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週(7/16~7/22)

這一週是文化班課程的最後一週,也就是說我們即將結束在文化班的教學。在文化班最後一週的課程,我們希望能夠帶給學員們不同以往的體驗,所以我們準備了文化課──剪紙體驗,想讓學員們輕鬆一下,又能夠體驗中華文化。第一堂課,我先帶學員們剪「團花」,這對他們來說並不難,只要準備紙模,以及簡單示範一下,他們就可以自行操作了。有的學員做的速度很快,會要求我再做別的,幸好我準備了很多樣式的紙模,讓那些較早做完的學員們有事做。第二堂課,我做了「春」字剪紙教學,這是一個特別的樣式,剪出來的字是立體的,再加上中國結繩,就成了美麗的吊飾,學員們都很喜歡,因為有濃濃的文化氣息。我告訴他們如果自己的名字是對稱字,也可以自己設計名字樣式的剪紙。第三堂課,我教他們剪他們當地佛教特殊的標記──老母,因為這是一個他們相當尊敬與喜愛的符號,所以他們都非常樂在其中。文化課就這樣結束了,這三堂課下來我觀察到的是,他們很少接觸這類的文化課程,在這裡幾乎都只是學習語言,學員們覺得這樣的課程很新鮮,所以大體來說學員們都很喜歡這堂剪紙文化課。

    這幾週在文化班的教學狀況,我觀察到學員們普遍沒有語法概念,甚至搞不清楚詞性,縱使他們的程度已經可以正常溝通亦是如此。這裡的老師們在上課本時,只會帶過課文及生詞,直接跳過語法,語法是另闢一堂課教學,但一個星期只有兩堂語法課,對他們的訓練是不夠充足的。要進入深一點的語法時,解釋起來就很困難,只能請他們硬記下來並多多練習。我覺得在一開始就應該灌輸他們一些基礎的語法觀念,免得他們學了那麼久的中文,還是有很多語法錯誤,這對他們來說不是件好事,只會一直說錯話。下個星期慈容學校就開學了,我們特別到學校與副校長商討實習課程事宜,我們將會負責小學的中文課,用的是暨南大學的對外漢語教材。我們向副校長提到我們自己也準備了教材,是臺灣的《五百字說華語》(中印版本),所以他也為我們開了一堂五百字說華語的五年級課程。我之前都沒有教小孩子中文的經驗,尤其又是我們是既緊張又期待!小學生的程度語文化班學生的程度是天差地遠,僅是略懂拼音而已,師生溝通將會是很大的問題,在正式上課前我們必定得準備大量的教具與活動,以化解這種困境。    在商討課程事宜的當天,我們也被要求教導慈容學校的老師們語法,因為臨時被知會,我們什麼都沒有準備,所以這個臨時添加語法補習課就變成了分享大會,我們跟其他老師們分享了臺灣幼兒園及小學的教學情形與制度。他們似乎對此非常感興趣,副校長一直要我們說多點,這樣他們就能夠學習。副校長說慈容學校還在起步當中,很多制度、結構尚需調整,所以如果有好的制度,他們很願意學習。 

第四週(7/9~7/15)

    在這裡我們固定上的是會話課和語法課,我都會在前一天備好課、準備好教具。我們早上偶爾會被臨時通知要幫忙代課,這個時候我會覺得驚慌失措,擔心自己沒有準備好,無法教好學生!但經過一次、兩次的經驗後,我也不那麼手足無措了,就按照課本的內容教學,臨時想到什麼就補充什麼,這樣其實也是在訓練我們的臨場反應,一拿到課本就要馬上反應,而不要總是依賴教案上的流程。這樣下來,我的確不那麼緊張了,就是碰到難解的語法點時還是會慌張,我想,我應該利用空閒的時間好好複習語法書,加強自己的語法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我還遇到另一個關於語法的問題,因為顧慮到他們的中文程度,我會選擇較簡單的詞彙來講解語法,但講得簡單,就好像講得不完整;講得太難,學生又弄不清楚,讓我進退兩難。後來我試著多舉些例句,讓學生從簡單的例子中理出規則,他們就比較能接受。另外,我發現文化班的學生都很喜歡聽道理,或許是因為他們在這裡學習佛教的關係。某天上至善班的課時,有兩個學員拌起嘴來,互相說對方的不是,雖然只是些玩笑話,但ㄧ來一往讓我無法上課,我就和他們分享了蘇軾與佛印的故事,一個人腦子裡裝什麼,看別人就是什麼,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別人不好的地方,那代表著我們的心與腦子裡都是不好的東西,聽完這個故事,他們就安靜了,看起來非常同意這個說法。既然提及了蘇軾,我也順便提了一下他的背景與他的作品,等文化班的課程快進入尾聲時,再和他們介紹一下〈水調歌頭〉。
    文化班再過不到兩個星期就畢班了,學員們現在正密集地練習畢班晚會表演,老師們也請我們ㄧ同協助畢班晚會事宜。我們要幫忙修改學員的畢班心得以及晚會主持稿,定稿後,老師就讓學員們背下來,他們只花了三天就背下來了!雖然語調上還有些錯誤,但已經很值得鼓勵了!我真的十分佩服這些學員,就算是我們母語者來背,都不一定能在三天內背下來了,何況是非母語者呢,可見得他們真的非常努力!
這週三,我們起了個大早,五點半就跟著老師去逛逛印尼的早市,天都還沒亮呢!我們還一路走到了巨港的一條大河邊,這裡離佛院有段距離,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走到。這條河旁住了很多人家,老師說住在這兒的都是印尼人,他們在這條河刷牙洗臉、洗澡、煮飯,幾乎是仰賴這條河生活的。我們聽了非常難以置信,眼前的這條河多麼髒亂啊!他們竟然要這樣生活。老師說帶我們來這裡看看也是種新奇的體驗,看到這樣的景象,我們會更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用水的時候,會想到世界上有許多人無法使用乾淨的水,我們能用、能喝乾淨的水,應當感恩、珍惜並節約。回佛院的路上,天色已亮,我們與一個印尼人擦身而過,奇怪的是他直盯著我們,還停了下來,我們都不敢多看他,只是低頭往前走,還好他並沒有追上來,對我們做什麼事,在那當下我覺得自己的心臟都要停了。在印尼除了華人社區外的地方都要小心,什麼貴重的東西都不能露在外面,會有危險。這才發現我們真的被佛院保護得很好,難怪他們不願意讓我們自行出門,我們要出門都必須有佛院的人陪同,現在想想,我們既不會說印尼話又不熟路,的確無法獨自在印尼生存吧!如果說未來要長期在印尼發展、教華語,一定要先學會印尼話才行,因為他們的英文並沒有特別好,溝通上一定有問題,離開了像佛院這樣的華人體系,更要會說印尼話,才能生存。
    之前我們做過餃子給佛院的人吃,這週他們就教我們做印尼當地的特色小吃──Pempek(魚餅),長得很像餃子,做法也很像,在佛院做的是素的,葷的話是用魚漿做成的,pempek真的十分美味,回台灣後我大概會想念吧,所以我一定要學會做這道料理!這週我們還去打掃了新學校(慈容學校新址),因為尚未完工,還有點髒亂,但又即將開學了,所以需要人手幫忙打掃。看到學校之後,不禁讚嘆印尼華人的經濟實力,看起來真的非常舒適呢。看得我也好想趕快在裡面上課呀,愈來愈期待開學了!
    星期天,林會長帶我們去拜訪了一位台灣老師的家,她年輕時嫁來印尼,就開始了華語教學的工作,她說印尼很缺乏華語老師,有些學校的中文課都因為師資缺乏而被迫取消了。在印尼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教華語,只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指導,最重要的還是老師自己的意願!大部分人還覺得印尼落後,所以不願意到印尼發展。其實不然,印尼學校的硬體設備雖不比台灣好,但絕對足夠。會長也說了,在印尼的國際學校教華語待遇很好,有的甚至連食宿都不用擔心!他們希望能讓更多台灣老師知道,來印尼教華語的好處。他們同時也鼓勵我們能利用這三個月的實習時間多學點印尼話,老師說印尼語並不難學,利用一點空閒時間學習是可以的,雖然我們的目的是教華語,但如果能多學一種語言回去也算是種回饋吧。

第三週(7/2~7/8)

    來印尼已經邁向第三週,時間過得真的很快,經過這十幾二十天,我有一股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我們真的很幸運!被安排住在佛院裡,吃、住都不用煩惱,房間很舒適,三餐也都有人打理。帶我們的老師曾說過,住在佛院裡的每個人都是一家人,所以不可以分你我,不管我們的身分是什麼,都要共同維護這個家。理所當然地我們也要參加ㄧ些服務工作,算是回饋佛院。這個星期我們就跟著老師及學員們去到一個屬於佛院的礦泉水工廠,這個工廠還在搭建當中,快要開始運作了,所以我們要整理一下環境。一開始我們當然不太習慣,但是看到每個學員勤快打掃的模樣,我們怎麼可以鬆懈呢!在烈日底下,我們奮力掃地,偶爾和學員們聊聊天兒、開開玩笑,我在這裡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快樂,雖然累但心是滿足的。在這裡的每個人真的都很守本分,願意付出自己的心力讓這個家變得更完善。在這裡,我們要自己打掃廁所;吃飯時要謹記飯菜盡量不要剩下來;遇到每個人都要點頭問好、甚至鞠躬;為了更融入這裡的生活,中午我們也會跟著他們一起叩首燒香。我感覺自己愈來愈規律、有秩序,一切都在正常的軌道上,因此教書時也特別有精神!我想,在這裡的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們做事真的都神采奕奕的,也特別有規矩,包括學員們,這是我們另外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他們很懂事、很守秩序,所以我們可以很專心地上課。    這一週上會話課時和學員們有特別多話聊,因為我們愈來愈熟、愈來愈了解彼此了,學員們也對我在臺灣的生活愈來愈好奇,常常問我很多關於臺灣的問題,我也會藉此跟他們介紹臺灣,包括美食、生活習慣、旅遊景點,當然還有臺灣的生活用語,順便與課本的大陸用語做比較。我會盡量營造輕鬆的氣氛來上會話課,因為我不想讓學員感到有壓力,我想讓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到話。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及句型來設計會話主題,每一堂課都有不同的主題,我會先跟學員們分享,拋磚引玉,接著讓學員們一個個分享,他們聽過我的想法後,就會和自己的做比較,也就會有比較多話可以和大家分享。這週我在至真班補充了比較多語法,他們似乎比較喜歡老師多做補充,卻也會顯得比較疲憊,這讓我有些左右兩難,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有效地吸收。後來在某一堂課上我臨時補充了ㄧ些有趣的成語吸引他們注意力,例如「懸梁刺股」,當他們快要打瞌睡時,我就說說這些成語,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很有趣,就會恢復注意力了!這週末還有一個大活動──大自然之舞觀摩賽,來自印尼各地的舞團會來到巨港參賽,算是佛堂的活動之一。我們的實習夥伴之一──浩傑,擔任這次比賽的開幕演唱者,他要在幾千名觀眾前演唱,我們都替他緊張!當天他表現得很好,與會貴賓都很讚賞,可以說是臺灣之光呢!

第二週(6/25~7/1)

 

第二週我們開始密集地上課。文化班的課程安排是早上上中文課,用的課本是《發展漢語》,接著上會話課,用的課本是《初級漢語口語》。一開始拿到課本時,我非常不習慣,因為都是簡體字與大陸用語,有些地方很奇怪,和我所熟悉的用語很不一樣,真的十分困擾,但沒辦法,只能自己多花一點時間熟悉課文內容與準備教材,上課時適時補充ㄧ些兩地(臺灣與大陸)用語的差異,讓學員們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上週的第一堂課,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班級進行了認識彼此的活動,請他們在白紙上寫下自己覺得華語最難與最有趣的地方。下課後,我們幾個老師可以交換看每個學員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學習難點後,就可以安排適合他們的活動。有不少學員都覺得漢字很美、很有趣,於是在這一週我就找了幾個有趣的漢字跟他們分享,例如「招財進寶」的綜合字,一開始學員們看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學的是簡體字,只覺得這個字像畫畫兒一樣,我把這個字拆解並說明以後,他們都覺得十分有意思,所以我認為可以讓他們多接觸正體字,不ㄧ定讓他們學會寫,但至少可以多多欣賞正體字的美。學員們從零起點時就是學簡體字,所以他們大多看不懂正體字,上課時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寫簡體字。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要寫出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常常要查字典,非常地不便也花時間,所以在教課前我會練習寫一些補充詞彙的簡體字,免得在臺上尷尬。有機會我也會讓他們看看正體字。文化班分三個班級,而我們有四個人,所以我們採輪流上課的方式,每個人都會教到到不同程度的班級。「至真班」程度最好,聽、說都沒問題,語法頗正確,寫也還可以;「至善班」程度中等,聽、說尚可,語法需加強,特別是語序;「至美班」程度中下,聽、說尚可,很愛說話但音調需加強,語法和寫都要再加強。每個班級不僅中文程度不同,個性也很不相同,所以要配合每個班級設計不同的上課方式與活動。例如至真班較安靜,上課會認真抄筆記,也因為程度較好,所以會問些難一點的問題。上他們的課就不太適合進行活動,而是要補充多一點詞彙和語法;至善班喜歡說話,上課勇於發表意見,所以我會讓他們多說一點話,和同學彼此練習對話或是和老師對話,並適時糾正他們的音調及語法;至美班比較好動,又愛說話,帶活動是最能吸引他們注意的上課方式,大概上了十五分鐘的課就會穿插一個綜合活動,讓他們應用。某天早上我幫一位老師代至善班的課,他讓我糾正學生的發音,方式是讓學生一個一個上台唸課文,念錯一個字就要罰寫一行,有一位學生因此要寫好多作業。這個方法的確會讓他們記得漢字與發音,但難免有點死記硬背。背過了一課,到下一課時就忘了,而且他們雖然記得漢字和音調,但發出來的音還是不正確。我一直想該如何幫助他們的發音,才能讓他們牢牢記住,所以下週的課程我會多著重在音調練習,找出適合他們的練習方式。

這一週除了上課外,我們幾個實習老師也參與了ㄧ些活動。文化班的老師請我們包餃子給學員當點心吃,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桿麵皮、做內餡,以前的我雖然包過水餃,但都是買現成的皮包的,餡也是別人做的,沒想到我的餃子DIY初體驗竟然是在印尼!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做餃子皮,總共要做250顆餃子,桿皮桿得腰痠背痛呢!包水餃的時候,學員們都好奇地圍繞我們,他們似乎對這道臺灣料理很感興趣,文化班的老師及助理們也一起來體驗包餃子,他們都覺得十分有趣,也包得很漂亮呢!希望有機會也能讓學員們體驗看看!

週末佛院這裡有一個大活動──大自然之歌獨唱觀摩賽,每個學員要演唱這四個月來學習的大自然之歌,唱中文歌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又要唱得好聽、又要背歌詞,為求好的表現,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聽著mp3。我們在觀摩賽前三天也得知了自己要表演,我們為了避免在臺上出糗、忘詞、走音,可以說是日也練唱夜也練唱,都要緊張死了!還好到了觀摩賽當天,一切順利,大家都表現得很好呢!這ㄧ週過得十分充實,我們好像所向無敵一樣,什麼都能做,老師也很肯定我們,真的很開心。下週也要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