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修持之《 心法 》及【 玄功 】。一段時日後。
若個人心性、修為、智慧、德行、功法、能力等。
到達一定程度之時。‧§。心法門。§‧
既會告知能力區域。如氣療。靈療。
◎§◎ 心法門 ◎§◎ 中之能量。
會從中協助修學之士。完成自修及利益眾生之事。
此亦由《 §。天地‧§ 》認同之。
對於日後已修學之士。亦會適時暗中引導幫助。
只要修學之士。稟承『濟世救人』『無私無求』之心。
定能感應道交。
。§。南瞻部州。§。
中華民國臺灣省新北市三重區力行路2段130巷7號4樓。
宇宙最高主宰者。○§● 心法門 ●§○
覺行居士 無上逍遙自在王 張俊德
公告天下
103年7月21日
○§● 玄氣功 ●§○
預防重於治療。每天在自家中。花不到三十分左右。
既可修煉。簡單易學。學成之後能自體氣療。
及幫助他人靈療等。亦可借此修持之功法。
訓練自心性。能保持明覺心。及心靜。更可由此得到禪樂法喜。
再透過深度用功。如行持靜坐、抄經。閱讀經典等。
修得【 §。自心般若三昧。§ 】顯現。心光自亮。不學自通。
學而自然。與天地磁場相印。又積極行功累德。一朝圓滿。
必能跳脫無形氣場之拘束。
讓身心靈能逍遙自在。來世得生淨土及善修處。
祝福!
( 是由修者。﹝自心靈識﹞內記載三世因果之業因。依報受生受報。善報、惡報自作自受。)
此﹝自心靈識﹞又如電腦中之記憶組合體一樣。可容納千百萬億之資訊。
記憶著自身所經歷之人、事、物。又像一個人從小至老。能夠記憶多本書及事情一樣。
所以無論人或無形靈元。皆有此﹝自心靈識﹞又稱﹝業識心識﹞或稱﹝阿耶識體﹞。
再清楚規劃此福報是要如何修煉而成。及後續會有何影響?
世云:『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只要有努力一定會有成果。皆是修持之因…..
不論事情之大小。亦無有界限之分。完全取決在行者之【 心念 】誠心之度。
而再論及事後效益之多寡作為界分。多有修者。只是發出一念真誠之心念。
便可結來世求道及得道之因緣。有心欲修持者。
當注意自心心念。善護此念。善守此念。於現今及未來世。多培植福德。
種出世間之種子。而於『 無形天界中 』。
享其福份。就能依此修持之功德。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因自心之心量。及所修持之功德。不論是修﹝六度般若蜜﹞中的那一個區域。
皆會因由產生不同之效果。如先以『 心 』後為『 願 』再來為『 德 』次為『 慧 』。
若能全部圓滿最好。否則依續以此為序為準。又以真心。且願切弘遠。實際力行為上。
且能德行智慧兼俱。自利又能利他為要。以如此行持之心修道。何患道之不成。
更由此心願德慧等之界分。而將來成就大致可分為:1.功德。2.福報。3.能量。
此三種。舉例來說。功德是一分。而能抵千分之福報。又比萬分之能量。
以此效用。功德是可轉換福報及能量的。於有形界與無形界中。能多方運用。
如消災解厄、求富貴、求子、求長壽、消業解愆、得生善處。積來世之福、進道上昇等等。
全憑修者自心心念去轉化運行。只要堅定信念。依序行持。必能大大受益。
現今因法要漸趨明確。及修持之方亦增進不少。又逢特殊因緣。很容易就能看到成果。
如《 心法 》有次第入心修持之研習。及【 玄功 】導引宇能快速充電之法。皆是上法。
修持者。只要能依此 。§● 心法門 ○§‧ 修行部落格中。完整之修學方法修持。
相信能在不久時間內既感受修持成果。若修持此。§。心法門。§。之功法成就者。
來日能歸於無形界之【 淨土 】及【 善修處 】內繼續修持。
此二地之修行處。殊勝無比尋常。亦非由筆墨能形容之。………..
亦是可在此續修而能解脫。且逍遙自在。免去六道輪迴之地。希望修學之士要好好把握。
( 於修道有成之後。成就之修者。能依規定內。自由出入他方世界淨土。參修遊憩。)
﹝若修士及網友。想分享修學經驗和問事時。請上 FB 加入『 張俊德 』既能交談。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到頭。終須自受。§
所有在。§● 心法門 ○§‧內所修學之法。修者要善用。並要自負完全責任。
切記於修法之前。先自許願。從今而後自身所有行為造作之《 §。身、口、意。§ 》。
皆合乎【 正道 】。並且對的才會實現。累世累劫皆是如此。只要是對的。
就不會改變。不然則不會實現。且自動執行。執行之後。就連自身亦不再改變也無法改變了。
不論誰。包括有形眾生與無形靈元。確定也都不能改變。就算自身被邪法控制。
及暗中設定…等。都無法改變。修者。只要依以上之【 願文 】立願。§。三次。§。時。
此願既立刻生效。既永不能變更了!
勸發此願是因法高之故。怕於日後修成會傷及無孤者。
而發此善願並可結無上良因良緣。亦可成為今生與來世跳脫三界六道輪迴之種……。
※ 以下為本人於修道期間。與魔對峙之方法。※
將與妖魔對峙之方法告訴大眾。他日希望能有所助益:
1.妖魔鬼魅精靈魍魎是一股無形氣體。若要應付。則能用『 心念 』對抗。
就是以自心「 也是無形之能量 」。發動『 念力 』反制。會讓它們懼怕。甚至受傷。
2.此又以有【 心願。德性 】之人等。力量更大。並會有一股《 §。浩然正氣。§ 》保護。
所以修行者只要堅心守正。久之必能戰勝妖魔。而找到對應之方。
就是用意念持《 §。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彌吽。§ ( 出聲默念皆可 )
想著當處發光。此時妖魔鬼魅精靈魍魎等。看到此《 §。光。§ 》時。
會立即的退開。但此《 §。光。§ 》之能量若退卻時。它們有可能還再會回來。
須耐心應付。若再加上持《 §。六字金剛大手印。§ 》此時威力更強。靜坐時與靜坐中。
( 可先持咒及打手印。能確保過程的安全性。 ※ 若會【 靈通 】者。要小心分辨其正邪。※ )
3.因為有「 耳通 」之人。它們會先講一些《 正理 》或《 佛法 》欺騙。再用『 動心思 』。
及似是而非之論洗腦。或利誘或恐嚇。或用車輪戰使其無法安睡。而讓你折服。
此時要堅心面對。否則它們必會食髓知味。一而再。再而三的予取予求。
又會讓修者擔它們的業。甚至於成為他們的魔子魔孫。及將修行人的【 功果 】強奪享有。
自己也將受【 因果報應 】。實在不值得。修行者【 該為者則為。不該為者絕不為 】。
以免收到妖魔控制。它們行騙手法非常高超。非一般能比擬。且會用邪法邪術控制人心。
4.修行者必定要小心冷靜應付 ※ 另一些對峙之方法。如用心念變化武器及法力等。
實在難全用語言詮釋出來。等有因緣再詳細敘說。先舉一二個為例……
如用心念變出:蟲。糞。用鬼嚇鬼嚇他們。火。水。刀。劍氣…..等傷害它們。
使其退卻。或用有形之法寶應對。全靠自心想像應對。
5.引氣對氣法:如當處邪法使其氣痛昏眩等。修者可用心念引至別處。
並於當下發出意念。念及在自身身上妖魔鬼怪等。相碰消失、受傷、該處發光彈開、
疼痛、氣耗、或可變劍氣刺傷、甚至於滅掉…等。如天界一樣。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皆由自心心念為主。因無形界亦由此心幻化。所以修者要善護此心念。
而對抗無形之妖魔鬼怪等。亦是由此心念體悟出各種變化應付。絕對有效。
但未避免傷及無孤。切記!切記!不能無緣無故隨意動念害人傷人及靈元。
否則自損其德。並將受罰。他日受罪受磨自負其責。
6.如常持用之佛珠。紅丹。或符咒………等相應對之。以退邪法及邪靈等。
但用以上之法時。未必免不慎傷及無辜。所以可先發一個善念。
《 。§。就是所作所為都是對的。對的才會實現。三遍。§。 》
此願也就是讓【 §。身。口。業。§ 】之所作所為皆對。並以此作為最高標準及目標。
如此就會產生一個約束與保護。就不怕日後不小心。
或無明起時而傷害到不相干之人事物。及無形靈元。
7.唸咒詛諸毒藥還著於本人。此毒與咒既會退回施法之人。使其受傷。不敢再犯。
8.若行修者。能真心行功立德。修身養性。且不與魔道妥協。更不貪不取不求。
並發。§。無上菩提心願。§。時。既可在無時無刻中得到《 正氣 》磁場暗中保護。
另有其他保護措施如下:
1.有形之符咒。法器。常修持之佛珠。
2.可用『 心念 』變化種種之兵器或法器等應對。
3.可隨時隨地改變。因為是用『 心念 』應對的關係。
4.功力強者可發動【 無形劍氣 】攻擊。可是不要亂對『 空氣 』或磁場內動念。
否則就會不小心觸犯無形界的靈元。為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並要對自己的行為舉止負責。
何謂靈語?作用為何?學此有何意義?又區分之層級為何?
每一區域又分出不同之語言。此是可自定的。用意在互相溝通之用。
如此之類。又稱當地之「 方言 」。又畜類及鬼道眾生。
甚至於『 無形靈元 』和﹝一切磁場能量﹞等。也會自然產生互通之能。
2.作用為何?除能互相溝通外。還可以免除被人偷聽。有其一定之隱密性。
另外還能透過『 靈語 』之傳達。產生『 能量 』及『 法力 』。
在修法和施法時。可衍生強大之力量。若能再搭配其【 法指 】。
其威力更不可思議。有此﹝法力﹞之後。
便可替《 上蒼 》行使一些【 職使 】。如化煞、除陰氣或穢氣等。
其餘則由當事人之修為等。再作區域事務分配。行使所有有形與無形之事。
3.學此靈語有何意義?如修行者。能在此世間上。先修學此區域。既可於命終後。
快速且容易上手。而免去修學此區域之多種限制。又學會靈語之後。
可透過此語言與。有緣之『 層次天 』溝通接訊息。
甚至於與【 天界 】較高之能量磁場。及【 無形靈元 】溝通與學習。
亦會在夢中等。傳授較高之法要。
4.靈語區分之層級為何?大概區分為:
( 1 ) . 一般靈語。「 各地方言 」
( 2 ) .【 地界冥府 】之靈語。「 非常特殊之靈語 」會拉長音…….
( 3 ) .【 天界界天 】之靈語。『 比較柔和優雅。層次越高者。意境更甚於前…』
( 4 ) .《 梵天 》之語。﹝此已是至淨化有修之士。言簡明且多用【 心通 】相應。﹞
( 5 ) .《 §。無塵界境。§ 》之心語。《 此為已【 §。證道。§ 】之聖者。
以無為之心語應對一切……
( 6 ) . 自然無為而為之聲…………無心語……………心印心………………….
認真修學一切。包括『 六度般若蜜 』。如持經、唸佛、佈施、積德、修心…..等。
慢慢累積所有的能量。再將此能量轉換成開啟靈語之動力。
有時修學之人。會自動打開啟動靈語。及其他特殊功能。
但有時則須因緣成熟時才會打開。
或經由得道之人或修行德性高者驅動開啟此功能。
另一種為身附使命者。則由【 宇宙能量及磁場 】開啟。
原則上是要因緣及能量等俱足時才有辦法打開。
快速修法。就是修持。§。六字玄功。§。功法。
﹝中庸﹞
§ § § §
菩提本無樹, 身是菩提樹,
明鏡亦非台; 心如明鏡臺;
本來無一物, 時時勤拂拭,
何處惹塵埃。 勿使惹塵埃。
§ ( 空 ) § § ( 有 ) §
。§。自性明珠。§。
。§。明珠非明珠。心願德慧合。§。
。§。此為無塵性。亦非有枷鎖。§。
。§。累劫不增減。當下自能昕。§。
。§。夜夜不點燈。處處能自明。§。
。§。由何得此珠?塵埃自凋零。§。
。§。修心修德性。真心來相印。§。
。§。心願德慧圓。此珠伴君行。§。
。§。張俊德。§。
譯解:
《 神秀大師 》偈曰:
§ §
身是菩提樹, 【 自身身體是修持的因子。如同可遮蔭之菩提樹一樣…….
心如明鏡臺; 【 心亦是如此。好像是有框架清楚的鏡子一般…….
時時勤拂拭, 【 要能常常修持及反省。不讓欲望來干擾牽動身心…..
勿使惹塵埃。 【 並且要遠離放下一切無明之障礙……直至塵盡。自性光現。…..
§ ( 有 ) §
《 惠能大師 》偈曰:
§ §
菩提本無樹, 【 自身之心。如水中沒有月亮之月亮一樣……..
明鏡亦非台; 【 又如人之心。有其思惟構想卻不見其形……
本來無一物, 【 此從始至後。並非真有一物之物可得……
何處惹塵埃。 【 到底曾幾何時。此光之明亮因那來之因緣而起無明之塵…..
§ ( 空 ) §
《 茶陵郁禪師 》偈曰:
§ §
我有明珠一顆,
【 我自身中有一顆從無始以來…。既不生不滅似夜明珠一樣。不點自然明的明珠…
久被塵勞關鎖;
【 經過不知多久的時間。由因緣及自性造作之延伸。讓五欲六塵之無明覆蓋及牽引…
今朝塵盡光生,
【 如今而後。業緣之緣已全了…。由心願德慧之行持…。自性心光由然而生…..
【 另解:因業消緣已…。光現而我執無明既破。稱之『 眼明之人 』……
照破山河萬朵。
【 此明珠已顯。待更弘光普照。利益一切眾生。使其光明。自亦逍遙自在…..
§ §
。§。心法門。§。見性論!
§
心本心上心。心上亦非心。
今且入原心。此心心明心。
。§。心法門。§。明心論!
§
心本心無心。無心心亦心。
(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上面詞句
今付無心時。心心何曾心。
(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上面詞句
﹝萬法由心生。法等於心已﹞
﹝心喻為真空。法則為妙有﹞
【 封靈蓋 】
對於一些由外靈甚至於妖魔鬼怪等干擾者。
可至。§。心法堂。§。內處理。
將此功能封閉移除。使不再受外靈等干擾。
或教導如何應對。
﹝完全免費﹞
另若修持者本身身上因修持之關係。如會靈、靜坐、遊山入水玩憩。
或心思招感、因緣際會、冤親債主追討。和孤魂野鬼、及遇意外死亡之魂、
或山精魍魎、祖靈附體、嬰靈纏身、動物靈附著、煉法、持經、
法會……等。一切無形靈元附著不離開時。
將會對修持者肉體產生負擔及不適之狀況。
也會間接或直接影響到自身運勢。亦會使自身磁場混淆。
包括家庭、事業、財運、婚姻、健康、運途、氣場、心態等。
則會漸漸的薄弱消除殆盡。盡而產生後續的種種不良情形發生。
今修持者。能藉修持。§。六字玄功。§。功法。
啟發﹝法指﹞﹝氣動﹞﹝真言﹞﹝咒語﹞﹝能量﹞﹝法力﹞…等。
解放堆積在肉體上。或有形物體上中。所有一切之靈元。
讓它們由此得到解脫。不再被束縛在該區域內。
因為無形靈元是會尋找肉體及物體附著修行的。
不論是何種靈元皆是如此。但也因為一層層之附著。又互相牽扯。
有時無法抽身。就會被拘限在該處不得自由。….
今可修學。§。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吽。§。
就可幫助自身及他人。更能幫助更多的無形靈元眾生。
福安!
========================================================
1.何謂:﹝緣起性空﹞?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答:因緣之下不執著之念。稱作:『 緣起性空 』。 ( 自然反應 )
↓
也就是因緣和合時的起心動念。其心與性是沒有分別心及執著心的。
若是於自心無意識狀況之下。所產生的自然思惟想法。是不須擔到任何責任的。
因此是自然而然…。但於起心後第二念之延續。不論是善惡之念。
則須以『 意 』業論定之。造作後更成定局或變為定數定業等….。
由當下之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判斷其嚴重性。
﹝『 心 』為本體。自性之念 ( 心 ) 。『 性 』為第一念的心。衍生成後續之個性。﹞
========================================================
2.何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答:明白清楚覺知自心之起伏。並觀察洞悉了知自心之本體。
且看見觀察到自身的心性及個性。努力行持至圓滿究竟時既能成就佛道。
﹝又要如何修持到能覺知自心之起伏?及可觀察洞悉了知自心之本體呢?
且要用何種方法何種心態行持。才能進道上昇達到成佛之果位呢?
========================================================
3.如何達到『 不退轉之境界 』?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答:修行之人若要達此『 不退轉之境界 』。一定要俱備【 心、願、德、慧 】之德性與修為。
才能跳脫『 三界 』之氣缚。缺一不可。猶如鐵要煉製成鋼。
須要時間及火的粹煉才能保存久遠。修持之人若真要【 法身 】永久存在。
定須要更多的薰陶才行。又如《 道家 》之修煉法。
將【 天地 】及自身『 精。氣。神。性。靈 』等之氣融合。
再和物質能量粹煉提昇。讓所謂的【 真性 】【 靈性 】【 元神 】長存一樣。
本人奉勸修學之士們。於修持道路中。切莫磋跎怠墮。要『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修學。
免只修得未來福慧而已。甚是可惜。
========================================================
4.佛教中的『 十二因緣法論述 』!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心中有心亦一心
千頭萬緒緣接緣
前心後心心緣心
成佛為魔不二心
﹝只在一心或一念上。並非有二心或二念。﹞
【 心中有心亦一心 】:
﹝每一個人就只有一個心。何已?因自身中只有『 真空 』及『 妙有 』。
『 真空 』:是似如如不動之心。而『 妙有 』則是一念之心而已。為何只有一念?
明明就是有很多想法?一直浮現腦海中。為何只有一念而已呢?
原因是在於。若是如如不動之『 真空 』通常比較能了解。
但對於『 妙有 』則尚須意會思惟。『 妙有 』?是心起心動念之心念。
由一念心起浮後。又接另一個念頭。由此相續不斷。
快速的一起一滅。而產生心念。及所謂的『 千頭萬緒 』。
但此其實皆是【 一念 】也就是一心之念而已。只不過是經由一念接一念。
反覆陸續湧上來。若是用科學儀器。則能偵測出由電波發出之頻率而得驗證。
由此能得知。於自身身上。只存在如【 陰陽魚 】中之黑白二氣。
『 黑 』:如妙有及心念。並不分好與壞之分別。
『 白 』:如妙有之性。如如不動亦未常顯已。但卻不代表祂是真真不動的。
只是與其『 妙有 』來說。只是更祥和安靜而已。
此【 陰陽 】二氣。如同『 真空 』『 妙有 』一樣。雖能達於最高層次。
但只是【 太極界內 】。未能跳脫【 三界 】【 六道之輪迴 】。
從古至今。很多修行者。皆於此而錯認定之。甚至於《 釋迦牟尼佛 》亦只是修至於此而已….
由【 十二因緣 】為例。﹝無明緣行。行緣識。………生老病死。﹞
若只言【 無明 】。卻無談論到【 明覺 】時。既是偏著一方。
只止於【 善行之空境 】的境界。非真正達到《 §。本原。§ 》。
因為從最初之始。應為
( 明覺 )
《 §。本原。§ 》→ 《 §。緣。§ 》→ → 【 緣行 → 行緣識 → → →………
( 無明 )
《 §。最初之初。§ 》是無分別的。但經衍生後。才會由《 §。緣起。§ 》而有所變化。
若以【 十二因緣 】兩者圓形之應化顯示。則《 §。緣。§ 》字應擺放在此圓中心處!
【 無明 】與【 明覺 】亦是猶如兩儀中的『 黑與白 』。黑為無明。白是明覺。….
前本人以有針對此事略作分析。但卻也被人質疑批評。
又何一位修士談其《 釋迦牟尼佛 》當時之境界。也曾論及於此…..
現由以上論點得知。真正除了【 真空及妙有 】之外。尚有一真。
此真既是一切心之《 本心本原 》。若能見得於此知其於此。悟解於此者。
方能稱《 §。悟道、見道、得道。§ 》。真正之解脫不退轉者。
此緣本原源﹝《 緣 》起而後才有【 無明 】及【 明覺 】之心念。唯取決在《 §。心。§ 》。
緣起生陰陽﹝此《 §。心。§ 》能顯現【 十法界 】及【 所有一切淨土等 】。
陰陽生萬象﹝所以稱之為【 一心十法界 】【 萬法由心生 】…………………….﹞
輾轉延不息
上古之《 法 》有誤……。於今而後。必會有新的契機及應驗。…………….
《 此緣本原源 》原源上亦須持修。因還有更高之層次修為心境……..
主題:§。十二因緣。§ 補敘……
是。§。自然緣起…。§。而衍化生成。
直至後來。才被『 無明 』覆蓋。而緣於行。行緣於識…
( 陽 ) ( 明覺 ) ( 戒。定。慧 )
《 §。本原。§ 》→ 《 §。緣。§ 》→ ( 上下各有 ) → 【 ○● 緣行 → 行緣識 → → →….
( 陰 ) ( 無明 ) ( 貪。嗔。癡 )
§
此才是真正的原始之因緣…..。非只有 ( 無明緣行開始……) 亦是 ( 明覺緣行……..)
此是由《 §。最初之初。§ 》時。猶如一張《 §。空。§ 》的因緣……。
之後要變成【 黑色 】或 【 白色 】的紙或是靈元。或是人和樹木及一切切……等。
皆由當事者之『 因緣、環境、習性、天時、地利、心態、變化….』。
而產生不同之﹝因緣果報﹞﹝宇宙、虛空、大自然、天地、萬物萬類、包括人類﹞。
所以此論是佛門著【 空 】修持之論。無法真正達到《 無生法忍 》之解脫境界。
請讀者正視此問題。因為此牽涉到《 佛經 》內一些內容是否屬實或正確!
§
孟子曰:「 人性本善 」,荀子曰:「 人性本惡 」。
「 人性本善 」屬「 明覺 」。「 人性本惡 」屬「 無明 」。
那﹝不善、不惡屬【 中庸之道 】﹞…………….
空 → 中庸 ← 有 。三者皆非真正解脫之道…….
唯達《 三輪體空 》之境才是見《 道 》。放下《 三輪體空 》之念。
才是達於。§。不退轉之境界。§。永世長存逍遙自在解脫。
原出自性無分別
緣起緣生亦無分
何來無明緣起緣..﹝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陰陽相應本自然
著而不放心自缚
一朝覺起無無明
全體放下自然心..﹝平常心…
此心心若太虛境
無生無滅自然行……..
§
========================================================
5.何謂:『 無相念佛 』?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張老師
§
念佛念佛念自身佛
修煉修持修本原心
明覺當下無執無著
一心一意契入真常
§
『 無相 』:沒有執著一切萬法萬象之意。
意指沒有所求而以『 念佛 』為﹝所有緣﹞的功法修持。
並且達到【 真空妙有 】【 §。三輪體空。§ 】自自然然之境界。
修持者。不執著有個「外佛」可求、可見、可依慰….。
只以『 自心自佛。他心他佛。自心自靜。自心自修 』為本。
不假一切。不求一切之感應而清淨念佛。
謂:『 無相念佛 』。
========================================================
6.何謂『 念佛三昧 』?及何謂『 無相念佛 』?
========================================================
§
念佛念自性佛。此佛亦是彼佛。佛佛皆能相印。
三昧本是無著。自然應對無為。身心靈皆清淨。
§
『 念佛 』:
念者是何人?此﹝心﹞是也。《 佛 》是知行圓滿大成就者。『 心 』行一切法門功課。
無著世情及求未來之福德。於修持及日行中。能安住自心並覺察於當下。
且《 不動如山 》。此為真正的【 三昧 】。不論『 念佛 』『 靜坐 』
『 抄經 』『 持咒 』『 讀經 』等。皆可進入此《 §。不動三昧。§ 》。
以此為念佛之心。而『 無相念佛 』亦由此產生。
由修者。自心﹝心、願、德、慧﹞功力等稍作區分。……
§
時明時覺依自心。緣起業感當下性。修行修心修自性。萬法一理無際分。
§
========================================================
7.《 大般若經 》云:
一切法無所為……( 空境之心 )
畢竟空不可得…………..( 著空之情 )
========================================================
§
無為真空顯妙相 → ﹝真空妙有本自相應對…﹞
究竟涅槃心不著 → ﹝已達圓滿究竟但卻不執著…﹞
法入心出如如性 → ﹝新知之法及心出之念。衍生種種自然之性情…﹞
得而非有自然行 → ﹝得到之後亦如平常。非有此物。而是轉念而已。其實是很自然的…﹞
§
譯:修行之心已體悟真空妙有的真理。並由力行使其『 心、願、德、慧 』圓滿。
又經不斷的發心求知修持。更可使自心念能繼續活躍。本性亦會相容增長。
得與不得。其實已不再那麼的重要了。於日後天真本性。自為而為之已。
=========================================================
8. 禪宗偈:『 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
§
內外不住。來去無心。
心無其心。明覺當下。
§
是誰既是誰…..???
張家張家心 ( 佛 )。
李家李家佛 ( 心 )。算算一家親。
親上親。業猶須自清…………..
§
。§‧心法門。§‧ 覺行居士
=========================================================
§
空無定中顯。此心非真心。……( 幻境 )
一切真實法。有無似虛實。
於法有所見。應化顯真常。……( 時間 )
彼則無所見。空有不留心。
§
無心則見心:那請問?一個達無心之人。此人就真能見性或得道了嗎?
若是如此。豈不就是滿街的成就者了。因修禪定及用法之人。
能入真空真定。或用法入此境界。但卻不能跳脫三界及六道輪迴…..。
空無定中顯。此心非真心:因此所修學當中。不論現況或定中。皆有魔障阻礙。
有者會自顯其幻境。修行之人。要特別注意於此。切莫執著於此…..。
一切真實法:所有真正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之方法。
有無似虛實:此法之應對。亦只是依當下自然而為之。霎那衍生及變化。若有若無。
如杯盛水。如燈照映。真空妙有顯化於其中……。
於法有所見:對於萬法之顯。不論何法或人事物。好像真的有此現象之產生……。
應化顯真常:但真正能常存不滅的。恐怕只有『 時間 』與『 因緣 』。
因此二種才是不變之《 真理 》。只有真正修行。§。得道。§。者。
才能脫離此二者及氣數之拘限。逍遙自在。不再六道輪迴……。
彼則無所見:對已放下或心念開闢之行者。則不見他人之過。或不再執著一切了….。
空有不留心。也就是能達到﹝真空妙有﹞之境界心…。
【 如連「 定數 」要命終之人。皆能以修行及行功立德而改變。】
所以『 不昧因果 』。應改為《 §。不昧因緣。§ 》方為正確!
因若《 菩薩 》:『 不昧因果 』……﹝為三界內之菩薩﹞
************************************************
【 若《 菩薩 》知其『 因果 』。也就是了知一切『 因緣果報 』。能安住其心。
並不為所動。此既稱之為『 不昧因果 』…。】
不如說《 菩薩 》:【 不昧因緣 】才最恰當。…….﹝是出三界之菩薩﹞
***************************************************
【 何謂如此稱之。《 菩薩 》﹝不昧因緣﹞才是最為恰當呢?
因為此之【 因緣 】。乃是指了知其出【 三界 】之真正因由…。
所以稱之為《 菩薩 》﹝不昧因緣﹞。亦因『 因緣 』會變化無窮盡…..
而『 因果 』。則又是定論。也可能會因修持。而產生後續變化。此《 菩薩 》。
只能安住。且不為所動。只知其顯象之因緣果報。而細微之因緣。
則尚無法窺視清楚…..。所以才有如此之分別。】
========================================================
﹝性地生心王。心為萬法師。心滅心師滅。方得契如如﹞
========================================================
§
性地生心王
性由心生觸緣生其各種性。此萬緣萬性當中一明覺心。以此為尊。
稱之為﹝心王﹞。﹝心王﹞有主。萬性朝宗。定於明明也。
心為萬法師
性既是心生。萬法亦由心化。此性與萬法。一理二分同根本處。
﹝心王﹞如師。一聲令下。學而從之。
心滅心師滅
此心不動如初。如﹝心王﹞安住當下。覺而不迷。處之泰然。
萬象萬緣皆泯。如如不動之地。
方得契如如
由此契心中之原。自明其心亦自顯其光。明覺當下體合自然之境。
§
========================================================
12.﹝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
無空無心境
﹝應無所住之意…..
當處有真意
覺地情緣起
﹝而生其心之意…..
不留一點心…
§
譯:自然無心而處。緣起應其心……….
§ ======================================================
為何古時之高僧及大修行者。會因聽到一偈或一個聲音。甚至於跌倒就開悟?
======================================================
就因為是﹝心。願。德。慧﹞累積到一定之能量而自然就會了解和開悟。
亦是業障消除後。無業一身清所至。自心既能明覺產生智慧。
人修行不論收穫只問耕耘。當因緣成熟時。自然開花結果。自享其福。
=======================================================
。§。六字玄功。§。
持六字大明咒。每天約十五分鐘至三十分既可。主要是要充電。電足之時手會抖動。
此就是氣已充沛之現象。身上會有電流通身的感覺。並且會發熱。
像是烘暖氣後之感受。亦會覺得像洗三溫暖後一樣。很舒暢….一試既知……….
※ 修持之方法 ※
要一個字一個字不急不徐的清楚分段的持唸下去。當此六個字連續不斷的持唸時。
眼精一定要張開。才不會昏沈。 且須保持明覺。並且要發出聲音。
以能聽到自己的持咒聲為準。 同時亦要隨時注意自身之起心動念。
不要被外力因素影響而中斷持咒。呼吸亦須自然平順。 若被干擾而影響之時。
切記要馬上再把心放在持咒、及呼吸身上。耳朵亦要聽自持咒音。
以此三個【 所有緣上 】。作循環依續而修觀之既可。
持咒音 → 心之起伏 → 呼吸順暢上 → 持咒音 → 心之起伏 → 呼吸順暢上 → 連續…..
此修法能達一舉書數得之效能。如心靜、心通、明覺度與專注力增強、
更高之境界能至心解脫之境界、且加修心法。及閱讀修學經書後。會常法喜充滿。
跳脫生死輪迴亦由此而悟。§。無上心法。§。希望修學者。
能好好把握此修持特殊之因緣。福安!
記著第一個字讀音為:﹝恩音﹞。
若持咒時。有特殊狀況發生。可趕快電話聯絡。
0919-252-145 ( 02 ):2280-8857 張老師 新北市三重區力行路2段130巷7號4樓
﹝出 ( 三和捷運站 ) 1號出口。左轉「 全家超商 」旁巷子進入。沿公園旁至『 義天宮 』。
再行走左邊巷子直行。越過紅綠燈走到對面「 上好 」藥局後面巷內。共約8分鐘。﹞
本人會儘快為修學之士解答回覆。
※ 切記。修持者要於自修三個月後回。§。心法堂。§。
內『 調氣 』、『 進階… 』及『 心得分享 』。※
§
修持整套基本功法時約一年。
包括﹝持咒接能量、法指、氣動、靈語﹞
至於﹝心法﹞﹝德行﹞﹝願心﹞﹝智慧﹞則由修持者。
自悟自修自行自發心而成。
§
又如何透過『 靜坐 』的方法。達到『 修行 』之目的?
《 大寶積經 》云:
“ 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垢,至道鮮潔不受塵,有解此者成大道。”
1.可散坐、或盤腿而坐皆可。( 雙盤單盤皆可 ) 眼睛要閉著及三分眼皆行。
只要在清淨的地方既可。至於能擇一處安靜的地方最好。若無此因緣及地點。
則以安住自心。不為所動。或可成為訓練之所有緣。此亦是開放式之修持法。
既不要怕吵。由此訓練耐性及定力。靜坐之時。切記昏沈之時莫坐。以免徒勞無功。
又飽食後不坐。免得氣鬱。生氣或煩事太多之時勿坐。除怕岔氣外。
另因會養成亂神用事。既是心不專而習以為常。日後則須要再花更多時間調回來。
2.又修行者。透過『 靜坐 』之修練功法。能讓自心心靈平靜。
且可使身心免疫系統提昇。對事情之判斷力增強。亦可達健體之效。
若是能於此用真心修持。甚至於會有所謂的特異功能出現。
如心通。能知他人之心思。及觀『 三世之因 』。如眼通。可觀無形界殊勝之境。
如神足通。能借法借電移物及瞬間位移。如宿命通。能查『 三世因果 』之緣。
如天耳通。能聽到無形界之聲音。及特殊聲波及音律。( 其六通亦分層次高低 )
如漏盡通。自心明覺。心開意解。能了知一切經文要義。達圓滿妙境者。
【 得自在解脫心 】。在行功立德修身養性。至究竟圓滿三輪體空者。跳脫三界。
免去六道輪迴之苦。
3.靜坐之時。心能內思惟。思惟教義事情等。亦可放空無思無想。又能以意念導氣。
訓練專注力。或冥想出入之過程。所用功之法。若不同時。則往後成就之術法。
則會不近相同。修者。當明其要意。主要是求其【 心靜解脫 】為主。術法次之。
若靜坐之時。顯其異象時。要以平常心觀悟之。切莫執著。否則恐入魔境而不知。
4.。§。靜坐之功法。§。
先靜心安坐。手握。§。六字金剛大手印。§。心默持。§。§。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彌吽。§。數聲不等以確保靜坐平安。
一.則先觀其呼吸順暢淨氣。二.則觀身體周遭氣流及跳動。
深刻感覺皮、肉、筋、骨等。從粗至細甚至於透徹內部之器官等。
由此修之。心則更加敏銳。能先知。而趨吉避凶。或心通。或自在。或清明….。
三.則注意自心之起心動念。清楚覺察到心之浮動及念頭。
而後再收心於『 所有緣上 』。亦是觀其呼吸。後觀其身觸感受。再則觀自心念。
如此而行持不斷。不論自身思緒。安住在哪個『 所有緣上 』。
皆須保持﹝明覺心﹞。這就是靜坐時之重點處。一心 ( 體 ) 三觀。
很快就會得到效益。自身能量亦會不斷提高。不可思議。
注意呼吸 → 自身觸感 → 心之起伏 → 注意呼吸 → 自身觸感 → 心之起伏 → 連續…..
可防邪靈入侵。確保靜坐安全。而後再依上述《 修心 》。﹞
第四種修持之功法。只要修者保持明覺心及正念。
確定不會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