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平面,
在天空正中間,
在地平線,
古人都可以透過字形,表現出來。
繼續閱讀 →
「有、脊、朋、能」的偏旁中,都有「月」,
但有的要讀成「月」部,
有的要讀成「肉」部,
其實,有的既不應是肉部,
也不該是月部;
實在很麻煩!
繼續閱讀 →
一個好玩的嘗試:
將白居易〈琵琶行〉中
「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甲金文整理出來。
繼續閱讀 →
有此一說:
成熟的稻子,會將頭垂得低低的~
此說目的,是希望人們:
越是有實力,越是要懂得謙虛?
麥子,其實也一樣啦!
詳見「 來、麥,是直系親屬哩!」
繼續閱讀 →
野渡無人舟自橫──
有蒼茫之感?
物理現象罷了!
真正認識這艘「虛船」,
可以產生化學變化──EQ提高百倍!
繼續閱讀 →
還有「執」,
不只是「拿」,而是「捉拿」的意思!
最弔詭的是此兩字都共有的「幸」字,
一點都不「幸福」。
繼續閱讀 →
人,
長期處在巨大的無奈下、劇烈的變化中,
如何讓自己的心仍處於穩定狀態?
混亂的戰國時代
使莊子覺得「降能」比較好──取消所有能力的意義、價值!
(與春秋時代的孔子希望大家提昇自己的能力,
故需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有很大的不同。)
繼續閱讀 →
上古時代的人類,思惟較為單純;
文明越昌盛,人類的自我意識就越高漲;
漸漸地有了「吉不吉祥」的考量了?
「墜」字的字形演變情形,
好像透露出這樣的訊息耶!
繼續閱讀 →
成,正是保護領土的武器,
所以「城」為「會意字」!而非「形聲字」!
繼續閱讀 →
塞,是現代都會區的「代表字」?!
其實,上古時代造出的「塞」字,
竟預告了今日的某些情境呢!
繼續閱讀 →
「金劍沉埋」,很BLUE,
但若是「牛隻沈埋」卻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
牛可能泡在水裡;也可能浸在泥漿裡;
這些樣貌都被古人捕捉住~
與現代人的「攝影」,滿像的哩!
(泡在水裡的「沉」,詳見:浮浮沉沉~~優哉游哉 )
繼續閱讀 →
「土」是具象的實體;
「地」是抽象的概念。
所以,「地」字出現得很晚~
繼續閱讀 →
把鍋子放到灶臺上,
將柴火推進灶底下,
點上一把火!開始煮飯嚕!
過程全都錄~
酷吧!?
繼續閱讀 →
但為什麼又有「火」、又有「艸」?
草遇到火,存活都有問題了,如何「日上」呢?
其實是有個崎嶇的發展過程的!
繼續閱讀 →
這個單元則是體型小得多的「飛禽」,
那麼,到底是誰弄錯了分部呢?
火部,還有一個重要的字「無」,
也與「火」無關,
詳見:扯著嗓子唱「歌」,甩著牛尾、花串跳「舞」
繼續閱讀 →
這兩個火部的字,
與兩種動物有關,
它們雖然都是體型碩大,
但實在與「火」扯不上邊呀!
繼續閱讀 →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全球華文網教師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