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很幸運有兩位北美洲東西兩岸的老師提供實際使用經驗分享,大家在噗浪的閒聊式討論,在此提供給老師們參考:
yehlaoshi說:我用了Edmodo,還不錯。學生不需要email address,我要他們全部用我給他們取的中文名字,上完課每天給一個簡單的作業老師判作業很有效率。
已經用了一陣子了。學生端反應不錯,校方也支持。~這是我的經驗。
公校每天用, 僑校我目前為止才開始兩個星期, 也還好
*雅文說:設定學生帳號我倒是還沒用,應該試看看。所謂派簡單作業可以說明一下嗎?什麼樣的作業?G+和FB不能達到效果嗎?介意截取使用螢幕嗎?
剛剛試了學生帳號,中文字輸入帳號是不被接受的,換了英文名字才被接受申請學生帳號。出題機制也有相同問題,必須用英文出題才被接受。當然我也可以用圖片或影片來解決這些問題,我想知道的是,這些機制真值得僑校老師去使用嗎?
海媽媽說:我的班級也在使用edmodo,繳交作業,佈達事項,雙向溝通,成效十分良好!
*雅文說:Ipad在這種測試上發揮不小功能,因為app可以跟web同時進行。其實一般PC也可以的,用不同的browser就可以同時測試老師和學生帳號出現的效果。app可以有拍攝的功能,讓我又想到空間儲存的問題,將來收費,僑校老師是否有能力支付?
我知道公佈事項和互動很方便。海媽我想知道,如果收費,您還會繼續用它嗎?
海媽媽說:不會!我太窮了!
*雅文說:還有,可以請教海媽學生繳交的作業型態有哪些嗎?
海媽媽說:目前只有錄音
*雅文說:海媽其實數位能力很好,可以以一位師培講師的立場談談,是否您會建議您的學員在班上使用? 或者在什麼程度以上的學員才推薦使用?
我很感謝海媽和金惠提供的經驗,我正在評估該不該再加給老師這些課程,希望其他有經驗的老師也能提供看法和建議
海媽媽說:我計劃讓他們再上傳一些報告。
這個空間很好,只有自己班上學生看得到,家長也可在一旁觀看輔導。大家可以裡面聊聊天!
說實話,適合大一點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協助,會覺得學中文多一點樂趣和變化。
只要有心去學的人,都應該可以上手吧?除非是剛接觸數位的老師,它的介面很人性化。我沒做過師培講師,不是很清楚該如何思考。
*雅文說:海媽應該加入師培老師的行列了
再請教一個問題,如果和部落格,moodle,G+和FB一起比較,海媽覺得哪個平台老師們會比較容易接受?
海媽媽說:應該是看學生能使用哪一個吧?這和孩子的年齡很有關。
*雅文說:能舉一個例子嗎?比方說部落格
海媽媽 說:我認為部落格適合那些還沒辦法使用數位的孩子上傳作業的孩子。
yehlaoshi說:中文打字的作業應該是可以的, 因為我每天出這種作業給公校的學生。學生也是打中文給我。
*雅文說:對了,剛剛忘記問海媽使用edmodo的學生年齡層?交報告計劃用上傳檔案嗎?這裡,我又有疑問,不過老師應該不會知道。學生帳號的儲存空間和老師同一個嗎?還是學生獨立帳號的?這跟將來付費有很重大的關係
yehlaoshi說:目前我還沒有用這個來出錄音作業
*雅文說:金惠老師的打字作業是以什麼型態上傳的呢?
yehlaoshi說:Edmodo有一個好處是年幼的學生家長可以很容易moniter。老師和學生的對話也可以是一對一的,這點很理想
直接打, 不必上傳。我目前的都是小作業,就是直接回答
*雅文說:相同的問題請教金惠老師,如果edmodo轉為收費或加入廣告社群,您還會繼續使用嗎?
yehlaoshi說:這個用來作為每天的複習和老師對學生對今天講授的課程的瞭解有很好地掌握
這個我還要想想,如果我的學校幫我付費,也許吧1但是目前有收費的傾向嗎?他們在iPad有app, 這也是對我來說很方便的一點
*雅文說:明白,所以金惠老師也不用出題機制,直接回復是很好的方式
yehlaoshi說:我還用部落格, 可以把部落格的東西, 或是Google Drive的檔案連過來
將來應該會用出題機制,現在還沒有。主要真的是很方便,對於統計作業繳交的情形一目瞭然, 那一個沒交都逃不過,對於學生多的老師真的方便。一般有進30學生
界面和臉書很像,但是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我快要上課了,有空再聊。
主要是很多公校都有用,學生並不陌生。
*雅文說:收費是我擔心的,這個網站現在還算初生階段,很多功能取自G+和FB,出題機制還不能和moodle比,但是未來應該還會更精進,網站架設公司在SF,和Weebly一樣很有潛力,但不免有改進的地方,人數夠多,就可以招廣告。人數不夠召廣告,流量又太高就會收費的。
yehlaoshi說:暑假裡他們辦的線上討論會就有上千人次參加
十月我們學區的師培我應該會介紹這個
*雅文說:兩位教學很有經驗的老師與我們分享,真的太幸運了,無論什麼結果,都只是想給有困惑的老師們一些釐清,使用與不使用還要看老師們自己的選擇。希望今天能夠有更多老師給予意見和經驗分享…
yehlaoshi說:一個帳號我可以同時管理一堆班級,切換非常容易,這也是一個大優點
我們介紹給老師們,老師們自己會決定是不是適合他們的班級,決定權還是留給老師。
海媽媽說:很贊成金惠老師說的,一對一是非常理想的。
我的edmodo目前使用年齡是七年級左右的孩子,我還搭配部落格使用。
溫哥華孩子使用數位的情形遠遠但過於美國,我很幸運的是這班家長都很支持;但是還有另一班是完全沒辦法運用數位,他們比較喜歡傳統紙筆教學。
*雅文說:是啊!沒有絶對的答案,因為G+也可以做到,除了出題機制。余坤庭老師對G+在華語教學上的研究也有一段時間,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更新的見解發表,很期待…
海媽媽說:大部份溫哥華的家長(我所接觸到的)不太接受孩子過度使用電腦(IPAD),所以數位運用在中文教學是很不容易,共不是像表面上這樣……好像很厲害的。
不過,話說回來,適度的運用,對教學是絕對有助益的。
我任教的二所僑校,一所是數位搭配傳統教學,孩子學習的態度和成效很好。
另一所,就非常辛苦。
不過這也只是教學使用的工具,我不是那麼強調數位這種事。
可是我做得很認真! 有的家長很支持,有的就不是很喜歡。
不過,這絕對是一個趨勢。
*雅文說:其實今年暑假我們培訓教師上,遇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教授軟件收費與否。以最近這幾年老師們介紹的一些工具紛紛轉入收費,或雖仍有免費,但功能逐漸縮減,許多老師的部落格出現空白,老師們開始懷疑這些免費工具使用的限度
海媽媽說:真的耶
*雅文說:教授付費軟件課程老師因人數不足被迫刪課,五人以下就要刪課,僑校老師真的沒有很多金援,這必須是被加入考慮的項目之一。以做網站的經驗來說,這當中是有成本的,由誰來負擔以及以何種方式買負擔都是要被加入考慮的
海媽媽說:所以華文網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雅文說:所以,能多提供一些經驗分享,就可以少走很多怨枉路,這就是師培老師們該有的研究精神,而不是一味用倒的,灌的,填鴨硬給的方式,老師們要學會選擇後做決定。
華文網也有成本,只是我們很幸運,有僑委會買單。一餐飯可以豪華上萬,也可以台幣25元吃個飯糰,都可以達到健康飽足的果效,看自己能力內辦事就好。
海媽媽說:還是你做的阿給好,過陣子來做給女兒吃
*雅文說:雖然僑委會提供的平台未必完美,但是很單純,倒也沒有非用不可的道理。edmodo功能不錯,但以這種速度下去,應該很快要面對成本問題,我希望僑校老師能夠去看看,但是不要太早押注,穩定以後再做考慮。公校不在我建議的範圍。
呵呵,我正在想阿給少了纖維質的問題,海媽有好意見嗎?燙菠菜放阿給下面襯會不會好一點
海媽媽說:淡水是我的故鄉ㄋㄟ,你做的很道地,要吃纖維的話,就煮碗菠菜湯在旁邊。
*雅文說:真高興被海媽肯定,華人協會媽媽教室的烹飪課,正式加入阿給這道家鄉味!
有圖有真象喔…..
今天(2012.09.17)的晚餐做了"阿給"呢…..真好吃
其實一點都不難做,我做得更清淡一些,冬粉不要用油拌炒,我用的是柴魚醬油加熱水拌軟粉絲,塞到豆皮裡,用魚漿封口,最後用電鍋蒸透就可以佐醬汁了
豆皮我是用日本超及市場買的油豆腐皮,收口用的魚漿用一點黑醋跟白胡椒粉調味
醬汁我也很在行喔,以前甜不辣攤的老闆娘教我的,茄汁(或者番茄醬)+味噌+少許糖+甜麵醬,調成自己喜歡的甜度,用blender打勻(她是說調勻啦,我是覺得這樣的速度比較快),在爐火上煮熟(要一邊攪拌一邊中火煮喔,開了就可以了)
淡水阿給–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上的解說
編者按:我想,大家會比較喜歡最後"阿給"的結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