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琪-報紙-聯合報-副刊:和她在一起的日子

這篇是寫給我摯愛的母親,獻給辛苦而偉大的天下父母,新收錄至《琪子的外心世界》散文NO.28!

<和她在一起的日子>
生活雖然清苦,心靈卻是愉悅的
兒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想忘也忘不了。
國中段考前,同年齡小孩早就沐浴休息,剛剛幫忙搬貨回家的我,還接著在家中做起手工來。我很想多做一點,但隔天就要段考,心裡忐忑不安,母親也看出我的猶豫,於心不忍。雖不忍,要在鄉下養活六個小孩,經濟的重擔確實令人喘不過氣。好不容易捱到晚上十一點半,母親終於宣布今天休息了,催促著我上樓讀書。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心裡不免會有些不平的情緒:「為什麼吃同樣的米,命運會如此不同?」但我從來不敢埋怨母親,因為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堅忍的意志力早已超出常人許多:白天我上學讀書時,母親頂著大太陽,和男人們一起搬運著貨物,晚上回家則兼做家事和手工。對於這樣的母親,我有什麼好怨的?撐著厚重的眼皮和疲憊不堪的身體,我準備考試到兩、三點,在純樸的鄉下,此時早已闃寂無聲,但卻聽聞細微而有規律的聲音,硬生生從樓下傳來。好奇心驅使下,我來到半樓的窗戶,瞥見母親瞞著我們回到一樓做手工,這幅景象深深烙印在我酸楚的心裡。
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生活雖然清苦,心靈卻是愉悅的。母親深怕我們營養不夠,有時會到後院摘些野生的金錢草回來,加上蛋一起煎給我們吃。金錢草的味道濃烈不好聞,但它的營養能讓人好好進補一番。小時候我貪玩,衣服常要縫縫補補,母親告訴我:「衣服補丁不可笑,髒了不洗才可恥。」真是好有哲理的話語。
我懷念母親的,還有那養樂多的滋味,假日幫忙跑貨回家,為了擺脫揮之不去的暑熱,母親會將養樂多冰在冰箱的冷凍庫;小小的一罐養樂多,因為結冰的緣故,吃起來特別好吃,而且每次剝去一截外殼,就可以再次品嘗到冰涼,那種滋味,充滿兒時簡單而容易滿足的快樂。
大學那一年,母親病了
我還特別喜歡和母親一起在鄉下過節,在傳統與現代快速轉變中,母親單純而善良的心,總能穩定住我年輕而不安的心。過年前的午夜,她會捧著供品和素果,虔誠祭祀天公。當午夜來臨,響亮的鞭炮聲劃破天際,此起彼落的祝福聲,代表著充滿希望的一年已經到來。
相較於過年的熱鬧,七夕就顯得寧靜許多。由於每年七夕必定會落下雨珠,母親告訴我們那與當地傳說有關:「這是牛郎和織女相會時的眼淚,而且誤傳訊息、害牛郎織女只能一年一見的白頭翁,這一天必定會不見。」說也奇怪,小時候在七夕還真的遍尋不著白頭翁。而吸引我的七夕習俗,還有一盆給織女娘娘洗臉的水,經過三敬水的儀式,小孩子都會爭相過來洗臉,因為母親說:「男孩洗了俊,女孩洗了美。」
大學那一年,母親病了,沒想到這一病竟奪走她短暫而辛苦的一生。母親離世那天,不巧我要段考,一手拿著《文選》,一肩讓她靠著休息--糾纏母親年餘的癌症,已讓她不能安安穩穩地躺著,只要稍微躺一下,就會立刻喘不過氣來。但那晚她沉沉睡去,我起初還有點開心,哪裡知道這是因為失去意識,才會整個往我身上靠。
發現事情不對勁,我按下緊急求救鈴,值班的醫師和護理師立刻趕了過來,然而因為母親整個癱軟在我身上,醫護人員只得暫時把我們一起推進急救室,所幸經過施打強心針和電擊後,母親終於恢復了意識。插著維生器而不能言語的母親,向我要了紙筆,吃力地寫下:「回學校考試。」
母親總是這般事事為人著想,即使在深受極大痛楚的生命最後一刻,仍然不改善體人意的初心。想起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而我的母親,讓我對萬事萬物皆能謙虛以對,並且有情。
(攝自苗栗 竹南 中港)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金門日報-副刊:沒有再見的再見

別理會惱人的疫情陰霾,讓我們一起在畢業的這一天,大聲吶喊:「青春無敵,請,珍重再見!」《琪子的外心世界》新收錄散文NO.27!

<沒有再見的再見>
無預警的停課,打亂學習的步伐,對於今年的國中畢業生來說,更是沒有再見的再見,誰也沒想到會考那一天,會是同學們一起相聚的最後一天。
但我們都還沒有做好離別的準備啊!
朝夕相處的三年,我們曾在熾熱的陽光下揮汗如雨,我們也曾為對方加油而吶喊失聲,偶爾有同學被欺負了,我們也會安慰彼此,一起憤恨難平,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同學青春的記憶裡。平日上課,只要出現一點點小騷動,就能為我們平淡的日子,帶來哄堂的大笑,我們會如此心繫彼此,只因為在青澀的年輕裡,有力挺我們的同學,會在意我們的歡喜憂傷,無怨而無悔。
升上九年級,會考為生活帶來厚厚的陰影。
為了會考,所有的娛樂、歡笑和旅行,都離我們好遠,取而代之的,是永無止盡的複習考、壓力和疲憊。為了前途,大家都努力壓抑著,為彼此打氣著,度日如年的考試歲月裡,每天都恨不得隔天就是會考,可以趕緊考完,澈底釋放壓力,和同學盡情歡笑,一起攜手迎接畢業的到來!
但誰也沒想到,會考一結束就停課,緊接著三級警戒,最後連實體畢典也停辦了,這時,我們才警覺,大家不會再一起見面了。
明天就是線上畢典的日子,面對沒有分手的別離,好想跟同學說,我們都沒有忘記彼此,只是沒有機會好好擁抱彼此,給大家最直接、最真誠的祝福,但請大家記住彼此的好,努力去飛,勇敢奔向高中,別理會惱人的疫情陰霾,讓我們一起在畢業的這一天,大聲吶喊:「青春無敵,請,珍重再見!」
(攝於介壽國中)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台北市區域衛星語文資優-教學:數位行旅文學

語文資優班課程

數位行旅文學
大前研一也認為年輕人應該要有外國的生活經驗,他認為「在40歲以前沒有海外經驗的人,過了40歲後就會變得極端保守」,很多的事實都告訴我們,移動式的學習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課程重點:
1.行旅式文學
2.在地書寫
3.移動式寫作
4.製作衛星寫作地圖
5.製作軌跡式文學地景
養成智慧的必要途徑就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經驗的學習與累積。(國語日報 豐富寫作素材 移動式學習從在地開始 侯瑞琪) 數位行旅文學(google地球)老師版連結:https://earth.google.com/earth/d/1whu4Jwosxq7cjdtKyYA_m38xrWr92SXH?usp=sharing 數位行旅文學(google地圖)學生版連結: https://www.google.com/maps/d/edit?mid=1jjzvVQF-_VxDY1-1YIdPd4F-ohQyt4JK&usp=sharing
數位行旅文學(語文資優班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青年日報-副刊:溫柔與劍

人只擁有溫柔是不足以成事的,良善的人也要適時保有鋒芒,日子才能過得平和自適。《琪子的外心世界》新收錄散文NO.26!

青年日報的連結:青年日報-溫柔與劍
 
<溫柔與劍>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與人為善」、「反求諸己」,這樣的教育確實有助自我修養,但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遇到自私且不懷好意的人,就算我們再怎麼克己復禮也無濟於事,只會觸怒自己的情緒,當下唯有改變作法才是王道。
 
  尊重是留給懂得禮貌的人,對於習慣惡言相向猶如刺蝟的人,以禮相待只會讓對方漠視;我們不必謾駡,但必須以嚴正的態度表達自己的不滿,用劍一樣的態度防衛自我尊嚴,讓對方知難而退。與人和睦相處是重要的,但遇到無理取鬧的人,沒有必要壓抑自己去維持虛偽的平和,因為那樣不僅無法解決衝突,也會讓自己不悅。
 
  要溫柔的人武裝自己確實不容易,但人間並沒有想像的美好,所以勿拿別人的錯誤來折磨自己。孔子主張應「以德報德」,以恩德去回報那些對自己好的人;但對於惡意中傷、貶抑甚至羞辱我們的人,便要「以直報怨」,以正直去回擊那些「執惡不悟」的人。別委屈自己去討好惡人,應蓄積正向的勇氣,善用「溫柔與劍」的力量,去愛護值得尊重的人,導正那些總是以負面情緒生活的人們。
(攝於美國舊金山大橋)
【閱讀與寫作】溫柔與劍(青年日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改課綱,不如改師資結構

新老師進不來,老老師也無法退,所以自然就造成新課綱的執行老齡化。跟大家分享我今天在報紙發表的文章,身為大人,有時我會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希望能為學生發一點聲!盡一點力!也希望能尋求對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能三贏的教育政策!《琪子的外心世界》新收錄散文NO.41!

 
 
<改課綱,不如改師資結構>
 
一○八課綱上線,我們的課綱世界一等,但教改成效不彰?我們有沒有想過,課綱不斷翻新,但執行的師資結構不動如山,這樣不是換湯不換藥嗎?
 
我們久久就會集結眾多的專家學者,進行新課綱的編修,一○八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訓練學生能生活運用、跨科整合和國際接軌等,質實言之,諸多理念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政策,但執行的人呢?
 
誰都不敢談師資的燙手山芋,因為教師人數眾多,誰也不敢輕易得罪?但教師是執行新課綱的靈魂人物,只談課綱,不談執行的人,不是很奇怪嗎?
 
盱衡教育現場,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兢兢業業、努力付出,但人一多就難免會有壞份子。以現行的教師制度,只要一考上,不要出大事,幾乎不會被淘汰,所以沒有自制力的老師,他可以怠工,他可以對別人的勸說充耳不聞,他可以對學生沒愛心,又能奈他如何?教育是「良心事業」,沒有明顯規範,很多老師默默付出,用心為學生著想,但遇到老奸巨滑、自私自利的老師,「良心」有用嗎?這些亂象如果在民間企業,有「敬業條款」約束,不努力的早就被列入裁員名單,但淘汰機制不彰的老師制度,學生遇到沒有愛心的老師只能自認倒楣,學校對於不敬業的老師也只能道德勸說或靜觀其變。
 
更嚴重的是,台灣生育率連年全球倒數第一,少子化的結果造成學校減班,減班造成新教師的甄選暫停,新老師進不來,老老師也無法退,因為年金改革,要求老師必須延退,所以自然就造成新課綱的執行老齡化。我們許多資深老師確實教學有一套,只是如果我們不改善、活化師資結構,加速將不敬業的教師淘汰,改善認真、優秀老師的待遇,進用有理想、有抱負的新老師,只是花費許多人力、物力,每隔幾年提出新課綱,卻對如何改善執行人的效率避而不談,這樣新又好的課綱,會不會只是一場夢?
 
我們需要老師的淘汰機制,但事涉公教職務的保障,確實推行不易,比較務實的作法,應加速不適任教師的處理,當有問題的教師被很高比率投訴,就應立即由校外、而不要由校內老師介入,以避免老師們面對同儕時的人情壓力,由政府成立客觀且專責的單位明快地處理,將優質的教學環境還給有心向學的親師生!
 
(攝於 麗寶樂園)
【閱讀與寫作】改課綱,不如改師資結構(自由時報 評論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更生日報-副刊:無常即永恆-搬家有感

當我們瞭解了人生的無常,反而會更珍惜當下的所有,別執著,時間和人生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得住,對萬事萬物有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寬容。《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21!

報紙連結:更生日報 宜蘭花蓮台東新聞-無常即永恆 (ksnews.com.tw)

<無常即永恆-搬家有感>
我家真的很常移動,以前我也不愛到處遷移,但隨著年齡成長,有時不得不四處飄泊,慢慢了解人生中永遠不變的只有變,日月、星辰、河流一直都在,但它們何曾短暫停留。
以前教高中東坡的赤壁賦,學生常不懂東坡在說什麼?什麼是「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其實這句話用白話講就是:從變化來看,則天地萬物每一瞬間都在變化;從不變來看,則萬物與我都是永恆的。
好有哲理,不愧是中國第一大文豪,當我們瞭解了人生的無常,反而會更珍惜當下的所有,別執著,時間和人生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得住,對萬事萬物有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寬容,真正的擁有,有時要放手才能滿手,接受無常才是不變的道理,好有趣的想法!
東坡寫詩認為〈素紈〉,也就是不加任何色彩的白色細絹才是「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每個人的人生本來就不一樣,上天對我們唯一的公平就是不公平,不公平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多好啊,既然上天給的都不一樣,那麼硬要比較,有何意義?每個人要努力發展自己與眾不同的天賦,盡情渾灑上天原本給我們如同白色細絹的人生才是重點啊!
(攝於 林口星空樹)
【閱讀與寫作】無常即永恆-搬家有感(更生日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國語日報-語文教育版:文章增添音樂性 加強情感共鳴

村上春樹曾說:「與其說向誰的小說學習寫作技巧,我更傾向於感受節奏、和聲和即興演奏,用身體來寫作。」《琪子的外心世界》新收錄散文NO.54!

報紙連結:文章增添音樂性 加強情感共鳴 ─教育─教育現場──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mdnkids.com)

 
<文章增添音樂性 加強情感共鳴>
 
  好的文章就像是可用來觀賞的美妙音樂,比如一篇恬淡自適的文章,應該像一首優雅的輕音樂;一篇瀟灑奔放的文章,應該如一首酣暢淋漓的交響樂;一篇憂傷的文章,最好能如一首離別哀傷的歌曲,令人心酸不已而久久難平。
 
注重句式韻律
 
  寫作和音樂一樣,一開始就要先決定文章的主調性,是悲傷、活潑、抒情,還是懷舊等,寫作前不妨選擇聽一段情境音樂,培養寫作情緒,刺激創作時的靈感。
 
  文章要具有音樂性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注意句式的安排,例如運用類疊字造成強烈的節奏感,如以「淙淙、濺濺、泠泠、潺潺」形容水聲,以「蕭蕭、颯颯、颼颼、瑟瑟」形容風聲,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除了疊字之外,也可以運用排比句造成反覆吟誦的韻律感,或以層遞句塑造高潮迭起的音樂感,如蘇軾〈赤壁賦〉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形容悲涼的簫聲。
 
 第二種方法則是注意韻腳的和諧,例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其中,「虹」和「夢」同為恢宏的韻腳,很適合用來形容爛漫而憧憬的夢想。
 
賞析流行歌詞
 
  現代創作歌手會透過詞曲創作抒發內心的想法,和古代的宋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值得細細品味與學習。流行歌詞中有許多特有的文學形式,仔細了解其中的文學特質,有助於學生在寫作上的能力提升。
 
  教師首先要注意,許多歌詞的主語並不像寫文章時那麼明確,在欣賞歌曲時,首先必須清楚知道歌曲的主語為何,是你、我,還是他?正確掌握主語有助於聽者了解歌詞所要傳遞的情感。
 
  此外,流行歌曲會有主副歌之分,主歌偏重鋪陳敘述,副歌則重視抒情,一般會重覆多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主歌如何營造故事的情境,和副歌如何運用文字傳達深刻的情感,最後再進一步學習歌詞中所運用的音韻、用典和修辭技巧。
 
以〈菊花台〉為例
 
  以方文山作詞的〈菊花台〉為例,這首歌的主語很特殊,不斷在守候的妻子和出征的將軍間轉換,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請學生特別注意。主歌鋪陳將軍和妻子分隔兩地的相思,用「是誰在閣樓上冰冷的絕望」寫閨中少婦的孤寂,「怕你上不了岸一輩子搖晃」寫妻子對戰場丈夫的擔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則轉換視角,以將軍的視角寫出自己抱負和對妻子的難捨,「我一身的戎裝呼嘯滄桑」依然以將軍視角,發出對軍旅生涯的感嘆。
 
  這首歌的獨特之處,還在於隨處可見詩詞印象,例如「夜未央」出自《詩經》,「你的影子剪不斷」和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意境相同。「菊花殘滿地傷」相似於李清照〈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可補充教學的內容,從現代流行歌曲為出發點,帶領學生認識古典詩詞作品。
 
  除了運用古典詩詞意象,這首歌還用了許多修辭技巧,例如:「你的笑容已泛黃」、「凋謝的世道」使用轉化,「花落人斷腸」使用誇飾,「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使用析字等。教師教學時就可以提醒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要創作歌詞,該如何運用這些修辭技巧。
 
課堂寫作練習
 
  詩歌朗誦是最常被運用到的技巧,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聲、情、文是如何巧妙結合的。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創作新詩,再請學生搭配多媒體,讀誦或搬演自己的作品,為傳統詩歌朗誦增添聲光效果。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舉辦歌詞創作活動,套用既有流行歌曲的調,請學生填寫新詞,並在完成後演唱自己創作的新詞。另外,設計歌詞接寫或是與歌曲主題相關的學習單也是一種方法,例如電影《風中奇緣》描寫了一段異國情緣,教師可以在學生聽完主題曲後,分享該如何善待不同想法、文化或國籍的人。
 
  寫作像是平面的藝術,音樂卻可以將感受延伸到空間,作家村上春樹曾說:「與其說向誰的小說學習寫作技巧,我更傾向於感受節奏、和聲和即興演奏,用身體來寫作。」寫作應該學習音樂帶來的美妙感受,投入真實情感,寫出節奏、協調與創意性。
 
(攝於弦樂團畢業照)
【閱讀與寫作】文章增添音樂性 加強情感共鳴(國語日報 語文教育版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介壽國中-會考-教學:11個30級以上,5個作文6級

這次帶三年的畢業班,慢熱的特質常讓我困擾不已,還記得剛入學的第一次段考,全班各科平均每一科都低於校平均,嚇出我一身冷汗,是我帶過的班考得最糟的,但我很清楚,這個班的同學很優,只是慢熱,總算在最後的國中會考,考出不錯的成績,29位同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差3到4位就有二分之一的11位同學有機會上松山高中以上的前5志願,我自己教的國文也有8個A++.作文5個滿級分.讓我終於可以安心地下台一鞠躬,祝福同學們,都可以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

用line視訊 線上說再見

因為疫情,畢業班同學不預警停課,後來連實體畢典也沒了,成了沒有說再見的再見,使用line的群組視訊,讓同學線上用歡笑說再見!
【閱讀與寫作】11個30級以上,5個作文6級(介壽國中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康軒出版社-演講主題

承蒙康軒出版商看得起,要幫我推演講,我列出比較常演講的主題,在此也跟大家分享:

1. 題目:12年國教跨領域課程設計-寫「新」術(創新寫作)

講者背景:現任教於作文名校介壽國中,並在國語、自由、中國、聯合、更生等報紙發表各類文章,也曾在大學和業界工作,教導與寫作各類新創文體。

演講內容:先教導考試作文得高分的技巧,接著介紹閱讀理解的素養題可以怎麼設計(如line、facebook、密室逃脫、填字遊戲、新聞、廣告、研討會……),延伸教導新創文體(如圖文、行旅、商業、音樂、讀人、數位……),教導老師在教學時可以怎麼進行。

2. 題目:12年國教跨領域課程設計-數位文學

講者背景:曾經任職資訊公司(遠雄、啟弈資訊、和平整合……),並長期任教大學、高中和國中(中國科大、師大附中、南山高中、介壽國中……)國文,現任教介壽國中資優班的數位文學,屢次獲得公私立的獎項(行動研究獎、資訊融入教學獎、天下雜誌數位創新獎、創新實驗教育博覽會……)。

演講內容:以免費、容易及快速為教學重點,教導數位文學的呈現方式(如文學網站、線上回饋單、數位測驗、相片抽籤器、分組搶答器、數位心智圖、書信產生器、文學拼圖、文學漫畫、文學電子書、文學遊戲、文學動畫、QR Cord、文學地景、文學APP、數位明信片……),教導老師在教學時可以怎麼進行。

3. 題目:12年國教跨領域課程設計-伴我闖天涯(生涯教育融入教學)

講者背景:曾經任職大公司、資訊公司、跨國公司(遠雄、啟弈資訊、和平整合……),並長期任教大學、高中和國中(中國科大、師大附中、南山高中、介壽國中……)國文,曾在各級學校、教育部輔導團及企業演講(台師大心理系、教育部輔導群、青山國中、各大企業)。

演講內容:先介紹各級學校與企業的背景與現況,舉例學校教育而在職場生涯有效發展的例子,再延伸介紹生涯教育如何融入教學(如人性化環境設計、學校就是小社會、數位結合教學、人格教育與溝通技巧、跨科與創意教學……),教導老師在教學時可以怎麼將生涯教育融入教學。

4. 題目:12年國教跨領域課程設計-素養考題的設計

講者背景:長期任教大學、高中和國中(中國科大、師大附中、南山高中、介壽國中……)國文及資優班,而且曾經任職大公司、資訊公司、跨國公司(遠雄、啟弈資訊、和平整合……),熟悉素養導向所訴求的跨科、生活和科技等。

演講內容:先介紹素養導向的考題要求,實際舉例說明素養考題的設計方式(如漫畫、填字遊戲、成語猜圖、線上遊戲、字謎、密室逃脫、電影、小說、新詩、統計圖表、流程圖、新聞、廣告、插畫、演講、研討會……),教導老師在設計素養考題時可以怎麼進行。

5. 題目:12年國教跨領域課程設計-媒體識讀與創作

講者背景:長期任教大學、高中和國中(中國科大、師大附中、南山高中、介壽國中……)國文及資優班,而且曾經任職大公司、資訊公司、跨國公司(遠雄、啟弈資訊、和平整合……),發表過15篇報紙稿、5篇雜誌稿,曾寫過報紙廣編、廣播和網路廣告文案,並擁有豐富網站、活動的顧問分析經驗。

演講內容:先介紹媒體識讀的方法,實際舉例說明媒體創作的案例(如職場、愛情、教育、寫作、隨筆、廣告、文案、多媒體、簡報、網站、活動……),教導老師如何進行媒體識讀與創作的課程。

(攝於教育部輔導群演講 另一種閱讀)

【閱讀寫作與數位文學】演講主題(康軒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多元(跨域)作家,侯瑞琪(琪子)老師.(搬貨+教書+資訊主管+演講+報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