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實習週記(9/17~9/22)
這禮拜開始有兩天進去2A班,主要是輔助他們寫練習冊。在這邊,因為一個班會華語的學生沒有很多,所以在寫練習題時,往往都是老師把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甚至有一些程度好的也都不願意自己想,直接看了黑板現成的就寫在本子上。我覺得這種做法有點不妥,尤其是針對會華語的學生,間接扼殺了他們思考的能力,他們不是不會,只是懶得想,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華文程度只會愈來愈差而已。
一個禮拜會有一天的華語課是由我自己單獨授課,課程內容和教材都由我自訂,而這周我準備的是〝認識象形字〞,在黑板上畫上字的來源,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楷書,其中還介紹了繁體簡體的不同,並解釋為什麼這個字是這樣畫,及古人為了書寫方便而一步一步衍伸出更為容易的文字。小朋友們也都畫得很開心,可以真正了解到文字的由來,也方便他們記憶。
在二年級,有多準備一個小遊戲,就是利用他們課本上學過的生詞,一個字寫一張紙,要他們去找出另一半,兩個字結合成一個詞,看誰能最快配對完成,本來以為玩個兩次他們就厭倦了,沒想到大家的反應還蠻熱烈,一直想要多玩幾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9/21~9/28是學校的假期,放假一個禮拜,彷彿在汶萊度假,過著悠閒的日子。
Posted in 未分類 by yishih0210 with comments disabled.
汶萊實習週記(9/10~9/16)
最近的生活都過得很平淡,唯一的活動就是教2B班【師恩深,一深生,老師謝謝你】的舞蹈動作,除了平時10~15分鐘的時間,會運用每個星期六的兩節課來多加練習,因為下個禮拜是學校假期,想必放完假回來後動作也都忘了差不多,所以把握時間先讓他們熟悉,以免出包。
這周在上三年級的課程時,分為兩個部分:3A班一樣讀唐詩-〈江雪〉,在朗誦與解釋意思過後,讓學生畫出詩中的意象,雖然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從何下手,但稍微給點提示,其實很容易畫得出來,一老翁獨自乘一小舟在江邊垂釣,身後是重重千山與漫天大雪,也發現每個學生理解程度不同,畫出來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很有意思。
至於3B班, 因為程度沒有3A班那麼好,所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先介紹中秋節的由來,問問學生在中秋節會幹嘛等等,引出他們的興趣,接著發下〈嫦娥奔月〉的著色圖,舉辦一個小型繪畫比賽,告訴他們會選出前三名並頒發stickers當作獎勵,藉此激勵他們要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
在這間華校,有很多種族的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且喜歡中文,所以上中文課時很常有的狀況是班上只有華人會說且願意聽,其他同學不是聽不懂就是覺得中文不重要沒有必要認真學,以至於教室會有亂哄哄的情況,有時上課就會有無力感,不知道自己教的東西學能到底能不能吸收,期許這種情況在未來能夠改善一些。
Posted in 未分類 by yishih0210 with comments disabled.
汶萊實習週記(9/3~9/9)
考試結束,又恢復正常上課了,而即將到來的這星期六(9/6),是學校舉辦的中秋節兒童歌唱大賽與製作燈籠比賽,因為在這邊的習俗是中秋夜晚上會提著花燈,就像我們的元宵節一樣。當天我們只上課到9:30,之後有家長陸續到班上與孩子們一同製作燈籠,結束後總共有將近30個各式各樣的燈籠,有人是蓋一棟房子,裡面擺上蠟燭;有的人則是做一隻天鵝,栩栩如生的樣子好不嚇人。到了晚上,精采的節目開演了,幼兒組、低年組及高年組,輪番上陣,帶來一首又一首的動人歌曲,而沒有比賽的我們也不得閒,負責〝猜燈謎〞這項活動,分為成人組及幼童組,答對者皆有紅包,結果大家反映熱烈,絞盡腦汁地想,一下子全部都被猜完了。
在這間學校,可以說是每個月都有一個大活動,忙完了中秋晚會,緊接而來的是10月的教師節慶祝活動,從幼稚園到小學,規定每一班都必須負責一個節目,而我和薛祐亘同學則是幫忙編排2B班的演出,林老師找了一首【師恩深,一深生,老師謝謝你】的音樂,我們就依照這首歌的歌詞,大致上編排了動作,所以這周開始每節上課前都會利用15分鐘練習,好迎接10/4的教師節慶祝活動。
Posted in 未分類 by yishih0210 with comments disabled.
汶萊實習週記(8/27~9/2)
這周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在8/27晚上的華社節目,為了要慶祝蘇丹聖誕,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單位來負責演出,而我們在八月初剛抵達都東中華學校時,就被指派了一支舞蹈的表演,練了將近一個月,總算要粉墨登場了,幸運的是小朋友都很認真也很喜歡跳,所以表演算是完美落幕。
教學上,因為還在考試周,所以就算當天有中文課,並不會每位學生都有帶課本,所以就變成無法進行預計進度的課程。在2B班是發下生字簿,我在黑板上帶著他們寫筆順,因為從小基礎沒有打好的關係,導致他們寫中文字時幾乎是用畫的,並不是一筆一畫寫下,所以就變成字寫得歪七扭八,考試如果考筆順也會選錯答案;而在3B,則是運用學過的生詞玩賓果遊戲,學生需要了解生詞的讀音及寫法,才聽得懂我說的並圈出,但因為講解的時間太久,以至於沒有人勝出;除了一般正式講解課文外,也會利用一些小活動吸引學生對中文的興趣,例如有一課就是在介紹成語『水底撈月』,只是把它改變成『猴子撈月』,在大致介紹完故事的基本架構後,就發下白紙,讓學生自行創作六格漫畫,將整篇故事利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考驗學生理解的程度,一方面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創作力都不同,我想,這就是教學的樂趣吧!
在這間學校,除了上課的日子,也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像之前有提過的〈中秋猜燈謎及歌唱大賽〉,由於參賽的人數眾多,我們就在8/31舉行了初賽,而我和薛祐亘同學則擔任初賽的評審,也聽到了學生們唱起我們熟悉的中文歌,真的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
Posted in 未分類 by yishih0210 with comment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