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課,二年級和四年級。
來到這邊發現他們的語言環境和我們很不一樣,
英文、馬來文、華文三語共構讓他們的理解和發音相互影響。
在教二年級抄課文時,
他們不理解所謂的『首段空格』和『分段』;
在教四年級讀課文時,
他們的『ㄆ』和『ㄩ』發不太出來,常常把『ㄢ』和『ㄤ』搞混,
大部分都是送氣和不送氣之間的問題吧。
由於有些孩子要去上宗教課程的關係,
有幾堂課班上會只有七、八個小朋友來上課,
這時就可以多聽他們個別的聲音進行矯正,
他們是可以唸得很標準的:D
跟著老師一起上課,一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
一年級(中文三)總是頑皮、對於中文的理解度也較低,
所以老師上課時通常會帶點英文,
主要教學的方向是寫字、認字、認詞,並反覆練習。
八年級(中文一)的中文程度較好、對中文的對談大多十分順暢,
使用漢語拼音時沒有將聲調也標示出來的習慣,
念課文的齊讀發音還算標準;
造詞、寫字沒有問題,
但組成句子與文章的能力較弱。
九年級(中文二)上課比較浮躁、對中文的音調感受度較低,
近似字造詞時常造出同音不同字、甚至不同音調的詞,
比如說:『金』的造詞,他們會說『ㄐㄧㄣ』天,甚至『ㄐㄧㄥˋ』子,
可能也是長期發音環境的影響。
學校的中文是分級上課,
也就是說同學不會在原本的班上,而是重新組班。
這裡有來自各地的孩子──馬來、印度、印尼、華裔……等等,
有些家庭雖是華裔,但家中多半使用英語交談,
所以孩子的中文程度不一定會比較好。
整體而言,中文學校的環境營造算是很不錯的,
上中文課時,老師會盡量使用中文對學生進行輸入,
要求他們上課時間都要用中文對談、考中文試卷也一定要寫中文姓名等等。
雖然同學主要溝通的語言仍是英語,
但中文的學習也是很受到重視的(政府也有舉辦SPE的中文考試)。
希望他們可以更習慣沉浸在中文裡的感覺 Ò▽Ó*
2013-08-28 Hello,馬來奕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