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Foreign Language Annals出現了一篇文章:Why learning to write Chinese is a waste of time: A modest proposal,作者在文中提到漢字的書寫(還細分為軟、硬筆)與打字教學間的爭議、優勢與劣勢,最後還提出了四種教學策略(Joseph R.,2008):
1.第一課策略(The lesson one strategy):從第一課見到的字開始練習
2.高頻字優寫(The frequency count method):先練習常見字
3.永字八法(The iconic strategy):先練個永字,把所有筆畫練會。不過作者自己把這個方法唸了一頓。
4.功能性練寫(Functional writing):忘了課本吧,從簽名、地址….等實用性的內容開始習字。
繞了一大圈,寫字還是必需的。雖然還找不到相關的研究證實如果不會手寫,這些字是不是能黏(stick)在學習者的腦海裡(其實從認知的角度來看,我大膽的假設漢字經手寫後一定比打字記得牢,希望有研究者能小心求證)。撇開學術的角度不談,從實際的教學需求來看,中國歷代以來有一大串名人、文學家都曾歷經蘆荻為筆、畫地課字的慘澹歲月…
所以,寫字還是很重要的(結論下得很快,因為我的運動時間快到了)
之前介紹的一串工具,都是讓學生直接透過網路觀看筆順或直接拿滑鼠練習。但「筆」和「滑鼠」這二種媒介完全不同,用滑鼠寫字這回事兒,偶一為之尚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無論在課堂上的示範或網路上的寫字範例教學,最好備一套tablet pc或繪圖板,真正拿一支筆在手上的教學,才符合真實情境的運用。
好啦,重點來了。什麼叫真實情境?請看下圖:

這是我在爾灣中文學校星談課程所觀察到的場景。真正的書法字,有血有肉,看起來多教人愉悅!實非網路上的筆順教學可以匹敵(但話說回來,各有各的目標)。 為了要寫出這樣的字,讓學生看到真正的書法又省去磨墨的麻煩,數位教學專家門研發出一套這樣的軟體:

唉,只為了呈現書法效果,完全忘記自己的字不能示人。為了和各位分享這個工具,就犧牲演出吧!在課堂上,若以這樣的方式直接寫給學生看,是不是更方便呢?試想,今天如果搭配一台大投影機,直接在電腦上以數位筆書寫出有毛筆或硬筆字效果的範例,和白板或黑板式的傳統書寫有什麼差別?我自己的不負責歸類有以下幾點:
1.可記錄並重覆播放;
2.字體除能以真實筆跡呈現外,可針對特定字放大書寫,讓學生更清楚字體的架構;
3.免備墨,還可直接以畫面錄製方式在網路教室(可以是blog或cms)忠實呈現;
4.我的打球時間真的快到了,下次再補。
另外,這套工具也能玩玩刻印章的小把戲,對學中文的外籍學生來說,製作一枚自己的數位圖章,也可以當成課堂上的活動來進行。例如我的姓:

它的製作過程如下,非常快:

很好玩吧?這套工具名為神來e筆,還有很多對文字教學有用的小功能,待我深入研究後再繼續追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