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週實習日誌

    實習的最後一周我們三寶壟市見另一位會長,行前據會長所言,那位會長也很積極地想招攬像我們這樣的實習生到該地的學校去,可嘆門路不多、資源有限,聽到我們來到巨港的消息,一直希望能夠請我們擔任實習派遣的橋樑,在會長的邀請下,我們前去了解當地的教學情況。

    該校學生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我們有前往高中與小學初年級的教室進行教學觀摩,其他則礙於時間關係與課程安排而未能了解。該校主要是使用中國的課本,雖有以正體字的課本為輔,但實際教學仍是以中國出版的課本為本位。該校的課本內容具有相當的多元性,課文內容涉及文化、文學等中華背景知識,既有深度,也有難度。據我們了解,目前學校的華語教師皆是印尼中文系畢業的,並無母語為華語的教師任教,雖然我們與本地老師的溝通順暢,但實際教學環境中,教師的發音確實還有待加強,不過大致上並無大礙。該校教師為數不多,因此師資缺乏,僅僅一位教師,即可能需要教授國中到高中一年級的所有中文課,在學生程度上或教學資源上,都是對教師的一大耗損,而且該校的教師似乎有流失的傾向,所以如果能夠建立起實習生到該校的來往,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仍能為該校注入活水。

    該校的教學在我們所觀摩的兩堂課室中,活潑性與互動性不低,不過仍偏向傳統式教學,但學生的配合度高,且會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譬如老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唸讀生詞與句子,學生會主動互相督促,並向老師提問,在問答之中還會有一些趣味性的話題,減緩中文學習環境的課室壓力。縱使教學性質近似傳統填鴨式教學,課室的活絡氣氛與有效率的互動,我認為在一定程度能彌補傳統刻板教學方面的不足。另外,該校的中文課時間少,一周一個班級可能僅有一到兩堂的中文課,在時間上確有不足,但根據該校表示,也無法釋出更多時間,除了師資不夠,教學資源有限也是一大阻因。此外,華語在當地也並非是熱門到足以延長時間的科目之一,種種因素下,學生可能得在課外付諸大量的心力與時間才能達到流利的程度,加上印尼的華語資源有限,即便課外自行蒐羅學習資源,也未必能有效地使華文進步。憑之前在巨港的經驗來假設,很有可能學生也不曉得有什麼好用且有效的資源可以使用,畢竟網際網路在印尼仍非一種普遍使用的學習資源,使用網際網路促進學習的可能性也會大幅降低,然實體資源的有限更是阻撓了華語學習的進程。

    雖有種種困難,但該校的硬體設備與課室環境尚臻完善,身為老師應當有足夠空間,能發揮一己的教學能力,期盼之後該校的華語師資問題能夠得到紓解。在實習最後一站,見識到不一樣的華語教學之面貌,除了感到欣穎,還有感恩,正由於有了種種的經歷,才讓我們不虛此行,以實習生的身分,學習到不少課室外的實戰經驗與教學行政上的運作情形,相信此次實習能為往後的教學奠基,更是重新省視自己,精進能力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