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在壹個三省毗連,“九水”匯集的地方,隔江相望的便是江西省九江市,離九江二公裏處便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廬山,中國銀屏第壹吻及時裝秀的電影《廬山戀》就是在這裏拍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在老家的田埂地頭便可隱隱約約 Pretty renew美容看到“匡廬秀天下”的廬山。
1965年的暑假,我回老家,順便第壹次上了廬山。登山前,在九江市文化局工作的小姑夫給我寫了壹封介紹信,帶給廬山人民劇院楊經理,麻煩他對我加以關照。汽車在繞山公路上盤旋而上,毛主席的《登廬山》的詩句“壹山飛峙大江邊,躍Pretty renew美容上蔥蘢四百旋”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腦際。壹路上景色粗看也無甚驚人之處,細看雲裏霧中的山色卻美不勝收。真正應了蘇軾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壹如清新淡雅的少女,牽動著無數遊人的情懷。
經過牯嶺街、花徑、烏龍潭、蘆林湖,在壹片松柏叢中和溪流潺潺之處,我很快尋到了廬山會址。廬山會議舊址始建於1935年,1937年峻工,原名廬山大禮堂。蔣介石曾多次在這裏向國民黨軍官們訓話,是蔣介石培養和訓Pretty renew 美容
練骨幹的重要基地。新中國成立後,這幢建築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會議舊址共上下兩樓,屋頂覆蓋藍色琉璃瓦,正面有三扇園拱形大門。二樓是大禮堂和休息室,大禮堂是當年廬山會議的會場。
楊經理是壹個面容清臒,言語不多,行事舉止老派的人,看了我遞上去的介紹信,沒有多問,便把我領到大禮堂二樓的壹間休息室安排好住處。屋裏,有壹張小床和壹張書桌,雖然簡陋,但身處這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聖地和神仙般的絕佳環境還是叫我受寵若驚。從此,我和廬山會址在感情上便有了某種糾結,這也是我以後多次上廬山的原因。
在楊經理準備午飯時,壹個丫頭邊唱邊闖了進來,她掃了我壹眼,便若無其事幹其它事了。楊經理留我吃飯,我壹介學生,能省則省,沒有過多虛偽的推讓,便端起碗來。飯桌上閑聊時,才知道這丫頭是楊經理的獨生女兒,在上海戲劇學校上學,擅長京劇裏的旦角,趁放假回來探親消暑。丫頭身材修長,年齡雖不大,但言語間聽出來是壹個見過世面的人,說話霸氣、任性、張揚、沒有他爸絲毫穩重練達的基因。
廬山上的景點很多,我壹個人信步走去,按圖索景,壹直玩到日落偏西,方才回來。應該說,廬山是個談情說愛的絕佳之處,但那個時代大部分年輕人,孤陋寡聞,人性禁閉,壹面臆想著有壹個長發飄飄,壹身靚衣長裙的女子向妳款款走來;壹面又故作“清高”把自己裝扮成有“教養”的謙謙君子,不會調侃,不會幽默,更不會癡狂,最終,情疏緣淺,愛情離妳而去。
壹日傍晚,小楊來找我,叫我陪她參加壹個活動。我倆壹人搬張藤椅,在路上她有所指地都囔:“討厭,有什麽了不起,還指名道姓叫我唱?……”。“會址”前方壹塊草坪己聚集了壹些人,壹個戴著眼鏡,身體微胖,首長模樣的老人,蹺著二郎腿坐在小園桌旁邊。我們走向前,壹個警衛模樣的人把我擋住,小楊卻徑直往裏走,享受著嘉賓的待遇。廬山的夏夜,習風陣陣,涼爽宜人,我對戲曲是外行,也不感興趣,便找到壹處小溪邊涼快。事後,聽小楊說那位首長是李立三,正在廬山療養。在大學裏我學過黨史,對李立三並不陌生。李立三壹度掌握著中央的實際權力,1930年犯過立三路線錯誤,在中共歷史上也曾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想不到在廬山巧遇,也算是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
在廬山景區內,療養院很多,據說有壹萬多棟風格各異的別墅,專供各級領導療養休閑。值得壹贊的是在老別墅景區,完好地保存著六棟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別墅:基督教堂、傳教師別墅、賽珍珠別墅、國民黨軍官別墅、露天酒吧別墅、李德立紀念館。老別墅把遊客帶進20世紀初的廬山真實生活場景之中,漫步在精致而略顯滄桑的老別墅中,歷史的紅塵仿佛再現眼前。
遊學了三天,我向楊老先生告別,也向他的女兒小楊告別,結束了我的廬山之旅。車到九江,再乘客輪,壹江春水向東流,回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