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琪-介壽青年58期-主編

主編介壽青年校刊58期

<序>

介壽五十了。
半世紀的時空遞嬗,持續綻放綺麗風華的介壽,有著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珍惜與回味。當綠意盎然的民生社區映入眼簾,當兀傲雄視的石獅喜迎我們進入校門,當遠方嫋嫋的管弦樂音傳入耳際,介壽人的一天,就在這麼優美的氛圍中展開序曲。在熙來攘往的校園中,你可聽得到悅耳動聽的鳥鳴聲、琅琅的讀書聲和同學爽朗的笑聲;你可看得見妍麗如錦的花卉、綠樹成蔭的參天大樹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學身影。介壽魅力的神奇,常常隱身在你我周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上,不著痕跡,卻又隨處可見。
曼德拉曾說過:「人的魅力來自於一個人的人格,實際上是一種感染力,是發自於內心的善良、寬容,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在介壽生活的點點滴滴,有著太多的魅力事蹟等著我們去探訪和記錄。校刊中的「魅力人物」,是採訪校園中具有代表性的師生,請他們說出對於「魅力」的看法,有些老師提供年輕的魅力照片,讓人著實驚豔不已;「介壽五十 魅力久久」是以五十周年「校慶」為題材,請同學為介壽的生日寫下衷心的祝福,和畫下校慶的精彩瞬間;「魅力活動」收錄同學感受最深刻的共同回憶,八年級的隔宿露營和九年級的畢業旅行;「魅力語言」請同學採英文和視藝的方式,用多元的角度寫出「魅力」的不同觀感;「魅力班級」道出各班獨有的師生特色,讓人可以一窺班級不為人知的魅力之處;「魅力假期」讓我們的閱讀視角走出校外,近距離去看同學的寒假生活剪影;「藝術文學的饗宴」是一則報導有關教學交流的活動;「魅力文藝」則收錄同學喜歡看的介壽文藝獎得奬作品,讓我們可以徜徉、陶醉在同學優美的文學造境中。本期校刊,我們試圖用各種不同角度,讓大家可以透過圖文,進一步去認識我們的介壽,瞭解我們介壽的魅力所在。
感謝忙碌之餘肯接受我們採訪的校長、會長、老師和同學們,在採訪期間不斷受到我們的打擾。謝謝全校同學為我們寫下各式各樣的魅力徵文,當然也要謝謝辛苦的導師們,幫我們篩選第一階段的優秀作品。謝謝校刊社所有同學這些日子來的辛苦採訪。最後要謝謝負責我們校刊工作的學務處偉盛主任、佳虹組長和潔如副組長,引領和協助我們的校刊工作完成,還要謝謝國文美娟老師、視藝育淳老師和憶珊老師對校刊內容的大力支援,也要謝謝特教美慧組長讓我可以全心全力投入這次的校刊工作!這本校刊是屬於我們介壽人的集體創作與回憶,希望大家會喜歡!
【閱讀與寫作】介壽青年(主編校刊58期  侯瑞琪)
【閱讀與寫作】介壽青年(主編校刊58期  侯瑞琪)
【閱讀與寫作】介壽青年(主編校刊58期  侯瑞琪)
【閱讀與寫作】介壽青年(主編校刊58期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兩性異言堂:回到開始 重拾愛的初衷

激情總會過去,當一切歸於平淡,心中那份最初、最真的愛,更值得我們共同珍藏與回憶《琪子的外心世界》新收錄散文NO.25

< 回到開始 重拾愛的初衷>
你還記得初見面時的羞澀嗎?你還記得第一次牽手的顫抖嗎?你還記得第一次放下矜持的時候嗎?你還記得互許終生時的擁有嗎?
戀人交往久了,「習慣」變成「看不清對方」的巨獸,「忙碌與壓力」變成了忽視對方的藉口,許多話聽不到,許多事沒有做,許多該珍藏的回憶被冷落,隨風遠逝而難以為繼。
曾經深愛的雙方,隨著「熱戀」的保鮮期過去,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同住一個屋簷下生活,但各自專注自己的工作,沉迷自己的喜好,維繫自己的朋友,過去那段「刻骨銘心」的心靈感受與承諾,就彷彿星際塵沙,只是為了供人憑弔而存在,不願輕意被提起,也不願意用心去複習。
當自我越來越強烈,當忍受力越來越薄弱,當不同的堅持跨越了該有的尊重,衝突就像穿心利箭,刺擊著彼此的信任與愛意。讓人疑惑的是?當初彼此不是都曾相愛嗎?當初彼此不是都覺得非卿不娶、非君不嫁嗎?為何日子久了,就無法聽見對方的聲音?為何日子久了,就隨意說出傷人的話語?為了一點小事就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彷彿彼此不曾相愛。
世人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相愛需要緣份,相處需要智慧,激情總會過去,當一切歸於平淡,心中那份最初、最真的愛,更值得我們共同珍藏與回憶。
回到最初吧!回想最初為愛付出一切是多麼令人動容,回想最初的相遇是多麼難能可貴。生活中的齟齬難免,但別忘了保有心中那份最初的感動,讓心靈深處那份美好的感受,伴我們走過愛情中的風風雨雨,孕育出屬於彼此才能心領、獨享的甜蜜果實。
(攝於 美瑛町)
【閱讀與寫作】回到開始  重拾愛的初衷(自由時報  副刊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侯瑞琪-報紙-自由時報-職場一點靈-企業需要問題人才

要勇於面對問題、承擔問題,且能因時因地制宜,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solution),幫公司解決各種疑難「問題」,這樣才能成為公司營運不可或缺、人見人愛的「關鍵人物」(key man)。《琪子的外心世界》收錄散文NO.48!

<企業需要問題人才>
東方教育中,我們常希望孩子聽話,台灣俗語說:「囡仔人有耳無嘴。」但在機器人、AI人工智慧盛行的年代,只聽老闆的話辦事,最後恐怕只會落得「解職」一途。你以為只有重複性高、低技術的藍領階級會被機器人取代嗎?錯,「可預測性」(predictable)高的白領階級工作更容易被AI人工智慧攻陷。
提問,在於培養懷疑精神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亞里斯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思考是人的重要天賦,要在不疑處有疑,平凡處看見不平凡,獨具慧眼的人才能坐領先機、獨佔商機、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這些也正是「機器」最難以取代的部分。我們應該不囿於傳統的習慣,勇敢地發問,這才是現代職場應該具備的本能,愛迪生小時候的好奇心強烈,他最喜歡問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發問」正是他能不斷發明,不斷創新的動力來源。
問題,要有建設性和成熟度
提問很重要,但絕不是無的放矢地亂問,沒人會喜歡「為反對而反對」的提問,老闆最不喜歡員工「事事不順眼」的無病呻吟,沒有成熟且有建設性的「問題」,「發問」只會是一場災難。我曾錄取過一位高級工程師,他答應三個月內可以將新軟體開發完成,但期限一到,他開始「提問題」,一下子說沒有高階電腦,又說人員不足,還說時間不夠等等。這些「問題」只是他開發不出來的「藉口」,最後他成了公司最大的「問題」,因為他所開發的新軟體不僅始終處於測試(Beta)階段,更糟糕的是,他將軟體的關鍵技術(know how)綁在自己身上,不肯分享(share)給其他人,以為如此公司就不會動他,但公司最後為了成本考量,還是毅然決然地斷尾求生,忍痛將他給資遣了。
解決,問題養出「帶得走」的能力
能「提出」問題固然很好,但「解決」問題更是企業所想要的。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幫公司創造最大獲利的人,才是企業共同想望的「夢幻人才」。我們不要成為公司的「問題人物」,而是要努力培養「帶得走」的「解問題」能力,遇到工作上的困難,要勇於面對問題、承擔問題,且能因時因地制宜,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solution),幫公司解決各種疑難「問題」,這樣才能成為公司營運不可或缺、人見人愛的「關鍵人物」(key man)。
(攝於美國拉斯維加斯)
【閱讀與寫作】企業需要問題人才(自由時報   職場一點靈  侯瑞琪)

更多訊息請見

粉絲頁:侯瑞琪的外心基地

部落格:侯瑞琪的外心部落格

多元(跨域)作家,侯瑞琪(琪子)老師.(搬貨+教書+資訊主管+演講+報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