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6/25~7/1)

 

第二週我們開始密集地上課。文化班的課程安排是早上上中文課,用的課本是《發展漢語》,接著上會話課,用的課本是《初級漢語口語》。一開始拿到課本時,我非常不習慣,因為都是簡體字與大陸用語,有些地方很奇怪,和我所熟悉的用語很不一樣,真的十分困擾,但沒辦法,只能自己多花一點時間熟悉課文內容與準備教材,上課時適時補充ㄧ些兩地(臺灣與大陸)用語的差異,讓學員們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上週的第一堂課,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班級進行了認識彼此的活動,請他們在白紙上寫下自己覺得華語最難與最有趣的地方。下課後,我們幾個老師可以交換看每個學員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學習難點後,就可以安排適合他們的活動。有不少學員都覺得漢字很美、很有趣,於是在這一週我就找了幾個有趣的漢字跟他們分享,例如「招財進寶」的綜合字,一開始學員們看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學的是簡體字,只覺得這個字像畫畫兒一樣,我把這個字拆解並說明以後,他們都覺得十分有意思,所以我認為可以讓他們多接觸正體字,不ㄧ定讓他們學會寫,但至少可以多多欣賞正體字的美。學員們從零起點時就是學簡體字,所以他們大多看不懂正體字,上課時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寫簡體字。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要寫出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常常要查字典,非常地不便也花時間,所以在教課前我會練習寫一些補充詞彙的簡體字,免得在臺上尷尬。有機會我也會讓他們看看正體字。文化班分三個班級,而我們有四個人,所以我們採輪流上課的方式,每個人都會教到到不同程度的班級。「至真班」程度最好,聽、說都沒問題,語法頗正確,寫也還可以;「至善班」程度中等,聽、說尚可,語法需加強,特別是語序;「至美班」程度中下,聽、說尚可,很愛說話但音調需加強,語法和寫都要再加強。每個班級不僅中文程度不同,個性也很不相同,所以要配合每個班級設計不同的上課方式與活動。例如至真班較安靜,上課會認真抄筆記,也因為程度較好,所以會問些難一點的問題。上他們的課就不太適合進行活動,而是要補充多一點詞彙和語法;至善班喜歡說話,上課勇於發表意見,所以我會讓他們多說一點話,和同學彼此練習對話或是和老師對話,並適時糾正他們的音調及語法;至美班比較好動,又愛說話,帶活動是最能吸引他們注意的上課方式,大概上了十五分鐘的課就會穿插一個綜合活動,讓他們應用。某天早上我幫一位老師代至善班的課,他讓我糾正學生的發音,方式是讓學生一個一個上台唸課文,念錯一個字就要罰寫一行,有一位學生因此要寫好多作業。這個方法的確會讓他們記得漢字與發音,但難免有點死記硬背。背過了一課,到下一課時就忘了,而且他們雖然記得漢字和音調,但發出來的音還是不正確。我一直想該如何幫助他們的發音,才能讓他們牢牢記住,所以下週的課程我會多著重在音調練習,找出適合他們的練習方式。

這一週除了上課外,我們幾個實習老師也參與了ㄧ些活動。文化班的老師請我們包餃子給學員當點心吃,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桿麵皮、做內餡,以前的我雖然包過水餃,但都是買現成的皮包的,餡也是別人做的,沒想到我的餃子DIY初體驗竟然是在印尼!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做餃子皮,總共要做250顆餃子,桿皮桿得腰痠背痛呢!包水餃的時候,學員們都好奇地圍繞我們,他們似乎對這道臺灣料理很感興趣,文化班的老師及助理們也一起來體驗包餃子,他們都覺得十分有趣,也包得很漂亮呢!希望有機會也能讓學員們體驗看看!

週末佛院這裡有一個大活動──大自然之歌獨唱觀摩賽,每個學員要演唱這四個月來學習的大自然之歌,唱中文歌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又要唱得好聽、又要背歌詞,為求好的表現,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聽著mp3。我們在觀摩賽前三天也得知了自己要表演,我們為了避免在臺上出糗、忘詞、走音,可以說是日也練唱夜也練唱,都要緊張死了!還好到了觀摩賽當天,一切順利,大家都表現得很好呢!這ㄧ週過得十分充實,我們好像所向無敵一樣,什麼都能做,老師也很肯定我們,真的很開心。下週也要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