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30-0504 第九週週記

漢城華僑小學教育實習

實習生週記

實習教師:   林家任    系所班:    應華三     

實習期間: 20118      2012
 7

第九週               2012430日 至 201254

實習項目

實習內容

教學實習

備課進度:
(1) 一年級會話班教學
教材:唐詩教學「春曉」
(2) 二年級作文教學
教材:看圖寫故事()

行政實習

(1)訓導處實習

(2)春季旅行協助

與實習相關重要事件記錄與觀察

1.一年級會話班教學:

   本週進入第四首詩「春曉」。
唐詩課程已經持續約一個月,目前計畫等五首詩全學完後,藉由每週的朗讀時間上台表演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看,在朗讀時,會搭配一些生動的動作,增加表演的可看度。

2.二年級作文社團:

    本週作文課是看圖寫故事,第一堂課是讓學生自行畫出四張圖,其四張圖必須是有關聯、有順序的,第二堂課則是讓學生練習把故事寫出來。一開始,我有點擔心學生會寫不出故事,不過令我意外的是,大部分的學生都寫得不錯,甚至還有學生寫了兩面。

3.進班實習:

    本週是由我上台教學。備課時,其實我還蠻掙扎的,因為我們被分配到的是略讀課,月考不會考。在詢問過三年級老師的意見後,他們建議只要讓小朋友了解本課每段的大意在講什麼即可,所以我會在句子還有段落大易上多加強;至於生字的部份,三人的小朋友很乖,在上課前都會先在家查字典,然而,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小朋友雖然查了字典,卻不知道茶的字詞的意思為何?在看完幾個小朋友的課本後,我發現原因在於字典裡解釋單詞所用的詞語也很難。例:「形象」的解釋是「由一個人的內涵休養所呈現出來的風格與特色。」期中「內涵」、「休養」、「風格」對學生而言又是新的生詞,學生如果又努力不懈的去查這三個生詞的意思,勢必又會再生詞解釋中看到更多沒學過的生詞。要如何改進這種情況呢?我有兩點建議。第一點:「多閱讀課外書以增進詞彙量」小朋友在課餘時間,應多去讀書館閱讀書籍,因為是在閱讀,在沒有課業壓力下閱讀,學生能在無形中吸收許多課外學不到的知識以及生詞,對學生學習語言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點:「查字典後,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這點也非常重要,試著用已知的詞彙去解釋,若解釋不出來,表示對此生詞還不熟,可以詢問家人或老師。不過,說真的,要一個小學生做到以上兩點,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才會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解釋生詞。


   
整體而言,我認為本週上的情況不太好,倒也不是準備夠不夠的問題,我想了很久,我認為是師生的默契不足,在上課時,每當我問問題的時候,舉手的就都是那幾個小朋友,而且我覺得我營造了一個很詭譎的上課氣氛,相信小朋友心裡也很納悶,這個看都沒看過的老師,怎麼會忽然來我們班教我們國語?因為去年三年級實習時,我不是在三仁,所以對師生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觸,全班應該有4/5的小朋友都不知道我叫什麼名字也因為沒有看過李老師上課的方式,所以我必須花時間去培養彼此的上課默契,像是第一堂課,我試著用分組的方式去吸引學生舉手發言,但是成效不佳,因為三仁本來沒有這個習慣,之前祈葦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沒有使用分組的方式,所以我個人認為,要在短時間(一週)內重新建立另外一種上課風格,似乎有很高的難度。


    
下週還有兩天的課,希望能夠以更輕鬆,讓學生更好吸收的教學方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