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一真法界。§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專題分享
主題:§。靈通。通靈。§
§
天地分陰陽。正氣與濁氣。各有其作用。相生與相剋。
修者自心起。靈通接能量。訊息真與假。修者須分明。
§
現今靈通之士。所接之訊息。為何常有不同之處。
此皆是修者。自心心性與德行願力有關。
因所銜接的界天。與能量所傳達之訊息不同。
通靈者要小心分辨。否則將會被誤導而走入偏邪。
更須針對事情。事實求證。不可盲目追隨。否則以一盲引眾盲。
至終變成俗套。信仰等。不得出期…….
§
通者:通仙。通佛。通神。通妖。通魔。通鬼。
或通動物靈。山精樹精。『 磁場 』。祖先。冤親債主….不等。
甚至於接宇宙能量場中之能量訊息!
修者如何分辨?如何去辨別所通的訊息是無誤。
§
再者。天地所行成及累積的氣場。有分『 正 』『 負 』之磁場。
若修者。不慎通到訊息是來自『 負 』能量。之訊息時。
又稱【 魔考 】。而為能分辨出。將會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修學者。應當小心分辨。不能照單全收。
§
現今的『 會靈 』一法就是誤接此訊息。
讓修者盲從。費時。費力。費金錢等。
§
一切法門以修心為主 ( 上 )。不用異議。
心德為輔。修法 ( 功法 ) 次之。力行不綴為要。其他則無須太計較。
若修者能觀念正確。並擇對一法。並修身養性。積功累德不歇。
相信能在此世修得成就。並非難事。
至於『 靈通 』所接的訊息。就比較不會出錯。
※ 但還是要小心應對 ※ 因為法高者必多受考驗!
§
主題:§。回天偈。§
§
論靈通。須心細。不願與汝爭舌利。
講心法。論實理。何有異議來挑起。
修玄功。求真立。一試既知無須辨。
言果位。要天證。雌雄立現非自言。
述功德。願要行。福慧雙修登上境。
人倫立。口德積。上天只要汝心誠。
各心性。各洗滌。勸汝修持莫遲疑。
一世功。不老翁。直至淨土善修處。
接宇能。修心德。逍遙自在真解脫。
§
主題:§。真。真。真。§
§
原生原。原生天。天生物。延不息。
先有字。後有法。法漸次。循不已。
§
從盤古開天至今。不論任何人事物。皆是一步一步慢慢累積成長的。
法亦是如此。科技亦同。這也是大自然界中。很自然平常之事。
§
五千多年來。老祖宗們。不斷研究探討。生命的意義。也包括術法等之研究。
對於天地萬物間之體認。雖不少。但若以整體來言。實在是蒼海一粟。
若在加上【 虛空宇宙 】。那更是微不足道。
法由心而生。萬心生萬法。於不盡處皆然。
科技日新月異。盡未來世亦是無遠弗界。……..
§
對於今日所要詮釋此《 §。六字大明咒。§ 》之法。
就單單持唸既可。並且用慢。中。快。旋階之速度去啟發宇能。
說起來就是那麼簡單。從古至今。一般修者都只是平平的持唸。
很少有人會加快速度或變化。這也是因緣之原故。
太多因素使得此法無法全顯其功。今逢三期末劫等。有此因緣也是天意所趨….
本人遇魔不屈。獨戰群魔。並屢發至願…….。
由心。願。德。慧。福。因緣和合之下。才能有幸接到此法與能量。
今又遇因緣欲再將內情告知於眾。
本人所接收練成的不單只是【 佛 】( 陽 ) 位。亦是【 魔 】( 陰 ) 位。
﹝陰陽魚﹞也就是本人已修成《 §。佛魔。§ 》雙修之正位。( 前已有提及 )
手握【 §。日月。§ 】。…………………………。
身上隱藏妖魔界之靈不知其數。唯此心《 §。不動如山。§ 》為《 §。佛心。§ 》。
﹝一陰一陽玹生萬化。三輪體空證得無生。﹞
當本人將此不能說的秘密說出。定會有人說本人是怎樣或怎樣……
但因緣於此確不能不言已。只能希望修士等。針對本人所傳之法。作明理之判斷。
莫因【 頭銜 】而誤一大因緣。
§
唵字:是外接之音。讀音 ( ㄣ ) ( 恩 ) 是銜接【 宇能 】之鑰匙。也是【 陽 】亦是【 佛 】之意。
嗡字:是內轉之音。讀音 ( 翁 )。。是內蘊之氣。。。。。。也是【 陰 】亦是【 魔 】之意。
為何之前會言說是魔所傳之法。因﹝陰陽﹞本是相生相剋之。( 由魔修之所得之訊息 )
只要心念正者。皆能行道。不論男女。萬物。甚至於【 魔 】。
§
以上所言。句句實言。只要想修學本人定會教授。
§
本是陰陽人( 是一邊能通三界處理三界事 )
佛魔雙修成
腳踏陰陽界
七星八原擎
九宮十原原
一心度群迷
當世解脫成
修者須堅心
福薄難受益
真人真實語
本是一凡夫
今成無上果
逍遙自在王
§
靈通者層次之區分:
1.修持至有能力與無形界溝通之能力。或可接收磁場能量的訊息。
此為初步靈通者之階級。( 靈乩之身 )
2.能接收到訊息。但不會解讀其真正內意為何。如看到景象等。( 真假難辨 )
3.能接收到訊息。會解讀真正的意思為何。但缺乏如何應對之方法及能力。
4.能接收到訊息。能知能解。並知如何運用及應對。( 上階聖乩之身 )
5.全部都能運用自如。且能辨其真偽。亦可會智慧道法等扭轉乾坤者。( 得道之人 )
靈通者。所接收之訊息。會因當事人之修養心性和功力而改變。
有時更會有【 道考 】及【 魔考 】。似是而非之訊息。通靈之士要小心應對之。
主題:§。心法為上。玄功為輔。一世成就。自性靈通。§ |
§
靈通之士務必聽
聽其箴言記在心
修心學法為真理
玄功能量助其行
§
靈通之顯多是前世有發『 願心、悲願 』而得。亦有前世或今生修持得力而成就者。
或由【 因緣際會 】【 業感緣起 】而應運生成。此皆為了願及脫劫而來。
然現今社會日趨科學及文明。少人琢磨參研。對此『 通靈 』之區域甚少知曉。
若是以專修研者。亦只是一知半解。或道聽塗說。甚至於自編其語。
與事實違背。而如今有『 宮廟 』之設鸞扶乩等。除【 上蒼 】頒命者。
多為無形靈元之善靈。或一些無形靈元的教派。欲吸收徒弟信眾等而設立。
此非真正由【 上蒼 】所欽命。對於所傳遞之《 經論 》及『 論點 』『 訊息 』。
必會有所差異與不同。全須靠修學者求證。智慧判斷和交叉比對後。再漓清真相。
對於會靈通之人更應小心。於無形界所傳達的訊息。務必小心分辨。
福安!
§
魔掌三界已千秋
為控心性亂其倫
天盤雖定靈未清
業感緣起六道輪
§
主題:§。悟心性之人。§
§。心法王。§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自悟心得分享
§
無心門。法來門求。求者真心。授者心明。
心法門。行心悟心。從心入心。法門多學。
萬聖宮。萬載永存。進入聖域。眾宮之擎。
§
修者行修於心。心何求?求何心?心處何?修者知否?
心於明覺下。當由此修持。明覺是何物?當下是此心 ( 自心 )。
明覺於何事?當下是此心 ( 吾心 )。此心 ( 自心 ) 有其性 ( 個性 )。
§
性性顯於心。外覺人事物。各有各自性。心性本一同。
悟時用明覺。平常自如如。無明本是心。明覺亦是心。
兩者皆同性。心性亦不分。內外本自然。心動自然知。
先知與後覺。但看人自性。修學能敏銳。精進可超越。
修成心無心。只存一真性。性中常明覺。從此性如心。
用時心並性。真空與妙有。心是真空心。性是妙有性。
此心既得已。就看行人心。始終不離性。心性兩合宜。
由此修心性。終究明心性。
§
主題:§。找到『 心 』及『 性 』沒?。§
§
一個成功之人【 心 】都會特別敏銳。他們會專注在所要修學的﹝人事物﹞上。
並且努力不懈的專研及變化。反覆思惟檢討過失。並立即改進達於至善。
不論是世俗之事。或宗教領域。包括修道亦是如此。
都是要一步步的往上研修。累積經驗才會有所成就。
修學之士。務必堅修下去。待來時之日。功成德圓。自享其果。更能利於大眾。
把持【 明覺之心 】。修持於【 心上 】能自在解脫。不論世間出世間。都能有所受益。
至於個性及方向要如何產生及發展。就看當下因緣和合。
若能掌握此二項:【 明覺心 】【 當下性 】。並能力行不歇。
不論處何事。將有所成就。從古至今成就者。不外乎於此。
這也是《 §。心法。§ 》中不變的定律。由此不斷精進修持。何患不能成就。
§
祝福!
§
觀音心慈化大千
一心一意點心田
田中之物無分別
當下明覺既心佛
有云是心亦是佛
又名佛者稱心覺
覺覺相續無大巧
心光自現開慧明
日常作用當下性
心性如一學觀音
從始至終至不改
他日緣起自成佛
功由自心心修心
事理圓通兩相怡
閒忙之餘心不動
靜動從心永不離
有朝一日心印心
自悟自證證須彌
此心若海虛空藏
無前亦無後●◎○
自性靈通辟支佛
§
主題:§。快修心……….。§
§
心上有真人。此人亦是心。從古至今後。不論入何身。只問有何緣?
輾轉六道迴。無增亦無減。無形亦無象。無味亦無因。何時來相會?
見面不相親。朝夕不曾離。不分老與少。貧富亦如如。為何莫能識?
東奔西又尋。出家為此因。修行為此因。此因緣何起。思惟三千辛?
有朝一日醒。破闇顯光明。從此無須覓。朝夕自相伴。唯差心已醒!
成佛作祖逸。逍遙自在行。一頌尋心詩。獻予眾人品。熟已入心心。
已得真功法。次第依序持。除此心用心。別無出世法。不修嘆不停。
§
快修行………………………………………
https://fbcdn-sphotos-h-a.akamaihd.net/hphotos-ak-xpf1/v/t1.0-9/10696209_337552866417024_4214946647269035884_n.jpg?oh=4e76decdc67ab6fa3db4240ada7a1ac3&oe=54B73857&__gda__=1424900669_abf28463069cf682a1138280de9b09f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譯:《 般若波羅蜜多 》。所修的法門。 一切「 修持 」與「 功德 」包括『 心法 』『 願心 』『 智慧 』『 福報 』。 到達究竟圓滿之境。而欲達此境之方法。 《 心 》:要從【 自心 】著手修持。心內悟心。心內修心。心內尋心。 此過歷程經過稱之為《 經 》。 要修成『 正果 』不退轉之地的因素: 不外乎一、心法悟境。二。願力、( 菩提心 )。 三、功德。四、智慧。五、福報。這五種條件。缺一不可。 ( 另外因個性之緣。所修持的術法道法等。則是依個人興趣修學不列於此 ) 修學五種的方法及資訊來源: 1.心法悟境:多閱讀《 經書 》【 善典 】等。增加常識及見聞。 並依《 §。心法門。§ 》修行部落格中。﹝閱讀經書﹞內之功法修學。 更運用在其他修學功課上。就能達其效果。如修學一般學業上。 只要認真用心體悟修學既能有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保持【 明覺心 】體悟【 當下性 】是所有修學的重點。 【 明覺心 】:就是感覺。領悟。體會。那個感受。 此既是心之本體的顯現。及心的表徵。悟心就是悟此心處。 【 當下性 】:處理事情當下的心態與思惟。 此會因環境。時間。空間。因緣等有所不同。而產生不同之決定。 這個過程就是當事人個性之顯現及表徵。既稱之為【 當下性 】。 由此二項等 ( 無明 ) 之因緣。衍化出往後之 ( 善 ) ( 惡 ) 因緣果報…..等。 2.願力 ( 菩提心 ):修行者發【 菩提心願 】能產生遠景及動力。 及產生無形的推動力。對於初發心之修行人。更能培養悲心。 修行人。若無發【 菩提心願 】。效力會明顯較小。 3.功德:功德由心誠而發。並實際力行。無所執且行之不綴。此謂【 功德 】。 行功立德。不論事情之大小。皆能以無私的心。去面對一切人事物。 4.智慧:隨時增長見聞。充實知識。並且依當時之現況。作適當的決擇與應對。 若能於日常生活中。遇上困難時。能思惟應對方策或檢討。 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習慣。並可增加智慧。若再與《 佛法 》融會貫通。 效果更加顯著。 5.福報:未成佛道。先結良緣。由小而大。由有心行善佈施。得到之福報。 變成良好的習慣。再衍變成無我大愛的無私奉獻。 此是要慢慢薰陶培養的。從財施。法施。到無為施。 每一種都循序漸進。越修則越有成就感。如此精進必有所收穫。
§ 。一世修成就絕對不是口號。§
只要方法對了。持續不斷精進必有所成就。
本人 §。張俊德。§ 已證道。
修學之士可由本人【自悟心法】詞句檢視。
其次了解【理論】及【內容】辨別出真偽。
再了解【功法】並力行參修研討。
就能親自感受實際印證。
修學者定要熟煉記住【功法】。
有空必定要將《 §。心法門修行部落格。§ 》
中的所有內容詳細閱讀了解。
其中包括【心法】【功法】【次第】【理論】等。
可提供借鏡研讀。只要能照此部落格中方法修持。
於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修身養性。行善積德。
終必成就道果。一世成就。當世解脫。
免去六道輪迴。離苦得樂。
※ 提醒修學之士:※
於修行道業中。對於知的認定要清楚明白。也就是說。
看到此《 §。明心見性。§ 》之文章。並不代表就是已經了解甚至於得到 ( 道 )。
因為此是別人之見悟心得。只將其修持的心法功法。與眾修士分享及教授。
還須修學之士。親身力行。並且要親自應證。之後還要『 公證 』。
才能達到真正的《 § 。明心見性。§ 》及【 功德圓滿 】之境界!
從『 聞、思、修 』和『 見、解、行、證、得 』中。
達到實際跳脫三界。免六道輪迴。
『 公證 』:有形界以【 心法 】悟境去認定有否『 明心見性 』。
或現世有《 §。真人。§ 》證道之人印證之。
無形界中有靈元視其光源印證。
( 有形肉體開眼者視其光芒辨其真偽 )
若是呈現【 全金光 】者。必是證道之人。
甚至於能與畜類等溝通者。
多方面且多種求證才能證其《 §。證道。§ 》與否!
此內有一理論及邏輯要與修士們方享:
就是眾所皆知。念佛者。每天念佛、思佛、修佛戒、禮佛、學佛。將來必定成佛。
雖修而還未到達此境界。可是必能與《 佛 》感應道交。而往生淨土再次行修。
此既是修學之人用心行持的效益!
今修行者。能依此法而行持《 §。心法門。§ 》之功法。必得其【 宇能 】等加持。
於命終之時。身體之气契合【 宇能 】而直接通往【 虛空宇宙 】之【 淨土 】
與【 善修處 】。借此而跳脫三界氣數。離六道輪迴。逍遙自在。
也因每次三十分鐘的《 §。六字玄功。§ 》修煉。當持咒之時。
【 宇能之炁 】會與修持者的身心融合。( 功畢之後會自動回原 )
一.方面可補充能量。增加免疫系統。
二.則增加智慧。與記憶。
三.則增強自身能量光。可抵禦外邪魔入侵。
四.則因持《 六字大明咒 》之能量。能幫助有形及無形眾生。
五.則與《 觀音菩薩 》心願相應。悲天憫人自然流入。
六.更能結無量無邊之善緣及法緣。因【 虛空宇宙 】內。
一切《 仙佛聖眾 》及【 善修者 】。同樣修持讚頌此《 §。六字玄功。§ 》。
欲修學者。完全免費。請電洽 0919252145 張老師
§。心法門。§
§。六字大明咒。§
§ 。唵嘛呢叭彌吽。§
動畫影音請點選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B-eA9WGsgk0#t=0
請先點選上列網址後。再點如下方箭頭。既可觀賞影片!
主題:§。快修吧!。§
§
宇能。宇能。宇宙之能量場。為何修士等要放棄祂?而於六道中輪迴呢? 宇能。應該是真的吧。為何汝說只有低層次修持呢? 每天不斷靜坐不就是要接天地之氣嗎? 為何要放棄宇能。如此大的磁場與能量呢……? 難到修士否認【 宇能 】嗎?難到修持不就是要多吸收點宇宙天地之氣嗎? 為何要排斥祂呢?接此氣是很簡單的。 只要照。§。心法門。§。功法及次第修持。很快就會有感應。 本人已將實例舉出。為何還是往壞的方向思惟呢?先趕快自修看看吧。 不要再質疑了。理論、心法、功法、次第、邏輯等。就能證明此是真的! § |
1.回覆 時間:2014/3/3 下午 11:34:00 IP: 114.35.134.*
今念 台南
主題:
道中有我
我中有道
無道無我
乃真修道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回覆
回覆 時間:2014/3/4 下午 03:00:00 IP: 123.192.170.*
§
道中本無我
因緣來生生
無明業來牽
輾轉輪不息
§
實非道中有我。因誰生我?…『 原生 』者何?…..
為何而生?生而未明。生而未教。生而輪迴流轉。…何必有我?…
§
道本自然運化一切。人。畜。無形靈元等。最初最初之原頭…..
是如何生成?….是如何而生存?……。
§
道原原自生。生生源不絕。本來亦如如。如後生地天。
人畜靈緣起。碧海與藍天。萬象一同起。無有貴賤分。
道本自身有。心王為主軸。心猶空虛物。似有又像無。
若要知真詮。但從心上求。修悟心內心。就知道中事。
§
2.回覆 時間:2014/3/4 上午 10:11:00 IP: 42.74.201.*
日月 台北
主題:不知道
話說~此人道行很深,有多深?不知道!這道行能深到多深,誰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回覆
回覆 時間:2014/3/4 下午 03:36:00 IP: 123.192.170.*
主題:§。緣已緣。§
§
本是一凡夫。志向神通行。輾轉悟自性。心通法界心。盲目不知由。
心經開性悟。出家為道因。願心從未停。悲心常助人。德積位玉皇。
靈通救世起。遇魔撓道心。心堅不退怯。別妻三次語。子女母安住。
誓死一人行。法高自不知。牽扯得新訊。又知無形界。魔定要來滅。
鬥法進四載。辛酸無人曉。獨自一人扛。德高賽地天。日月手中擎。
身能補天地。心能通宇寰。靈遊三千地。光曜恆河系。身雖凡夫起。
心願難比擬。由此願上願。道果日昇奇。含位日日變。不變此初願。
玄功助吾行。得此心咒心。斬妖除邪法。法力自天應。兩肇日火激。
從來不動心。心心心已心。位證不知名。無私贈虛宇。成就逍遙心。
逍遙自在王。凡名張俊德。心法門中立。宇宙主宰者。真實不虛!!
§
心 法 門
﹝心﹞:從【 心 】下手修持的法門。
『 萬法從心起。萬法從心滅 』。
一切「罪、福」皆由【 自心 】為起原。
再由【 力行 】之後。分出『 善、惡 』業。
及種種的業因業緣。經『 業引緣牽 』等。
衍化出『 三界 』『 六道 』與『 十法界 』之區分。
【 心 】之一詞。亦是要修學之士。多注意本身的『 起心動念 』。
多觀察感受身邊一切人事物之變化。培養「 細心 」及「定力」等。
並且運用「智慧」去面對種種的挑戰。
包括【 自心 】及『外在 』的調適。讓事情能趨於圓滿。
所以所有的修學方針及重點都著述在【 心上 】和【 力行 】處。
﹝法﹞:(1).《 §。心法門。§ 》內有教授【 五種 】修持之方法。
如何「 持咒 」「 唸經 」「 靜坐 」「 抄經 」
「 閱讀參悟經典 」。能讓修學之士。
依此【 五種功法 】的修煉。達到【 自性靈通 】之境界。
再實際力行功德。必能依此修學之力及功德力。一世成就。
跳脫三界。免六道輪迴。離苦得樂。逍遙自在。
心越細。越專注修持。並發心利益眾生者。
其往後位階層次及功力則會更為深厚。
(2).【 六字玄功 】:能接引『 宇宙能量 』。補充自身及靈元能量。
能快速進昇及成就。只要按部就班依功法修煉即可。
﹝門﹞:《 §。心法門。§ 》之創立。就是應【 因緣 】而衍生之法門。
並非要修學之士。參拜或加入此法門。而是要讓修學者。
能聽其法門之法音。就能明白了解其中之宗旨。
(1).從心下手修持。『 修一切善法、利益一切眾生 』。
(2).玄功能量助其進道上昇。由此二項修持之法。讓修者一世成就解脫。
§
無上心法及玄功
一世成就非等閒
修者依法在家煉
三年之功天外仙
§
不明之處當面問
轉折變化心須細
願心德慧要力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
§
修此二種功法既能跳脫
無業無著既能免去輪迴
聖凡雙修不礙結婚生子
修行修道只用此心玄功
有時一點心
無時心內心
兩者本如如
未曾有始終
心心心心心
§
不動如山心似海。波濤洶湧心無礙。
行住作臥真如應。自自然然覺世情。
§
『 不著而著 』 『 無心入心 』
§
緣起必有因。善緣由心起。
法門千萬立。心法為獨宗。
五種修心法。契入心中原。
原來本心處。佛祖此中住。
非禪亦非淨。心中心中心。
§
《 §。無上逍遙自在王。§ 》親題!
要達此之境界。須由以上之諸多法門。及以下功法修煉而成。
一切法門皆從【心】下手修持。一直力行於外功。並依法內修其心。方能達其本來之心。
而此『氣動法指』會經一小時段之氣動後。會自然的停止。
之後用快速持咒之方式。連續持咒。啟動並將能量釋放出來。
每次功法會自動停止。不須刻意操作。( 若期間間斷時可重新發功 )。
但可由慢階直接不分段至中階到快階。( 既能延續剛才之法 )。
衍變【 氣動 】【 法指 】【 靈語 】( 由《 六字真言 》變成【 靈語 】)。
修學此《 六字玄功 》會有其特殊反應。及事情衍生時須立即詢問。
本身身體會感應甚至於不舒適。或者有其他因素產生。
建議直接洽詢本人。了解原由。以免因質疑而產生誤解。放棄修持。
也應多了解《 六字大明咒 》及《 六字玄功 》之理論。增加信心。
有空可參研《 心法門修行部落格 》之文章!
並多行功積德。及心性之涵養。以造就非凡之道果!
§
看個人時間及心力可於《 動功 》後可再【 靜坐 】。
靜坐時須手握《 六字金剛大手印 》防邪入侵。三分眼或全閉皆可。
§
修持【 唵嘛呢叭彌吽 】。
『 四階玄功 』會因個人所發的『 願力 』『 德行 』『 悟性 』『 因緣 』『 心力 』。
及『 實際修持 』與『 力行程度 』所產生的效果會有所不同。
§
『 知而行已。事半功倍。』
§
知道方法後。立刻行修。並能同時發善願及弘揚。
一舉多得。修行者須注意與善用此點因緣和時機。
§
討論『 先得後修 』的問題!
眾所皆知。現時有一宗派。強調『 先得而後修 』之法門。
此雖應現期之因緣。讓眾生能於《 大道普傳 》之際。依此良緣而能『 先得後修 』。
但真正『 先得後修 』的意義為何?如何能達到效益?
這應當是所有修學之士要去探討了解的。
既所謂『 先得後修 』之真正意思。是要眾生於了解人生生存的價值及意義後。
及清楚明白修行的方針與方向。讓眾生能有一個正確的信念持修。
並且能快速得到效果成就道業。然而最終目標。還是要修行之士。
能『 修身養性 』『 行功立德 』。並且用智慧運用於生活起居當中。自利利人。
且於身後能依此修持之力跳脫三界逍遙自在。
此法門宗派。提倡『 先得後修 』。得到「 三寶 」既能回【 理天 】。此豈能成真…..
因得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為何得此「 三寶 」。既能有此能力回天………
經云:『 自性自度。自作自受 』。《 佛 》不能度。為何依此既可回天?
修學者。當認清此點。世上任何宗教及《 仙佛 》決不可能會有此能力。
包括前世及來世亦是如此。唯有靠自身努力修學。行功立德。修養心性。利益眾生。
當自身修為德性達一定境界外。實無他法可行。就算是能於『 淨土 』及『 善修處 』。
修持亦是如此。若自身修持之功力。未達【 不退轉 】之地時。
再多的法要或《 仙佛 》的保奏亦是惘然。唯須修者『 自力自強。勇猛精進 』外。
實無他法。只是時間上的遲速而已。終究還是回到自身修為之處。
也就是『 因緣果報。業引緣牽。業感緣起 』時必定隨業轉生。
希望修學之士。要認清此點。不論歸於那一派之法門修學。必定須自修自證。
達於《 究竟涅槃 》不退轉之地才能停止。……..
§
自修自度佛真的無法度
修身養性積德利益眾生
千宗萬派中唯一的法門
修心無人我是第一法要
§
修行之人要了解的正確基本觀念:如何是『 理、事、圓融 』。又要如何才能達到?
一般修行者會認為。【 明心見性 】就已經是『 得道 』之人。或者是一位已跳脫三界之成就者。
其實不然。猶如常會聽到已悟到者。或自身有所領悟。此是有分別的。因切入之悟境有所差別。
層次亦不相同。所悟之境。尚未出離【 三界 】之大徹大悟之悟。亦須再精進修持。
更進一步悟入不同之心境及境界!
而每次悟後再起修。修而得悟新的契機。由此不斷善進循環。終必有所體會領悟及修證。
必由自修之《 經典 》【 善書 】『 資訊 』中。不間斷薰陶學習力行。
如此之心態及觀念才能合乎於【 理 】。得其真知。並實際力行無所退卻。於【 事 】則足已。
當【 理、事 】合一而行之不綴。也是如同知行合一一般。行之久已。並能得其效果。
此可利益一切眾生。使眾生都能因此受益。如此產生的效果。
必會使【 理、事、圓融 】趨向最圓滿之境界。三者若同行同證則能產生最大的功能。
修行之人。不論是已【 明心見性 】或『 先得而後修 』。甚至於『 悟而起修 』之修行者。
都須依此觀念及心態。持之以恆而堅修至最後。才不會中斷或者誤認已達終點。
例1.:房子從由低層之磚瓦。至高樓面的鋼筋水泥。直到現今的高樓大廈等。
亦由簡單及樸素到華麗及富麗堂皇之建設。花樣亦千變萬化。
此亦是先由『 悟後起修 』而改變的想法及觀念。
也是思惟上之體悟及轉變。力行後所成現之成果。
例2.:又如古代之車子。性能及外表沒有那麼好與亮麗。但經不斷的參悟研討之後。
經改變再進步變化後。便能看出有好的表現。及優良的產品出現。….
今修學領悟一切法。亦是如此。若能自修自悟。在有所得體悟之後。進一步力行。
由此反覆之修學。必能有所成就!
念起何懼?起念須明覺。覺知此念意… 覺知此念當下心….
久之必能知其心念之原… 到此方是真功夫…
《 §。至此方是修心悟心的開始………
悟久必能知其真….得其真…. 猶如小孩學語一般。
剛開始全然聽不懂。到後來漸知其意及語言。修心悟心亦須如此行修。
才能悟得【 自性本原 】真正的《 §。明心見性。§ 》。
《 一貫道 》先得後修的真實意義:
『 先得而修。修而得證 』
就是先以『 一門深入 』之功法。悟得《 §。自心本原。§ 》後。
再發《 菩提心願 》利益眾生。此才是真正的【 先得後修 】的意義所在。
當然個人心德及學術涵養亦是重要。力行及實際效益也是關鍵之一。
絕對沒有只要『 授記點玄 』就能了脫『 因緣果報 』之報應與束縛。
或只傳授『 三寶 』即可回天。此皆非正論。
須真正修持達【 心解脫自在、願心、功德、智慧圓融 】。
才有能力真正脫離六道輪迴。離苦得樂。逍遙自在。
又《 佛教 》﹝九品蓮台﹞亦是如此。非只有【 信、願、行 】之心。
既能以此『 十念佛號 』等。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 》。因業感緣起時必各自受業往生。
而《 仙佛菩薩 》是『 不昧因果 』之行者。豈會撥亂因緣果報。
若言「 帶業往生 」。業要由誰擔?後續因緣果報之牽扯要如何能了?
此人去之後就可安住行修嗎?自性自度誰能度之?冤債催討如何排解?
又遇「 下品下生 」之惡人。不受其刑罰報應。就往生『 西方淨土 』?
叫無辜受害之人如何信服?………種種之疑問?
又一般冤債催討時。《 仙佛菩薩 》等。要排解就有其困難。甚至於無法介入。
試問如何能以此方式。就能引度此類之眾生?????
主要原因是現今所傳之《 經典 》有者是誤傳而延用。希望讀者與修士冷靜思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