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的網站張貼了一份新公告: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華語測驗,名稱說改就改。新名字叫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很明顯根據托福測驗(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調整而來。考托福的人是誰?看看ETS網站怎麼說的:
如果打算在全世界超過130個國家,7,500所以上的大學等單位就讀,這個考試非考不可,噢,好像也是我的畢業資格之一。考華語文能力測驗的人是誰?根據前TOP網站公佈的報考簡章來看,是這些人:
很棒啊!對申請台灣獎學金、海外聯招成績採計、申請就讀台灣學校以及求職證明都有幫助,也因如此,該測驗也成為大家極力推廣的標準化測驗、教材編輯的參考資源。但問題來了,無論在前TOP網站、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華語專區,都查不到非考它不可的有力證據,也看不到拖克服這個新名字究竟有什麼樣的新建設、新願景。
不管這個考試未來打算給哪些新對象考,要如何如何代表台灣,但一個經營了好幾年、全世界華人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品牌,只消一紙「台文(二)字第0990119335C號令」說換就換。
品牌經營很容易嗎?如果只換了湯,但藥還仍舊沒換,叫我們這些一直跟著前TOP標準在跑的教材開發單位、華語教師怎麼辦?舉個小小的例子,B大辛苦做的TOP華語詞彙通立刻得改名:
一大堆文宣品瞬間報銷,已獲得的證書得更名,相關的教材只要寫上TOP而非拖克服的,馬上成為孤兒。唉,希望取而代之的拖克服在取了一個好像華人不能考的名稱(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後能在老媽媽的懷抱下繼續成長。
再會了,不再TOP的華語文能力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