此改變。李秋月以自身的人生經歷和親子互動小撇步,與民眾分享,期許「家家不是難唸經,而是幸福美滿經」。

投入慈濟工作十多年,目前是臺灣高雄區教育功能團隊合心幹事的退休老師李秋月,於2012年2月17日及18日,蒞臨馬六甲及雪蘭莪麗陽城購物廣場(Tropicana City Mall)靜思書軒,主講「愛讓生命亮起來」、「身在情長在」課題,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親子互動的小撇步與民眾分享,扣人心弦的小故事與逗人歡笑的趣事,引導民眾把愛化作行動。

◎時間會改變一切

李秋月老師出生於一個破裂家庭,從小就渴望能多獲得父母的關愛,當與先生邂逅的那一刻,吸引她的並不是因為先生的忠厚,乃是見到未來家婆是一位從不放棄孩子的母親。

「我的先生有個弟弟,從小叛逆翹課,長大吸毒坐牢,父親一氣之下不認此子,先生帶著媽媽經常去探望,一直到四十歲,我不斷將證嚴上人講法的錄音帶送到監牢去,他終於被感化。出獄後成家生子,成為一名非常孝順的兒子。有一年的農曆元旦,兒子三更半夜回來探視母親,坐在客廳聽上人開示,察覺母親在洗手間好久未出來,心覺不妙,打開門一看母親已昏倒在地,及時救了母親一命。」

從這事件中,李老師獲得了一個啟示:「幸福的父母遇上聽話孝順的孩子是來報恩的,如果遇上忤逆的孩子,記得孩子是考驗修行的活菩薩,要歡喜接受,千萬別說是來討債的。」李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在座的父母,唯有用真誠的愛才能感化孩子,時間會改變一切,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青澀的年華。

◎把孩子「愛」回來

「我在學校的花名叫『小李飛刀』。」李老師曾經因為管教嚴厲,學生給她取了這個外號。在二十多年的教書生涯,貢高我慢的個性,對學生嚴厲不堪,非常重視名聲,凡是班級拿到任何獎,都不忘拍照留下光輝的身影,為此她不斷對學生有種種要求,無形中也為自己添增不少壓力,一點都不快樂。

「十三年前,邀請我去精舍參加營隊的慈濟人說,妳這次去肯定會改變的!」帶著不相信的心情,她來到花蓮靜思精舍,三天的營隊也哭了三天,從此她開始改變……

「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李老師秉持這句靜思語待人處事。她改變過去鐵娘子般的作風,帶著班上同學到敬老院為爺爺奶奶送愛,見苦知福成為學生最好的生活教育。

自退休以後,李老師結合慈善教育,深耕社區,帶著教育團隊為弱勢家庭孩子做課業輔導,從此這些不被人肯定的孩子全都用愛「愛」了回來,不僅成績亮麗,也改變了整個家庭的氣氛。

「這一生,我們除了愛,還剩下什麼?為什麼不願付出多一點愛呢?所有的仇恨,糾結都會因為一分愛而化解,只要你肯用愛去改變。」李老師一句簡單的話牽動了許多位聽眾的心,就像一把希望的鑰匙,瞬間打開一扇扇反鎖的心門。

在國中執教的張芝晶之前與學生的關系一直很好,可是,面對日益增加的工作壓力,使她的脾氣越來越差,總覺得學生在向她挑釁,當天在臺下聽了李老師的一番話後,她頓覺自己所面對的壓力不應施加在學生身上,應該用友善的態度把學生當朋友看待。

◎有情人多結好緣

李老師還分享了阿智的故事。阿智是李老師的高中學生,他在一次意外中,傷及頭殼而使腦漿受感染,喪失了講話與行動的能力。手術後,阿智卻又因腦積水而未能把頭殼蓋上,故其頭殼只能放在保溫箱裡。

阿智的家人放棄工作來照顧他,父親就在照顧他四個月後,因病逝世;其母親的負擔更加沉重。因此,阿智的同學都輪流照顧他。

李老師更是不斷地在電話裡與阿智交談,試著喚醒他一絲絲的記憶。

「您是秋月老師?」李老師哽咽地說到自己在一次的探望中,發現阿智竟然認出自己而非常感動。可是好景不長,三年後阿智往生了。阿智讓李老師領悟要把握因緣,做個有情人,讓人生沒有遺憾。她說:「要時時結好緣,並做有意義的事情。」

◎總有種子可落地

對於孩子,父母要如何付出覺有情之愛?李老師先以靜思語「培養一個習慣,得一個個性;培養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帶出父母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未來的個性與成長。

「父母不隨便答應孩子的要求,並要清楚讓小孩明白拒絕之原因。同時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勿在孩子生活中插一手,試著放手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學習與快樂成長。」李老師用寫信來與孩子互動,教導民眾避開與孩子的衝突。從中,父母也學習聆聽和接納孩子的意見。

對於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應具有包容性,愛與鼓勵讓孩子從失敗中學習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家長要懂得對孩子「放手」,這句話正中臺下民眾陳有發的心坎裡。從小到大,受到父母的過度保護,凡是都得聽父親的話。有發卻希望擁有自己成長的一片天空,就算跌跌撞撞,都是自己的歷練。

剛畢業的他,現在吉隆坡工作,擁有夢想,可是無法獲得父母的祝福。父親希望有發從事賺錢的工作,對未來有保障,可是有發希望從事慈善工作,因此與父親產生摩擦。有發希望效仿秋月老師寫信的方法,與父親達到良好的溝通。

林惠雯也說:「以後會好好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因為孩子們通常都不會很早睡覺。」同時她也要與丈夫配合,在限制孩子的生活習慣也得做個榜樣給孩子看。

「對孩子要疼,但不可寵。」這是民眾鍾抒潓的分享。即將為人母的抒潓明白到孩子與父母兩方面都須合作,要用心聽與講,多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陪伴孩子們長大。

李老師的一席話,則改變了家庭主婦陳玲女士對孩子的看法。由於丈夫在外地工作,她獨自一人扛起教育三個孩子的責任,每天所面對孩子給她的考驗更是層出不窮,與孩子的關系也越來越惡劣。當天她終於明白了,以往所有的煩惱都是太執著,期許自己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用愛點亮孩子的生命,讓家裡充滿良善的光亮,生生不息。

講座最後,李老師以「甜言蜜語不怕多,愛在心裡口常開」,鼓勵大家多向身邊的人說「我喜歡你」,讓大家以「家家不是難唸經,是幸福美滿經」結束講座。



圖左 : 李秋月的人生經歷和親子互動的小撇步,讓民眾獲益良多。[攝影者:鄧國榮]
圖右 : 來自臺灣的李秋月老師蒞臨馬六甲及雪蘭莪Tropicana City Mall靜思書軒,與民眾作分享,吸引家長、老師前來聆聽。[攝影者:黃玉花]


圖 : 民眾於講座結束後,向李秋月老師請教。[攝影者:黃玉花]

Category: 未分類 | 在〈家家不是難念經、而是幸福美滿經〉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