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注音符號教材設計與教學經驗分享
趣味性注音符號教材設計與教學經驗分享 –劉桂蓮
前言
去年我送走在中文學校十多年最高班的學生。因有要進碩士班的,有交換學生去台大的,也有要去他城讀大學的,最後只剩兩人,只好依依不捨地「停班」,並告訴那兩個愛將,等我找回幾個舊生重新開課。但!中文學校的學生,尤其是大的學生,離開後再回來的,真的是少之又少。於是我管著教務、編著圖書、當著代課老師,過了幾個月。
九月開學時,學前班又多了幾個新生。本來就是年齡、程度層次不齊的學前班,學校為了招多新生,將招生年齡降到四歲;因此,學前班的學生必須重新整合後,分出學前二班(比較大的學生)來,開始要教注音學寫字了。
那時,我沒班級,理應我接,但近二十年沒教過那麼小的小朋友,而自己也已是阿媽級的年齡,要對著那些小蘿蔔頭,唱唱跳跳,著實躊躇不已。於是,就去問學校中最年輕,而我覺得又很有童心的大班老師交換來教,結果回答是「不」!原來,童心愛心是一碼子事,教小朋友又是另一碼子事,最後也只好硬著頭皮接任了。
接下來,我好忙…
腦筋忙!思索不能像以前剛在中文班教注音符號時那樣,只會按部就班的ㄅㄆㄇㄈ下去,時空不一樣了。因此,東想西想。
眼睛忙!常常在網上看有關注音符號教學,找圖畫、卡通圖片,整天跟貓阿,狗ㄚ,花ㄚ打交道。手也忙!將下載下來的圖畫、圖片,剪來剪去,貼來貼去,也寫來寫去。
嘴巴忙!得空時,就阿婆,阿婆,ㄚ ㄚ ㄚ。帽子,帽子,ㄇ ㄇ ㄇ。
ㄅㄚ ㄅㄚˊㄅㄚˇㄅㄚˋ , ㄩ ㄩ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