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琪-報紙-更生日報-副刊-流浪者的天堂

也許沒有家的流浪者,心棲止的天堂,是要用愛去重新付出經營,而有一天,我也會在那裏找到我的流浪者天堂。《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9

報紙連結:更生日報 流浪者的天堂 (ksnews.com.tw)

<流浪者的天堂>
太平洋上緋紅的陽光,偷偷的從百葉窗間流洩了進來,睜開惺忪的雙眼,眼前和煦的晨熹,正成條紋狀映上耶蘇基督的十字架旁。現在才有機會看清楚房屋中的擺設,昨天深夜敲門投宿的牧靈中心,原來除了書桌和床之外,別無他物,唯一最顯眼的,是環繞四周的白色粉牆,在太陽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刺眼。
若在家中,現在應該還是夢魘時而盤踞的初秋黎明,意外的清涼與潔淨,竟伴我一夜舒眠,也許是因為遠離熟悉環境的遊子,因為陌生的他鄉而不及憶起心中的羈絆,心裏仍隱隱有些遺忘痛苦的罪惡感,但也隱現流浪中尋找已久的平靜與溫柔。
我的心裏一直渴望旅行,但卻很難成行,久病的雙親和緊張忙碌的工作,壓縮了我年輕的時間與生命。旅行彷彿永遠遙不可及,而這次我終於下定決心,暫別桎梏已久的城市,獨自一人來到從未駐足過的花蓮,身邊僅帶著陳列的《山中歲月》和一本《花草圖鑑》,當公車緩緩駛進太魯閣時,手機早已因為入山而收不到訊號,我的心中卻為此感到暗自慶幸,似乎我想遺忘些什麼?又想要記起些什麼?
前天我選擇不搭公車,從太魯閣的峽谷走到天祥,看著這經千萬年切割形成的山川景色,頓時讓我瞭解到大自然無言的壯碩,沿途中,如山吻般的燕子口、如水袖狀的白楊瀑布等景緻,都吸引著我這遠方旅人的佇足長觀,面對著這種種的奇景,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應該太沈醉於自己的內心感受?而渾然不知道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渾厚雄偉的景觀和隱藏在背後的千萬年時空,確實沖淡我許多對親情的執著與想望,我腳踩著立霧溪滿佈圓石的河床,手中翻著陳列的《我的太魯閣>>:
「偶爾抬頭望向窗外,也仍然是無邊的青山。紅塵裡的憂傷、爭執、憤怒等等彷彿很遠。這是我休息、回首端詳自己的地方。」
陳列是愛山水的,但我卻不確知,我是否能有他一樣的胸懷,在受盡政治廹害的痛苦後,不是到人世間去找公道,而是選擇到大自然裏要回來?
這個存在已久的自然,從未背叛的駐足在這裏,山水顯然是療傷止痛的良方,但深藏在我心裏的陰霾,似乎仍然無法完全因此而消聲匿跡,也許我是該學學陳列,讓新事物去填補舊慯口,看著陳列的書中正翻開的一頁:
「我選擇這條陌生的山路,也只不過是希望把心打開,沿途收納一些我不曾知道的事物而已」
而我的心靈就像無魂的遊者,只有一雙明澈的雙眼還醒著,我很清楚自己的心是熱的,腳下深遠處的地心也是熱的,但我需要的,是翻天覆地黑暗下的等待,靜待的,就是一個重拾人心的黎明。
還記得前天夜宿在天祥,一覺醒來,是醒在狗吠聲中的祕密花園裏,一隻擾人清夢的小黃狗,因我突如其來的探視,而遁入了花園旁的小門,好奇的尾隨,竟引領我走入一條陡峻急下的小徑,在山坳處有一座鋪滿鮮花的小墳,再往下走,路的那頭,是一個無憂的溪谷,原來生長在原野中的小孩,早就不耐夜的漫長,裸身在一泓清澈見底的潭水前,盡情的縱身溪谷,而忘卻了初秋的冰寒。小黃狗急著找小主人搖尾示好,小主人和他的玩伴瞥見我這衣冠整齊的陌生人到訪,全裸的小軀體,顯得有些羞澀,但很快就被泉湧而至的玩心,沖得煙消雲散,我隨地撿起溪谷裏的一顆彩色石頭,放入口袋中,心裏覺得厚實許多,也許生命的熱情並非遙不可及,對於俯拾即是的自然和純真,我也不清楚,我還苛求些什麼?
昨天我整束行裝,從天祥坐車回到了花蓮,現在的我,正醒在的花蓮港邊的聖保祿教堂,天台外的藍與白,正引誘我緩緩走向陽台,沁人的清涼,從山坡下拾階而上,昨晚夜幕低垂,還來不及一探究竟的海面,現在出落得清新可喜的嫵媚,遠方花蓮港中的輪船,不動聲色的橫躺在港灣裏,似乎深怕擾了旅人清夢似的,一切彷彿都變柔了,有異於熙來攘往的城市風光,眼前的大地像溫柔的母親,伸展臂彎擁抱所有渴望休息的山林,山頭教堂上的十字架,見證了這一切的靜謐,還記得昨天夜裏與陌生的人互道晚安,在這裏,一切彷彿都變柔了,在城市中尋找多年的和善,此時從夢裏走出來,要我相信。
極目遠方拍岸而來的長浪,正在驗證著生命中的迴,在波巓危顫的白浪,正高高的摔在崢嶸嶙峋的岩巖,在一片起伏不定的岩岸下粉身碎骨,拍岸後飄浮遊走的泡沫,驗證了白浪曾經有過的足跡,隨著無力的海潮回流,破碎的身軀,又重新回到大海的底層,讓大海的母親撫慰似乎不該有的痛,隨著下一次的起風,興緻勃勃的白浪又重新回到他曾經葬身的岸邊,生命的故事,不也就是這樣嗎?
也許是我該饒了自己的時候了,旅程也是該暫告段落的時候了。這幾年來,城市的緊張與人情的複雜,對於我這個頓失親情的都市落腳人,確實顯得格格不入,但也許捆綁住我的,不是目胘神迷的都市幻象,而是自己緊緊糾結住的心。我不斷的走著,卻不知自己要走向何方?而我到底在追尋什麼?也許是父母去世後,難以找到寄託的心,父母在世時,負擔雖重,但心裏被一大堆事務填得滿滿的,但父母去世後,我就像熄了火的海底火山,冰涼得找不到生命的出口。
我就像赫塞<<徬徨少年時>>筆下的少年辛克萊,努力的在為自己游離的靈魂找尋生命的出口,對於命運的安排,遽失父母後的年輕,有著無限的迷惘與無知。還記得父親去世後的某天夜裏,我獨自一人在房中,再也忍受不了虛偽的堅強,潰堤似的放聲大哭,我心裏很清楚,今後我就要走上父親的路,做一個獨立而讓人可以依靠的男人,年輕的我,不是不夠堅強,而是在我還來不及堅強時,父母親已然悄悄離我遠去。
遠望著太平洋上的旭日,我心中不斷有聲音告訴我,也許自然未曾遠離,人們的熱情也未曾消去,只是在城市厚重的外表下,這些都顯得難以追尋。那深邃渾厚的太魯閣峽谷,那無憂縱身溪水的美麗身影,那深夜熱切問候的陌生人和眼前遼濶無邊的太平洋早晨,像幻燈片一樣一一在我腦海裏浮現。也許是我該回城市的時候了,有一天我也要在我的城市裏找到我的平靜與溫柔。也許沒有家的流浪者,心棲止的天堂,是要用愛去重新付出經營,而有一天,我也會在那裏找到我的流浪者天堂。
寫於花蓮
主教公署
聖保祿牧靈中心
(攝於 英國 Oxford )
【閱讀與寫作】流浪者的天堂(更生日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上班族大補帖-職場善惡論

最好的職場心態,應該是正向且能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觀,保有積極且正面的思考,並隨時增強工作技能。《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3!

報紙連結:《上班族大補帖》職場善惡論– 自由電子報 (ltn.com.tw)

<職場善惡論>
打從進入職場第一天開始,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的論戰從未停歇,可別小看大家對於善惡的看法,它可是會左右我們在職場上做人做事的法則。抱持不同善惡看法的人,在職場工作態度就會截然不同。
人性有善有惡
孔子認為,人們先天的本性相近(性相近),是後天的學習才造成日後的人性發展天南地北(習相遠),但孟子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上天給予人們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這和荀子的主張完全不同。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所以要用禮法來加以約束。
上述古人在觀察人性時的角度不同,衍生出不一樣的理論,但各自有道理。時至今日,我們從許多社會案件,看到不少人終其一生都不改熱心助人的善心善念,但相對地,也有些人是罪大惡極,至死仍毫無悔意。以此現象判斷,人性應該是有善有惡。
本惡的職場觀
我曾在一家上櫃公司上班,有一次被派駐到一家銀行做案子,臨行前副總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語重心長指導我做案子的五字真訣「偷、拐、搶、帶、騙」。我心想,天啊!副總都快退休了,在職場打滾這麼多年,他的智慧之語竟然是如此論調,難道他今天當上了副總,也是靠這五個字嗎?
後來我在職場裡,遇到更多光怪陸離的事:有人不惜出賣同事,以換取主管信任,也有老闆經營公司只是幌子,主要目的是要騙取投資人的金錢。更誇張的,竟然有女同事日夜和上司同進同出,以姿色換取升遷,這些事曾讓我產生人性本惡的想法。我更進一步發現,有人被壓迫久了,竟以媳婦熬成婆的心態,變本加厲去傷害他人,形成一種特殊的職場文化。
本善的職場觀
職場裡當然不是全是壞人,我就遇到許多人,工作態度良好,盡忠職守,不計較名利,努力做好本分,在家是個好情人、在公司是個受人尊敬的員工,和同事們相處愉快,他們不用爾虞我詐,也可以在職場生存,有的人還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幫公司賺進大把鈔票,實現了自己在職場的理想與抱負。
還記得研究所畢業時,因為家中經濟陷入窘境,選擇了一個薪水高但卻現實的工作,離校前,指導教授深知家中情形,送我一套西裝和襯衫,要我在工作時穿上,不要給人看不起。當時我感動到潸然淚下。人世間到處有溫暖,職場裡也不乏善良,而且勇於做事的人。
超越的人生觀
你要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和你所抱持的工作態度有著絕對關係,態度決定你的高度,做惡、做善全憑你的一念之間。如果你抱持的是人性本惡的職場心態,請小心了,因為你不斷揣測和算計別人,很難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假如你還存有害人之心,那就更要小心了,因為夜路走多了,早晚會遇到鬼,害人者,人恆害之,不知道哪一次也會換你自己陰溝裡翻船;如果你抱持的是人性本善的職場心態,你也要小心,因為好人並不容易做,如果你的能力不強或秉持信念不堅,很有可能在遭遇挫折或受壓迫時,放棄自我堅持,甚至和他人同流合汙。
最好的職場心態,應該是正向且能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觀,保有積極且正面的思考,並隨時增強工作技能,才能在龍蛇雜處的職場裡,跨越善惡鴻溝,朝著心理學家馬斯洛主張的最快樂層次前進,在職場實現理想。
(攝於 任職資訊公司時到韓國出差)
【閱讀與寫作】職場善惡論(自由時報   上班族大補帖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雜誌-海翁台語文學雜誌-154期-八月的春天

 你的形影,踮在穩的心,親像八月的春天。《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新詩NO.14!

<八月的春天>

 (創作背景:過身足久的媽媽,感覺就親像八月的春天,看攏袂到,不過溫暖永遠就佇咧穩的心內!)

風入窗

雨離枝

你的溫暖在門旁來辭

心內想的

是你 對穩這呢好的意

日子較久

也不敢放忘記

你的形影

踮在穩的心

親像八月的春天

想要偎近

你煞無去

你的形影

踮在穩的心

親像八月的春天

想要離開

但是要按怎放會俐

只好等待有一天

田若會交 水若會做陣

見面就會當解相思

(攝於Austria Hof Restaurant)

【閱讀與寫作】八月的春天(海翁台語文學雜誌154期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把家庭當事業經營

「習慣」是一隻可怕的怪獸,習慣對方對妳的呵護、習慣回家就是休息、習慣回家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不打扮、習慣只盯著電視電腦、習慣有了小孩就不進電影院、習慣為了省錢就不共進浪漫晚餐、習慣日子一成不變、習慣就只是習慣。《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2

報紙連結:【兩性異言堂】〈愛情大智慧〉把家庭 當事業經營 – 自由娛樂 (ltn.com.tw)

把家庭當事業經營
你把家當旅館,還是把它當成用心經營的事業呢?
許多人把家當做是入港休息的港口,累了、倦了、受傷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到溫暖的家的懷抱,但當我們永無止盡的對家需索時,我們有沒有想到,家也會有精疲力盡、力不從心的時候,它會需要家人投以關心與熱力,才能有力氣張開保護的羽翼,用源源不絕的愛與溫暖,給予我們心靈與生理上的慰藉。
熱戀中的男女,結婚後總會有數不完的甜蜜時光,但如同大家常聽到的,「相愛是一種緣份,但相處是一種藝術」,相愛容易相處難,激情總會隨著時間而難以持續,如何維持住彼此對家庭的熱愛與幸福指數,就要靠用心與耐心的經營了。想想看,你有多久沒對對方說出「我愛你」;你有多久沒有幫他按摩和搥搥背?戀人相處久了,有時候就會變成家人一樣的習慣相處,「習慣」是一隻可怕的怪獸,習慣對方對妳的呵護、習慣回家就是休息、習慣回家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不打扮、習慣只盯著電視電腦、習慣有了小孩就不進電影院、習慣為了省錢就不共進浪漫晚餐、習慣日子一成不變、習慣就只是習慣。
還記得當初熱戀的時光嗎?為了取悅對方而絞盡腦汁,其實,家庭的經營也需要絞盡腦汁,別急著回家就翹起二踉腿,也別急著一回家就卸粧。
如果我們把家庭也當做是一個事業,想想看,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充實自己做家事的技能(Skills)?你有多久沒有花心思去討對方歡心,就像業務開發客戶那樣?你有多久沒有和對方好好溝通(Communication),像在公司開會(Meeting)一樣?你有多久沒有去尋找適合全家人用餐的餐廳或適合全家人玩旳地方,就像尋找(Survey)新產品一樣?你有多久沒有幫他親手準備有意義的禮品,就像維護(Maintain)客戶關係一樣?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需求(Requirements),就像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一般?你有多久沒有帶著對方一起出遊,就像員工旅遊(Travel)一般?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計畫幫他過個情人節或生日,就像公司規劃(Plan)未來的願景(View)一般?你有沒有好好檢視你們的愛情溫度而力求改進,就像公司測試(Testing)產品一般?
用公司經營來想像家庭經營,好像有點俗氣,但家庭是要更用心的,別怠惰了!我們的用心不但應該要被考核,而且如果不好好努力,家庭更有可能因為我們旳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危機,可怕吧!
別只把家當做避風港,這樣容易讓我們顯得漫不經心,把它當做事業一樣的衝刺,我們就不敢怠慢。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家庭都可以因我們的用心努力經營而多采多姿,情意無限。
(攝於日本南海特急列車)
【閱讀與寫作】把家庭當事業經營(自由時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國語日報-語文教育版-取徑圖象思考 融入情境學語文

圖象很容易就能讓大腦直覺理解。學習的效率和趣味自然就可以提升。《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51!

<取徑圖象思考 融入情境學語文>
外國人剛開始接觸中文字時,常苦於中文字的繁複,這是因為學習拼音文字長大的西方人,不懂中文字「表意」的特性。中文有許多字來自於象形,從字形就可以看出字義,和拼音文字並不相同。
如果教外國人用小篆寫「木」字,會發現「木」字就是在畫一棵樹,而「末」字就是在樹木的末端加一橫,至於「本」字,當然就是在樹根的地方加一橫。
圖象很容易就能讓大腦直覺理解。學習的效率和趣味自然就可以提升。如此一來,外國人就能透過圖象理解中文字的意涵。
就如同,教師也常使用生動的圖卡協助學生記憶英文單字,原理一樣。
英國全腦記憶專家東尼.伯仁曾說:「圖像記憶之於感官刺激,可以創造令人震撼的印象」顯見圖象是好的語文學習工具。
再舉一個較難的字例來做說明,高中國文〈正氣歌〉中有一句是「檐陰薪爨」,學生普遍認為「爨」字很難寫,但透過圖象的方式,用小篆把「爨」字畫出來,學生就有不同的發現。
「爨」的上面是畫著兩隻手持著甑,「冖」的地方畫著竈口的形狀;而「爨」字的中間和下方,是畫著兩隻手持著薪木,在火上燃燒的形狀。也就是說,「爨」字是「上持甑於竈上,下推木以燃燒」,也就是在爐灶中以火燒煮食物的意思。用分段的圖畫印象來看這個字,以圖象式學習,學生就比較不會忘記了。
依文畫圖 理解作品內涵
圖象式的學習,除了可以輔助文字的學習,也可以運用在作文上。
文學作品常是作者心中圖象的呈現,所以在教學與學習時別急著死背,可以讓學生試著將文學作品的意境畫出來。
以盧摯的〈沈醉東風〉為例:
挂絶壁枯松倒倚,
落殘霞孤鶩齊飛。
四圍不盡山,
一望無窮水。
散西風滿天秋意。
夜靜雲帆月影低,
載我在瀟湘畫裡。
如果學生能把這関元曲裡描述的文字細節一一畫出,就會發現這是一幅風景絶佳的山水畫。學生會看到「挂絶壁」而「倒倚」的枯松,也會看到雲帆和月影低垂的靜夜,畫完圖,再來賞析文詞和背誦文詞,更容易體會詩人的創作。
看圖寫作 揣摩畫中情境
依此原理,教師也可以訓練學生用心畫一幅圖畫。學生可針對自己感到滿意的畫,再用文詞描寫圖畫意境與內容。
這時候的文詞就不只是一些抽象的符號,而是學生嘗試將美麗畫面描摹出來的生動作品,所表現出的生命力,必定是比憑空虛造,仿寫的文章要好得多。
如果擔心學生畫畫的能力不同,教師可以找一幅世界名畫來讓學生描寫,借助名家之手,帶領學生想像,藉此構思深邃而優美的語文境界。
以梵谷的《夜咖啡館——室外》為例,我們可以從畫中所表達的色彩加以聯想:「在暈黃的燈光下,黑夜的神秘正悄悄登場,在街角的盡頭,詭譎而帶有海波紋的星空早已滿布天際了。」
也可以從畫作與人物進行聯想:「你會不會真的出現在街角的那家咖啡店,對著石板的路,和寂靜的夜聊天,訴說這些年有多麼讓人懷念?」
也可以從畫的實際構圖聯想:「整幅畫的街景安排錯落有致,但可隱隱發現於強烈鮮明色彩背後有股不安定感,反映了梵谷那具有悲劇性格的獨特表現手法。」
藉由大師的畫面,可以讓寫作有更多層次的展現, 想像力是人類創造力的本源之一,所以不要忽視圖畫式學習所能帶給作文的助益。
小試身手
嘗試以一百二十字左右的篇幅,為梵谷的《夜咖啡館——室外》寫下一篇抒情之作,文章可以多著重情境與景物的描繪,深刻表達情感。
(攝於 棒球名人堂)
【閱讀與寫作】取徑圖象思考 融入情境學語文(國語日報   語文教育版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103年-彰化縣政府-推廣論語徵文佳作-「論」情「說」語的可貴

「論」情說「語」的可貴(論語與教育養成得獎集 彰化縣政府 侯瑞琪)
《論語》的可貴和孔子的偉大,就在於所謂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吧!《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1!
 
<「論」情說「語」的可貴>
 
知識+經驗=智慧
在年少輕狂、升學掛帥的學生時代,我哪懂得《論語》為何物?只覺得讀《論語》是件苦差事,哪比得上耍酷的髮型、隔壁班的女生、Sarah Brightman的《歌劇魅影》。但隨著年齡和歷練增長,我才漸漸發現《論語》常在不經意間化身為諄諄教誨的老者,教導我克服迷惑,並指引我走向積極「自我充實」的道路。
 
《論語》教會我的事
(1)不敗的心
孔子認為「富貴」如可求,那麼就努力去求吧!但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了,只要「從吾所好」就可以了!依照《論語》的處世哲學,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可攻,退可守,是不會敗的。
(2)永不疲乏的奮鬥
《論語》要我們把「仁」當作「己任」 ,「 仁」就像現代人所說的「理想」,為「理想」而奮鬥,是一件再快樂也不過的事了,可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有著無限的奮鬥勇氣,哪會有氣餒的時候?
(3)自我實現的快樂
馬斯洛《需求論》認為最快樂的層次是「自我實現」,孔子則說「吾道一以貫之」,也就是「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要我們努力達到「 自我實現」的理想,並進而將心比心,為別人著想,這是一種很健康而利人的想法。
 
平凡中的不平凡
《論語》中顯示孔子也嚮往「浴乎沂,風乎舞雩」的自然生活,但面對禮樂崩壞的年代,孔子卻能「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朝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目標前進,我想,《論語》的可貴和孔子的偉大,就在於所謂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吧!
【閱讀與寫作】「論」情說「語」的可貴  彰化縣推廣論語徵文比賽佳作  侯瑞琪

侯瑞琪-報紙-聯合報-民意論壇-教改,要改是大人心態

天天陪伴和用心努力,協助我們小孩成長的家長和老師,他們更值得尊敬,他們沒沒無名,但他們卻是關係到教改是否成功的大英雄。

我仍希望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希望能為學生發一點聲!盡一點力!也希望能尋求對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能三贏的教育政策!《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5!
<教改, 要改的是大人的心態>
我們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正等待著大人對他們進行「教育」型塑,他們哪裡需要改?
教改要改的,應該是不少「家長」和「老師」們的心態吧!這是最難看到和做到的「軟工程」,但也正是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最近為了國中會考,大家吵得沸沸揚揚的,有人主張國中會考要考;有人主張國中會考不要考,但小孩子需要的不是「一次的考試」而已,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帶小孩最花時間和心力的地方,是在長時間的「陪伴」與「教導」,這才是最辛苦的所在。
國中會考要不要考不是重點,如果家長和老師不肯負責任,不肯花時間、心思在小孩的身上,幫他們「適性」、「適才」訓練能力和找未來,那麼再好的制度也是無用的。
社會上有許多人喜歡用吵的、用鬧的,來爭取權益,但我覺得天天陪伴和用心努力,協助我們小孩成長的家長和老師,他們更值得尊敬,他們沒沒無名,但他們卻是關係到教改是否成功的大英雄。
(攝於 第一代911同學會)
【閱讀與寫作】教改, 要改的是大人的心態(聯合報 論壇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中國時報-熱門話題-要真正免試

如果「考試的迷思」不去除,「教學」又要如何才能夠落實到「正常化」?

考試是教學的一部分,像公司的考核一樣,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我們應花更多心力幫學生「適性」、「適才」訓練能力和找未來,《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4!
<要真正免試>
「12年國教」強調「免試入學」, 相較於「9年國教」,「12年國教」是要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栽培學生「自我成長」,但事實上「國中會考」哪裡有「免試」?我們還是要學生「考這個」、「考那個」,無非就是要識別出誰是「菁英」,為了少部分「菁英」,卻讓全體學生一起受難而去參加考試,如果「考試的迷思」不去除,「國中的教學」又要如何才能夠落實到「正常化」?每天「想考試」就好,這樣「9年國教」就好了,何必要「12年國教」?饒了我們的孩子吧!
真正的「12年國教」應該要真的「免試入學」,這樣才能真正的「教育」、「教學」正常化,符合「12年國教」要「成就每個孩子」精神,如果有所謂的「名校」,也應該是以辦學績效卓著,得到大家認同的「名校」,而不是要全國的人民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幫忙他們篩選出好學生來讓他們教,這樣的「名校」又有何意義呢?
(攝於二代911排球冠軍)
【閱讀與寫作】要真正免試(中國時報 論壇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寄不出的信

在最想珍惜的,是在我眼前真實上演的幸福,對於那好似停格而永遠寄不到收件者的書函,就讓它隨著層封的記憶,留給年輕而可貴的那年。《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3

報紙連結::【兩性異言堂】〈愛情智慧〉寄不出的信 – 自由娛樂 (ltn.com.tw)

寄不出的信
鵝黃色的燈光,照射在那即將搬離的寓所,獨自一人,面對久不敢逼視的角落,還記得分手那年,心中有著太多的不解,寫了很多信想給你,但最後一刻,都沒有勇氣寄出,只好將寫了的信,用力丟到櫃子後面的角落,發燒的求診,痛哭的午后,減滅不了我心中的疑惑,但成長的軌跡和心靈的領會,卻在一次次的感情反芻中成熟,今天看來,角落的書信竟有厚厚的一疊。
當年分手後,痴痴的等了兩年,但我的愛情學分並沒有因此停止了修習,在那段潛沉的歲月裡,我學會了坦然面對自己的平凡,以及用成熟的態度去面對感情世界裡的溫度,當我能再度重拾感情時,我已經較能看清楚感情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在愛情的詩流域裏,並沒有所謂的輸家,贏家。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去面對輸贏的那個態度吧!我想,真正的勇者才能承認和面對自己內心的軟弱,不用害怕去告訴對方你有多麼愛他,如果喜歡對方,就一定要讓他知道,讓他知道他在你心裏的重量,愛情所以會彌足珍貴,就是在那彼此被需要和被愛的感受,年輕時候愛上弔詭的情愫,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才是傷自己最深最狠的迷幻藥。
明天的我就將要走上我的結婚路,面對這即將熄燈的寓所,我還是有很多話想對你講,但最想說的,是謝謝你讓我的愛情變勇敢,當年寄信的衝動,現在早已蕩然無存,消失在柱間宇中,我現在最想珍惜的,是在我眼前真實上演的幸福,對於那好似停格而永遠寄不到收件者的書函,就讓它隨著層封的記憶,留給年輕而可貴的那年。
(攝於京都)
【閱讀與寫作】寄不出的信(自由時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多元(跨域)作家,侯瑞琪(琪子)老師.(搬貨+教書+資訊主管+演講+報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