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CEFR被炒得火熱。
不妨看看這個叫DIALAN設計的線上診斷測驗的設計模式,
免費,安裝步驟也很簡單,只要先下載並安裝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後,再安裝它的程式即可。
網址如下:
http://www.dialang.org/english/index.htm
近幾個月來,CEFR被炒得火熱。
不妨看看這個叫DIALAN設計的線上診斷測驗的設計模式,
免費,安裝步驟也很簡單,只要先下載並安裝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後,再安裝它的程式即可。
網址如下:
http://www.dialang.org/english/index.htm
最近的新聞除了毒奶、洗錢外,就剩全面漢語拼音的政策最教人感嘆了。
特別是從事華語教材開發這行。
從前,其實也沒多久,申請政府經費唯通用是問,沒通用,免談!不過才幾年光景而已,沒漢拼,也免談!我沒膽評論,相關新聞,讓google「報你知」吧。
原文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23/115/16f65.html
目前全世界通行的UNICODE碼,只有提供26,183個繁體漢字,專家指出,因內碼的數量有限,再加上繁體中文在全世界電腦使用人口上其實是少數,所以不可能專門為了少用字特別增設內碼。
因為內碼問題,有些字電腦打不出來,日前經濟部甚至規定電腦打不出來的字,不准用作公司行號名稱。對於民眾來說,也會造成不便,例如在文書處理的時候,遇到電腦顯示不出來的字,只能用「組合」的方式,如堃寫成「土方方」,喆寫成「吉吉」等。
目前行政院主計處制訂的「國家標準中文字集字碼」有54,858個中文繁體字,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繁體中文打不出來的問題。但專家也說,這只對台灣內部的流通有用,因為無法強迫外國也下載台灣的字集,國內也不是所有的電腦都有下載字集,也就是說,有些字可能在自己的電腦可以顯示,到了另外一台電腦就成了「亂碼」。
根據一則網路報導,使用倉頡輸入法對影像的敏感度來得比較高。
印象中是大二吧,國文系有門「電腦與國文教學」課程,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學會倉頡輸入法。也因為那門課,讓我的打字速度從一指神功的20多個字躍增到現在的,嗯,快起來應該破百吧。現在想想,沒錯,用倉頡輸入法來輸入中文的確有幾種好處:
1.不會有拼音輸入法字打久了就不會寫字的問題。倉頡打出字來的第一關就是:知道字該怎麼寫,會寫才會拆。相信使用拆字輸入法的老師們,應該都會有同感吧?
2.看到字即使唸不出來,照打不誤!對一個差點成為國文老師的中文人來說,如果有字唸不出來,簡直污辱了專業。因此,字一打出來,馬上可以到教育部的字典網站查詢該字的讀法,一舉數得。
3.由於倉頡沒有版權問題,因此各家輸入法幾乎都會提供倉頡供使用。例如我常用的自然、新酷音甚至於雅虎輸入法,都可以直接享受各家產品的好處。
4. 沒有注音文的問題。倒是如何打出注音文還真是個問題呢!
各位母語人士,倉頡真的是一個方便好用的輸入法。學後不會因為常打字而忘了字怎麼寫,還可以提高對文字影像的敏感度。根據我個人的學習經驗,大概一個禮拜可以熟背字碼,一個月可以開始盲打。到了現在,打字完全不需要思考拆字的原則,幾乎都是靠直覺反應。心動了嗎?倉頡真的是種不錯的輸入法喔!
各位有興趣參與華文網路種子師資班的老師請注意,
第三期開放報名囉!
請逕洽網址:
http://210.71.187.73/ocac08/
蒐尋相關資訊!
SSCI
Linguistics related SSCI Journals:(ref:準棒的學‧思‧行筆記)
None SSCI Journal
Conferences
與technology有關的
與reading有關的
與writing有關的
與second language有關的
與language learning有關的
想要進入華語多媒體教學這個領域,擁有一些軟體操作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在學習技能以前,必需先了解哪些軟體適用、哪些軟體好用、哪些軟體最普及,更重要的是,哪些軟體免費。
在數位學習的領域裡,由Jane女士所架設的Centre for Learning &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網站是許多數位學習人挖寶的好地方,站方所列出的Top tools for learning工具更透過數位學習專家的介紹,為瀏覽著推薦現世上最流行、最好用的數位學習工具。
2008年剛選出的Top 100工具中,全球華文網所使用的Moodle系統在榜上暫居第十二位,是所有數位教學平台的第一名。除了平台外,如果您愈熟悉數位學習工具,對非常需要影音多媒體及網路科技輔助的華語文教學會更有幫助。
Jane即從上列工具中,選出25項學習專家,也就是各位老師們應該/必學的軟體,包含(原文來源:http://c4lpt.co.uk/articles/25tools.html):
Firefox plus extensions
– a web browser.
delicious – a social bookmarking
tool.
Google Reader –
an RSS reader.
Google Calendar
– an online
calendar.
Google Docs – an online
office suite.
Slideshare – a
presentation sharing tool.
flickr – an image
hosting and sharing tool.
Voicethread – a collaborative slideshow
tool .
WordPress – a blogging
tool .
Audacity – an
audio/podcasting
tool.
YouTube – a video
hosting and sharing tool.
Jing
– a screencasting tool.
Wikispaces (for K12 education) or pbwiki
(for others) – a wiki tool.
PollDaddy – a polling
tool .
Nvu – a web
authoring tool.
Yugma – a web
meeting tool.
Ning – a (private)
social networking tool .
Freemind – a mind
mapping tool .
Moodle – a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eXe – a course
authoring tool.
Basecamp –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tool .
twitter – a
microblogging tool .
影音互動工具一樣不少,更重要的是全都符合免費、易學的特色。趕緊去看看這些軟體的介紹吧!往後在這個部落格裡,我會為大家分解這些好用的小工具,並且介紹如何將它們運用在華語教學的領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