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時光

回憶過往的時光,那些溫柔的影像、美好的事物、深愛的人。雖時間已遠,但卻鮮明如昨;其情其景,令人百般陶醉。

● 縫鈕釦

冬日午後,陽光自天井斜斜照入老家大廳門柱後。祖母常常挪來舒適靠背的藤椅,就著這片和煦陽光,縫縫補補。一旁放著一個曾是裝餅乾的鐵盒子,裡頭裝著針線、針插、各式的鈕釦、剪刀等女紅用具。祖母專注的神情,一針針的縫補。有時挑選了一個鈕釦比了比,像似顏色不搭配,又放回鐵盒中;再次撥找盒中那一堆鈕釦,挑了另一個鈕釦,又拿來比一比。這回好像大小不合適,又放了回去,...。就這樣在溫暖的陽光下,尋尋找找、縫縫補補。

一幅不疾不徐,舒緩悠閒的生活影像。

時光從祖母手持的針孔溜過,從祖母的指尖溜過,從祖母的身旁溜過;日影也一寸寸往紅磚地板後頭推移,椅影被拉得更長更遠。但這些並不重要,生活並不是要與時間賽跑;生活要能從容、滿足,並從中獲得樂趣。

● 竹蓆

夏日傍晚,孩子提著水桶至門口埕的水溝旁沖涼洗澡。在那沒有自來水,也不曉得浴室長得是什麼樣子的年代,這樣的沖涼是夏日最愉快的時光之一。

洗完澡的孩子,換上仍留著太陽氣味的衣褲,躺在門口大人已經鋪好的竹蓆乘涼。那個年代沒有風扇,更沒冷氣。大人們手裡拿著長羽毛做的扇子,坐在竹蓆邊或小矮凳上,一面搧著扇子,一面說著話;還不時挪移手中扇子,幫躺在身旁的孩子搧幾下。

當月光灑落一地,大人講有關月亮的故事,讓孩子每回看著月亮,便引發無限的遐思。大人告誡孩子,不可以手指頭指著月娘,那是不禮貌的,害得孩子每回都要握著拳頭代替手指對著月娘。中國的傳說裡,在天上的都是神,因此,大人對月娘是尊敬的,對七夕的織女也是尊敬的。每到夏日七月初七晚上,大人採摘庭院裡的胭脂花及粉餅來拜七夕娘娘,大人總是不嫌麻煩為七夕娘娘準備化妝品。孩子躺在竹蓆上乘涼,仰頭望著滿天星斗、銀河及月亮。那深邃的蒼穹,給孩子寬廣的想像。

這自然和諧、喜樂自足的日子,倒讓人想起古人怡然自得享受生活的畫面「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如出一轍,或許生活本該如此。

● 喝茶

父親在世時,泡茶大概是他勞頓現實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那時還沒聽說有烏龍茶,常聽到的是大紅袍。還有一種鐵羅漢的,說來自香港。每回,父親要泡茶,便差遣孩子到雜貨店,買一小包鐵羅漢。

泡好茶,父親吆喝著孩子一塊喝茶。第一次知道美國有「洛克菲勒」這號人物,這以石油起家的富豪是從父親口中得知的。喝茶時,父親總不忘講述從報上看來的有趣新聞與孩子分享。父親對於富豪將大部分財產捐給社會而不遺留子孫,及對富豪子女仍須打工掙自己學費,除了津津樂道外,也感到不可思議。

有時父親也說些傳奇人物,講閩南人陳嘉庚在南洋發跡。至今,我仍依稀記得父親形容陳嘉庚產業之大的話語「他的橡膠園,火車跑了六、七個小時,才跨越那一大片田園..。」陳嘉庚熱心興學,成績斐然,在家鄉對岸的廈門集美地區,建有各類學校,嘉惠學子無數。

在這茶香撲鼻,水煙繚繞中,孩子們常陶醉在父親講述的新聞故事裡。

這點滴的影像、記憶、事物,像靈光乍現似的,偶而就會出現腦際。好像有意無意提醒我,是否過於行色匆匆,而無暇欣賞生活?是否過於忙碌,而忘了在心裡挪出一處角落,與家人、喜歡的人、美好的事物共度?【明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