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6

黑幼龍談孩子全方位學習

「親子教育」從來都是人們關心的課題,如何與「人際關係」互為應用,更是一門值得探討的學問。9月24日午後,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邀請國際知名「人際關係」訓練專家,卡內基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先生與慈濟志工李美金齊聚一堂,二位專家暢談孩子的教育與培養。

首重人際關係 尊重代替責備

「你有尊重孩子嗎?你希望他快樂成長嗎?」黑幼龍開場詢問,並對於今天的課程破題地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要的是正向溝通,他們不要父母拿他來跟別人比較;也唯有讓孩子在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才有快樂與成功的人生。」

黑幼龍接著又說:「功課好壞不是判斷孩子日後是否成才的標準,因為每個孩子皆有個別的屬性,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全方位的學習,除了學校功課及藝文體育外,最重要的是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黑幼龍認為廣義的尊重,除了成長期間維持好的互動外,也包括青少年時期交友及結婚對象的選擇都要尊重,只要事前鼓勵他們「愛要真誠負責」就行了。孩子要懂得「被尊重的重要」才會尊重別人,也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進而有好的「婚姻關係」與「親子關係」。

「學校成績並不能代表孩子是否優異。」對於尊重孩子的做法,李美金則分享她多年來教養三個兒女,及數十年從事教育工作經驗,並舉實例說明每一孩子的獨特性。她說:「對待孩子必須因材施教,孩子偶犯無心之過時,引導他改過向善,比責備更重要。」

此外,愛也不是單方向的要求對方,應該陪同孩子一起分享喜悅,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多給鼓勵,以「尊重」代替「責備」才是正確的做法。

學習自我管理 培養正向思考

黑幼龍並分享,讓孩子學DISCO、街舞、玩電腦遊戲等過程,說明溝通的重要性。他表示引導孩子會思考,不是只會背書,還要學習發問,培養陽光般的正向思維。黑幼龍指出,要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並相信「給人快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孩子成長過程需要父母引導,而父母也需要學習才能成長。首先要傾聽孩子的聲音,才能做好雙向溝通;父母需養成跟他們開會研討問題,達成共識的習慣。黑幼龍叮嚀在座父母,切勿堅持「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思維,尤其當孩子發生挫折時,要跟孩子一起找到癥結,跟他一起渡過難關。

孩子的性格養成需要父母以智慧引導,而在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上,黑幼龍則強調,父母要用方法跟孩子達成協定並據實遵行,賞罰分明。例如,訓練孩子從小養成「分擔家事」的習慣,父母勿藉故替他們承擔,因為那是訓練孩子「負責」,從小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除此之外,黑幼龍也常帶孩子去孤兒院、老人安養院服務,培養孩子從小就知道惜福感恩,長大以後也會做公益,具足「大愛」的精神 。他認為華人世界的父母,總是想要留豐碩遺產給下一代,「其實最好的遺產,是培養孩子正向思考。」

共同面對挫折 務必陪伴關懷

會後,來賓提問:「如果孩子上補習班晚歸,卻堅持協助完成家事才就寢,怎麼辦?」李美金回應:孩子有感恩心是該被鼓勵的,父母可以寫小卡片回饋示愛。

另一對父母提問:「如何面對孩子的挫折?」黑幼龍表示父母需陪同孩子一起研究問題的癥結,並以正向思維尋求答案,陪伴他走過。李美金老師也說:「孩子必須自己尋求對策,父母只能提供意見,困境還是要孩子自己排除。」

一場溫馨實用的「人際關係」VS「親子教育」講座,在黑幼龍與李美金二位專家精闢的解說與啟發後,劃下完美句點。【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Category: 未分類 | 在〈黑幼龍談孩子全方位學習〉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 月 6

教養孩子的智慧

 「做父母的應該如何來教養我們的孩子呢?人稱「幼兒教育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帶著孩子一起做志工,就是給他最好的榜樣。」大愛臺新聞主播倪銘均分享對教育的想法,也鼓勵每位家長都能做志工,以身教來引領孩子在美善的環境中成長。

教育有智慧 以身示教

連日來的陰雨終於停歇,11月20日太陽照耀著大地,空氣中仍帶著微微涼意,迎風吹來令人備感舒適。臺北南港區親子成長班的二百七十九位親子學員齊聚臺北東區聯絡處,在這次的課程中,成長班老師們特別安排以「智慧」的主題,邀請倪銘均與家長們分享如何教養孩子有智慧。

有十八年志工經驗的倪銘均,分享自己生命成長的喜悅,以及當志工如何增長智慧,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能夠比較游刃有餘地處理親子之間的問題,讓家庭變得更和諧。

倪銘均育有一對兒女,分別就讀國小三年級與一年級,他表示,每個父母的想法都一樣,都在學習如何有智慧的對待孩子,而他則以自身的經驗與家長們分享。他說:「愛不是狹隘的小愛更不是溺愛,上人曾說過:『溺愛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

孩子犯錯時,要針對事情處罰,從事件中讓孩子了解道理,但不要用負面的字語來扭曲他的人格,而倪銘均從來沒罵過孩子「笨」,反而利用正面的態度處理小孩的問題。

身體力行做志工 做孩子的榜樣

家長楊佳玲對於倪主播所分享「用正面的話語鼓勵孩子」的觀念,讓她感受非常深刻。她反省自己,對於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孩子表現稍為不如自己的期望時就會開罵,導致孩子很沒自信。她很懺悔自己曾有如此的行為,也期勉自己從現在開始,能以正面的話語來鼓勵和祝福孩子。

家長林文惠也以親身經歷與其他家長分享,她表示孩子自從唸國小後,因課業壓力大情緒沒辦法發洩,導致個性叛逆、行為偏差,親子間溝通不良,自己也常對孩子生氣,氣孩子不懂事、不受教。林文惠天天看老公和孩子都不順眼,家庭衝突與日俱增,最後感到身心俱疲,自己也快崩潰!

後來,林文惠嘗試從改變自己開始,不再挑剔孩子的毛病,反而多看孩子的優點。當考試只考六十分時,她選擇不責罵孩子;若是考試粗心寫錯,她會鼓勵孩子下次要專心看好題目,把不懂的題目弄懂。慢慢地,親子間的關係不再緊繃,她常誇讚孩子:「你好棒!」也常對他說:「感謝老天爺賜給我這麼棒的孩子,媽媽覺得好幸福!」孩子聽到她的讚美後,表現也越來越好,家庭更是逐漸和樂起來。此外,她也勉勵家長們要身體力行,多運用倪主播提到的「轉念與祝福」讓家庭過得美滿又幸福。

倪銘均表示,為人父母要以身作則,選擇做志工時也要帶著孩子一起做,讓孩子懂得去愛人、照顧人。在美善環境的薰陶下,孩子要變壞非常難,當愛的投資存款足夠,將來一定會回饋到自己身上。聽了倪銘均的分享後,現場有許多位家長紛紛簽下志工同意書,期望自己能做為孩子做最好的榜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Category: 未分類 | 在〈教養孩子的智慧〉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