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整理「天干」是好一陣子之前的事了,
但一直有幾個字卡著,
「庚」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就先整理別個單元。
可是當卡榫一旦鬆開,耶~
其實也沒什麼呀!
中國古代用來表示次序的符號──天干!
教育部《國語辭典》只有這樣的解釋。
但是,「干」本意是指一種兵器;
天干,
是要表達「老天爺用以保護下土眾民」的咚咚?
還是,下土眾民用來保護老天爺?
莫宰羊~
太多太多學生恨透了文言文,
其中「發語詞、語中助詞、語末助詞」等所謂的「語氣詞」,
多半在註釋裡被解釋為:「虛字,無意義」;
最是令人髮指!
其實,現代人的白話文,
也有類似的語氣詞,
而且是一大堆:
「了、吧、嗎、呢、啊、呀、耶、喔、唷、嗯、哼、哇、啦、哩…」
這些現代的語氣詞,絕大多數是「形聲字」;
古人可沒這麼偷懶唷!
一個個語氣詞,都有講究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