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照片整理
曾在我的地圖中, 介紹過Tripline. 本來使用Google panoramio來放置照片, 但是這個服務在2016 11月關閉, 移置Google Local Guide後, 感覺變得糟糕多了, 因為它使用的goals(目標)不同。 新聞中也提到目前Google大量收集各樣的照片。
改用flickr來管理照片分享。
Tripline 讓使用者加景點, 介紹, 時間,和照片 等等。按照片後, 可以看一張張放大版(按ESC key還原); 很容易與友人分享旅遊過程。可惜的是它只有iOS的App, Andriod還沒做好。在Laptop上看, 比較容易看到照片。
Posted in Notes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Ranking of Countries
友人分享了US News做的一份有關世界各國狀況的調查, 中國排在第20名。
「世界文化大國」?中國有悠久絢麗多彩的五千年文化,竟然被列予世界文化影響力最強的 第 22位 ?這個結果值得令人深思!
是跨文化的溝通上出了問題?還是他國不喜歡中華文化?還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上出了瓶頸?
筆者的看法是:
這是一份有意思的調查報告, 不知道有哪些人參與投票。
中國漸漸地開放, 很多人對中國有刻板的印象, 也是中國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 人權不足; 對環境汙染不夠重視; 在商業上控制多; 沒有讓觀光客覺得足夠方便和友善; 一般人都對共產主義沒有信任感, 覺得被管太多; 等等。
民主和極權是對立的, 民主一定好嗎? 很難說的. (參考: 選民的眼是雪亮的嗎?, 民主亂象)
Posted in Thoughts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讀中文的工具
與一般的海外華人家庭一樣, 為了讓海外的第二代接觸中華文化, 尋找附近的中文學校, 開始了中文旅程。隨著小孩的成長和科技的發展, 記錄下了成立Chinese Digger的動機。
2017年, 部落格的教學似乎漸漸被影片教學取代, 感謝還有一些網友多年的支持, 繼續紀錄有關中文的信息。
自1996年起, 教簡體字的僑校大張旗鼓的到處繁衍, 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們也逐漸減少, 因此筆者小孩就學的僑校學生也是逐年減少, 基本的k-12早已無法繼續, 至今學生則大多數是非華人家庭, 變成以CSL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的班級為主。傳統式的教學, 也應該有大幅的改變。
網路上自學的工具越來越多, 在此介紹幾樣好用的:
§ Du Chinese – Mandarin Reading:
Posted in Education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航拍 vs 反航拍
聽說在中國大陸出遊, 先進些的遊客都喜歡使用航拍器來記錄旅程。另外好些商業, 如Amazon也在實驗, 使用Drone來送客戶訂的東西。
聽人說航拍也不是那麼容易控制, 風大或是氣流不穩航拍器很容易摔。雖然自己不玩它, 但對這樣的科技也該有基本的了解。因為科技有它的好處, 也一定有缺點, 很可能讓惡人利用。所以一般使用者必須知道這些新玩意對自身的影響。
Posted in Notes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舊金山灣區的中國菜色
美國西部的中國菜比美東好吃, 而且價格較好。多年前有機會到加州Cupertino城, 在一Food Court瀏覽菜單, 店員看到東方人面孔, 就用中文問要什麼, 顯然買東西的大多數是華人。
華人吃的文化是很了不起的。
網路加州中餐介紹。還沒看到有美東的中餐介紹網站。
Posted in Culture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歷史的傷痕
原來以為在12月初, 紀錄下年度大事News 2016已足, 沒料想到在12月繼續發生各樣奇葩的事件。難怪曾經是歷史老師的友人說, 自從台灣立院打架成為國際笑話後, 台灣的近代史全部都看不懂, 需要重新學習。
台灣的教育被偏頗媚日群搞得崇拜納粹? 當老師的還領頭扮演希特勒, 享受被人捧著的感覺? 駐德代表無能的只會噴口水。
在群魔亂舞的猖狂時代, 美國將有狂人總統, 日本軍國主義上升, 大陸蒸蒸日上的迎頭趕上, 台灣還有救嗎? God Bless~
Posted in News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寶島景點
自製卡片是年節的重要事項之一, 先在此問候大家。
News 2016 本來希望台灣會更好, 但卻是其往下滑的年代, 看完醜惡的政治鬥爭後, 需要看看各處美麗的風光來調解一下鬱卒的心情。
Posted in 未分類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
News 2016
快年底了, 回顧2016, 聽到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大新聞。
來自台灣, 當然比較關心台灣的發展和在台親友生活。好事一件是: 第一位女總統讓台灣的女性晉升到最高位; 壞事則多難以想像: 號稱最會溝通的人, 遇事就神隱, 製造內部不同群體的糾紛, 其處理方式就是丟出另一個爭議去掩蓋前一個爭議的新聞。
Posted in News by ucs with comments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