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214部首編輯
(新增資料,隨即更新)
小學的時候,學習37個注音符號,
辛不辛苦?真的忘記了!
但學58個漢語拼音的時候,老覺得「卡卡」的。
明明就是一樣的咚咚,何以差這麼多個?
原來呀~「聲母」部分,兩系統的數量是一樣的:21個,
「韻母」部分,
注音符號先學16個「非結合韻母」,
將22個「結合韻母」安排在「聲韻調拼合」時才接觸;
算是分成兩階段學習。
而漢拼則把「結合韻母+非結合韻母=35個」,
放在一起,得一次性、全部學習。
(另又有2個屬於介音的符號,
似乎無所歸依;這是我最質疑漢語拼音的地方。)
不管學理怎麼辯論,對初學者言:
「負擔少,仍然有效」就是王道!對吧~
所以,我認為學漢拼時,也一樣:
先學16個「非結合韻母」的漢拼符號,
並注意幾個變音現象,
然後,就可以「配合表格」用「連連看」的方式,
將漢拼的20個「結合韻母」填進表格裡,
練習個3~5回,多半能記得8~9成囉!
總之,不必背那些多出來的20個韻母!
(若已經熟悉「注音符號」,另有「注音、拼音」對照表,
可更快上手。)
我為何覺得「黑」不是一種顏色?
因為真正的黑,就什麼也看不到啦!
而且我也覺得 「白」不算是一種顏色,
「白」的極致,該是「透明的、空空的」!
至於古人造「白」這個字時,
可能壓根兒也沒有色彩方面的念頭;
而是想表達人的「氣色」。
(「白色」是假借義,更新為引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