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專訪報導2011/02/01

e化教學注音 提高中文讀寫能力
[世界日報]記者陳元誠溫哥華報導

隨著本地中文學校普及與中國熱現象,對於台灣移民父母而言,常在「正體/簡體」與「注音/拼音」系統中猶豫,不知哪種方式最適合在本地長大的小孩。有中文教育專家指出,注音符號源自中文字體,有助於中文讀寫能力發展,不妨先以注音系統打基礎,等小孩子的英文有一定程度之後,再學習漢語拼音。

台灣大專加西校友會中文學校副校長蘇一倉表示,本地的中文學校為了符合省考需要,教學方式多以漢語拼音為主,但最近二、三個學期以來的確看到有些來自台灣及香港的家長將子女轉到該校,有些是因為孩子在英文學習初期,對於漢語拼音方式產生混淆,有些則是擔心小孩子將來看不懂正體中文。

蘇一倉指出,注音符號具有「一符一音」的特性,對於英文基礎還沒打好的孩子而言,不會有發音混淆問題,而且注音符號是從中文字體擷取出來,並以類似部首形式呈現,先學注音符號,有助於提升中文認字及寫字能力。

日前才將子女轉來蘇一倉班上的香港移民柯耀鈞先生表示,他的小孩先接觸漢語拼音系統,但是在中文認字方面卻不如學注音系統的學生,因此才讓他們改學注音系統,並希望小孩子可以先學正體中文,將來再學簡體中文也比較容易。

蘇一倉表示,對早已融入本地社會的華裔學生來說,不少人都是應父母要求來的,由於東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中文教育相對之下顯得枯燥,因此他不斷引進e化互動式教學,將學習空間與時間延伸至家裡,帶動學生與家長的參與感。

以他最近新採用的Wiimote電子白板為例,只要透過投影機、一支Wii搖控器及紅外線筆,就能讓學生在牆上進行筆順練習,蘇一倉還為每一筆劃加上不同顏色,學生在寫字時就會期待下一筆會出現什麼顏色,這種互動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

儘管推動e化教學不遺餘力,蘇一倉認為e化教學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能為了e化而e化。不管是數位化教學或者傳統教學方式,如何縮短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及提高學習效果,還是取決於老師的教學熱枕與教學方式。

(點選下圖可看 世界日報ePaper 全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