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這是個問句。而且我由衷希望在這麼多人努力且盡心的推動下,臺灣書院不會成為蚊子館,甚至海市蜃樓。但今天聯合報話題版的幾則新聞串連起來,讓我很想將這個問題問出來:「臺灣書院,會是下一個蚊子館嗎?」
這是今兒個半版新聞的剪影(點小圖放大):
右邊那則是今天各媒體都在炒/吵的「臺」、「台」議題,陳執秘在數十支麥克風圍繞下,把我以前都不知道的用法講得相當清楚,紮紮實實補上了一課可能在大學時不小心蹺掉的文字學,也為臺灣書院網站用的臺字做了明確說明。特意跳掉中間那段(就像喝貢丸湯時,貢丸最後吃的習慣一樣),視線向左邊一瞥,唉唷,孔子學院加上孔子課堂已逾300家,該報導引用的數據對關心這個領域的大家來說我想都不陌生,在這裡就不贅言了。但其最後一段「有關單位也透過間接合作方式,培訓了八十個國家近十萬名漢語教師」、「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就為三間海外孔子學院揭牌」,最後記者的結語是:「中共發揚漢語文化不餘遺力,也積極培養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從中國大陸對漢語教師的培訓人數、揭牌者習某的接班地位等企圖心來看,誰都沒辦法否認記者所下的結論,因此,讓我對中間那段台(隔壁的教育部才說要用臺)灣書院揭幕報導有更深的期待。
期待會是受傷害的開始嗎?看完這篇報導後還真有點這種感覺。
對照孔子學院的興盛,原來將於今年底開幕的洛衫磯台灣書院因為「細部作業尚未完善」、「重量級主流人士無法與會」等關係無法準時開張。也好,工欲善其事,本來就應該先將各種包含重量級人士在內的一切事務都準備好,急就準不成章,這點文建會的考量很仔細。再往下看,盛主委說明年會成立二到五所臺灣書院,地點會在歐、亞、美等洲(這樣一定超過二所,記者應該寫錯了)。然而,該會考量了臺灣的外交事務,臺灣書院的地點仍未定。關於這點,我個人比較期待地點未定的原因是不能說而不是還在「喬」。對照上一段,如果再未定下去,二到五所可能會因為細部作業尚未完善或重量級主流人士太晚接到邀請而無法與會而流產,咱們只能乾望著彼岸或應說全球的孔子學院逾350家、400家,而我們還在催生那二到五所。
再看下去,我的期待開始穿孔了。盛主委說,臺灣書院由文建會統籌,但其組成單位包括教育部、國科會、外交部等。這團隊乍看之下很強,幾乎傾全朝菁英,全民應該抱以極大的信心才是!先來看看臺灣書院的三大目標:「正體字華語文教學」、「推廣台灣研究和漢學研究」、「介紹臺灣的多元文化」。或許是我對臺灣的華語文教學不甚了解,因此腦子轉了半天,還真對這幾個單位在三大目標的貢獻上沒有太多印象。先看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在推展海外華語教學上的數字都不是很好看,臺灣現在有2400位在學中的華語文相關系所學生,99年度只有53位教師簽了一到二年不等的短期約前往12個國家任教。出去的人數少沒關係,測驗是很好的後援,也是國力展示的機會,不過國家辦理的華語文能力測驗在多次改名後又經過預算刪減等歷練,這回仍不見於臺灣書院的推動目標。
再看國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在近幾年的確將華語文數位學習與研究當成重點科目,不過在臺灣書院網站所連結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找不到太多和近幾年的研究成果相關並可直接運用於「正體字華語文教學」、「推廣台灣研究和漢學研究」和「介紹臺灣的多元文化」的資料。我猜找不到一定是我不夠熟悉,今天就試著熬夜搜尋咱們有哪些從學術角度切入的好料可以端上臺灣書院,待有斬獲一定向大家報告。
至於外交部嘛,不熟,所以連google的動機都沒有。只期望該單位能突破外交困境,讓臺灣書院在設立時,能避免盛主委所謂的「不必要的麻煩」。
盛主委說:「臺灣書院的目標更廣」,如果這句話是跟孔子學院推廣漢語的主要目標相較而來,真會教人讓汗毛豎浸在冷汗中。整合幾大部會在三大洲設立的二到五所臺灣書院想做包含三大目標的工作,除了累死執行人員之外大概沒什麼看得見的未來,更妙的是這篇報導和其他相關新聞都以洛衫磯僑教服務中心簡主任做為實際執行端的看板人物。等等,簡主任不是僑委會僑教中心的主任嗎?通篇報導中對執行單位僑委會隻字未提,顯然臺灣書院從計畫端到執行端的整合有很大的問題。坐在臺灣的辦公室裡遙想臺灣書院的樣貌,遙控各部會外派人員分頭完成,然後呢?誰來?誰看?臺灣書院想教華語、想推廣臺灣漢學、想介紹臺灣文化的同時,搞清楚目標對象要什麼了沒有?再看看孔子學院,近十萬名漢語教師在八十幾個國家教中文,人家明年還要執行教材國際化計畫,將教材數位化、向學區紮根,臺灣書院還在風雨中飄搖。
為什麼說風雨飄搖呢?拿簡主任執行中的洛衫磯臺灣書院看來,第一部份是結合網路等相關科技的數位臺灣書院。臺灣喊數位喊了很久,也喊得很用力,不過教材數位化的程度跟投資好像也只停留在喊的階段。我真的很佩服國內華語文產業推動聯盟內的廠商,在這麼少的資源下還能咬著牙撐,努力推動數位教學及教材,讓臺灣的數位華語喊得出聲音;同時,我也很佩服僑委會在這麼有限的資源和預算下透過也是在有限預算和人力撐起的全球華文網讓海外老師們進行線上研習進修,取得線上資源,讓大家體會國內的華語文數位教學潛力。其他部會呢?有漏掉請補充,我想得到的就是這些。光靠這一丁點資源絕對不足以撐起「正體字華語文教學」,如果近期內沒有預算讓臺灣書院所在地與國內廠商結合編輯適用於當地的數位甚至紙本教材,導入更多臺灣引以為傲的互動式觸控、投影等科技,想運用網路等相關新科技談正體字華語文教學實在為難了執行單位。
此外,簡主任提到的功能好像都和現有的僑教中心功能差不多,那整併這麼多單位維運臺灣書院的目標為何?三個和尚沒水喝是大家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不如好好地將自己整備好,將目標更明確的定義出來,更重要的是好好規畫這些預算該怎麼精準的花,拜託請不要讓臺灣書院成為下一個蚊子館。本週末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會有篇曹瑞泰教授發表的臺灣書院規劃析論,真讓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