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陪伴和用心努力,協助我們小孩成長的家長和老師,他們更值得尊敬,他們沒沒無名,但他們卻是關係到教改是否成功的大英雄。
我仍希望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希望能為學生發一點聲!盡一點力!也希望能尋求對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能三贏的教育政策!《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5!
我們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正等待著大人對他們進行「教育」型塑,他們哪裡需要改?
教改要改的,應該是不少「家長」和「老師」們的心態吧!這是最難看到和做到的「軟工程」,但也正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最近為了國中會考,大家吵得沸沸揚揚的,有人主張國中會考要考;有人主張國中會考不要考,但小孩子需要的不是「一次的考試」而已,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帶小孩最花時間和心力的地方,是在長時間的「陪伴」與「教導」,這才是最辛苦的所在。
國中會考要不要考不是重點,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肯負責任,不肯花時間、心思在小孩的身上,幫他們「適性」、「適才」訓練能力和找未來,那麼再好的制度也是無用的。
社會上有許多人喜歡用吵的、用鬧的,來爭取權益,但我覺得天天陪伴和用心努力,協助我們小孩成長的家長和老師,他們更值得尊敬,他們沒沒無名,但他們卻是關係到教改是否成功的大英雄。
如果「考試的迷思」不去除,「教學」又要如何才能夠落實到「正常化」?
考試是教學的一部分,像公司的考核一樣,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我們應花更多心力幫學生「適性」、「適才」訓練能力和找未來,《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4!
「12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 相較於「9年國教」,「12年國教」是要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栽培學生「自我成長」,但事實上「國中會考」哪裡有「免試」?我們還是要學生「考這個」、「考那個」,無非就是要識別出誰是「菁英」,為了少部分「菁英」,卻讓全體學生一起受難而去參加考試,如果「考試的迷思」不去除,「國中的教學」又要如何才能夠落實到「正常化」?每天「想考試」就好,這樣「9年國教」就好了,何必要「12年國教」?饒了我們的孩子吧!
真正的「12年國教」應該要真的「免試入學」,這樣才能真正的「教育」、「教學」正常化,符合「12年國教」要「成就每個孩子」精神,如果有所謂的「名校」,也應該是以辦學績效卓著,得到大家認同的「名校」,而不是要全國的人民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幫忙他們篩選出好學生來讓他們教,這樣的「名校」又有何意義呢?
在最想珍惜的,是在我眼前真實上演的幸福,對於那好似停格而永遠寄不到收件者的書函,就讓它隨著層封的記憶,留給年輕而可貴的那年。《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3
報紙連結::【兩性異言堂】〈愛情智慧〉寄不出的信 – 自由娛樂 (ltn.com.tw)
鵝黃色的燈光,照射在那即將搬離的寓所,獨自一人,面對久不敢逼視的角落,還記得分手那年,心中有著太多的不解,寫了很多信想給你,但最後一刻,都沒有勇氣寄出,只好將寫了的信,用力丟到櫃子後面的角落,發燒的求診,痛哭的午后,減滅不了我心中的疑惑,但成長的軌跡和心靈的領會,卻在一次次的感情反芻中成熟,今天看來,角落的書信竟有厚厚的一疊。
當年分手後,痴痴的等了兩年,但我的愛情學分並沒有因此停止了修習,在那段潛沉的歲月裡,我學會了坦然面對自己的平凡,以及用成熟的態度去面對感情世界裡的溫度,當我能再度重拾感情時,我已經較能看清楚感情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在愛情的詩流域裏,並沒有所謂的輸家,贏家。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去面對輸贏的那個態度吧!我想,真正的勇者才能承認和面對自己內心的軟弱,不用害怕去告訴對方你有多麼愛他,如果喜歡對方,就一定要讓他知道,讓他知道他在你心裏的重量,愛情所以會彌足珍貴,就是在那彼此被需要和被愛的感受,年輕時候愛上弔詭的情愫,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才是傷自己最深最狠的迷幻藥。
明天的我就將要走上我的結婚路,面對這即將熄燈的寓所,我還是有很多話想對你講,但最想說的,是謝謝你讓我的愛情變勇敢,當年寄信的衝動,現在早已蕩然無存,消失在柱間宇中,我現在最想珍惜的,是在我眼前真實上演的幸福,對於那好似停格而永遠寄不到收件者的書函,就讓它隨著層封的記憶,留給年輕而可貴的那年。
時光的漾
獲得 太陽電台父與子攝影徵文比賽優勝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部落格
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功效」,在今天有很多窮忙族的台灣,這是我們很需要學習的課題吧!《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2!
自由時報網址:《職場一點靈》工時的迷思 – 自由娛樂 (ltn.com.tw)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曾經調查,台灣人一年的工作時數居全球之冠,看到這樣的數據,我一點也不覺得我們勤勞,反而覺得有點難過。我們不是很聰明嗎?怎麼老是在做儍事。
上班打卡制 下班責任制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國人的平均薪資,扣除物價漲幅後的結果,薪資形同負成長,退回1998年的水準,也就是倒退了16年。我們的勞工生產力可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但為什麼我們每個月的薪水比韓國少了3萬,且不到日本月薪的一半,我們認真工作,是做心酸的嗎?
很多公司都實施上班打卡制(不能遲到),下班責任制(不能早退,沒有加班費),這是一種變態的工作常態。身在台灣的我們習以為常,但為了保住飯碗,誰也不敢去反抗,上下交相侵害的結果,勞工就成了無辜受害者。
以前流行一句話:「最好的工作型態,就是是事少、錢多、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曾幾何時,我們台灣人怎麼會搞成相反方向,工時高但薪水低。
其實,工作應該要重產出,對不同的人也應該有不同的做法。對於產出沒有效率和品質的人,要求加班是合理的,也就是用時間來換取績效;至於自我要求高的人,如果他們能準時且有效率達成工作任務,便毋需考慮工時長短。
我們應當弄清楚一件事,工作的目的,是希望替公司製造更好產能,讓員工獲得更好報酬與鼓勵,以便得到更好生活,絕對不應該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根據調查,歐洲人的工時雖然不長,但也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收入。
當今職場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而非努力增加工時。
工時高的結果,代表生活品質的下降,同時也是創造力的最大殺手。人世間最悲慘的事之一,就是看到年輕人很努力工作,卻賺不到錢,這樣的人生不是很沒希望嗎?
這讓我想起年輕唸過的《駱駝祥子》,作者老舍筆下的祥子,是個很辛勤努力的人力車夫,但是最後卻被環境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你說祥子不努力嗎?應該不是,是工時和待遇不成比例的原因。
大家別再說:「我們很努力,但為什麼都沒有時間好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話讓人聽了很難過。這世界上好人沒好報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卻可以努力朝自己想要的生活前進,希望有一天大家可以說:「我用有限的時間,做好一件很高效率的事,而且準時完成。」也就是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功效」,在今天有很多窮忙族的台灣,這是我們很需要學習的課題吧!
(攝於 香格里拉隔宿露營)
多元(跨域)作家,侯瑞琪(琪子)老師.(搬貨+教書+資訊主管+演講+報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