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General

第三週(7/2~7/8)

    來印尼已經邁向第三週,時間過得真的很快,經過這十幾二十天,我有一股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我們真的很幸運!被安排住在佛院裡,吃、住都不用煩惱,房間很舒適,三餐也都有人打理。帶我們的老師曾說過,住在佛院裡的每個人都是一家人,所以不可以分你我,不管我們的身分是什麼,都要共同維護這個家。理所當然地我們也要參加ㄧ些服務工作,算是回饋佛院。這個星期我們就跟著老師及學員們去到一個屬於佛院的礦泉水工廠,這個工廠還在搭建當中,快要開始運作了,所以我們要整理一下環境。一開始我們當然不太習慣,但是看到每個學員勤快打掃的模樣,我們怎麼可以鬆懈呢!在烈日底下,我們奮力掃地,偶爾和學員們聊聊天兒、開開玩笑,我在這裡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快樂,雖然累但心是滿足的。在這裡的每個人真的都很守本分,願意付出自己的心力讓這個家變得更完善。在這裡,我們要自己打掃廁所;吃飯時要謹記飯菜盡量不要剩下來;遇到每個人都要點頭問好、甚至鞠躬;為了更融入這裡的生活,中午我們也會跟著他們一起叩首燒香。我感覺自己愈來愈規律、有秩序,一切都在正常的軌道上,因此教書時也特別有精神!我想,在這裡的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們做事真的都神采奕奕的,也特別有規矩,包括學員們,這是我們另外一件幸運的事,因為他們很懂事、很守秩序,所以我們可以很專心地上課。    這一週上會話課時和學員們有特別多話聊,因為我們愈來愈熟、愈來愈了解彼此了,學員們也對我在臺灣的生活愈來愈好奇,常常問我很多關於臺灣的問題,我也會藉此跟他們介紹臺灣,包括美食、生活習慣、旅遊景點,當然還有臺灣的生活用語,順便與課本的大陸用語做比較。我會盡量營造輕鬆的氣氛來上會話課,因為我不想讓學員感到有壓力,我想讓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說到話。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及句型來設計會話主題,每一堂課都有不同的主題,我會先跟學員們分享,拋磚引玉,接著讓學員們一個個分享,他們聽過我的想法後,就會和自己的做比較,也就會有比較多話可以和大家分享。這週我在至真班補充了比較多語法,他們似乎比較喜歡老師多做補充,卻也會顯得比較疲憊,這讓我有些左右兩難,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有效地吸收。後來在某一堂課上我臨時補充了ㄧ些有趣的成語吸引他們注意力,例如「懸梁刺股」,當他們快要打瞌睡時,我就說說這些成語,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很有趣,就會恢復注意力了!這週末還有一個大活動──大自然之舞觀摩賽,來自印尼各地的舞團會來到巨港參賽,算是佛堂的活動之一。我們的實習夥伴之一──浩傑,擔任這次比賽的開幕演唱者,他要在幾千名觀眾前演唱,我們都替他緊張!當天他表現得很好,與會貴賓都很讚賞,可以說是臺灣之光呢!

第二週(6/25~7/1)

 

第二週我們開始密集地上課。文化班的課程安排是早上上中文課,用的課本是《發展漢語》,接著上會話課,用的課本是《初級漢語口語》。一開始拿到課本時,我非常不習慣,因為都是簡體字與大陸用語,有些地方很奇怪,和我所熟悉的用語很不一樣,真的十分困擾,但沒辦法,只能自己多花一點時間熟悉課文內容與準備教材,上課時適時補充ㄧ些兩地(臺灣與大陸)用語的差異,讓學員們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上週的第一堂課,我們各自在自己的班級進行了認識彼此的活動,請他們在白紙上寫下自己覺得華語最難與最有趣的地方。下課後,我們幾個老師可以交換看每個學員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學習難點後,就可以安排適合他們的活動。有不少學員都覺得漢字很美、很有趣,於是在這一週我就找了幾個有趣的漢字跟他們分享,例如「招財進寶」的綜合字,一開始學員們看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學的是簡體字,只覺得這個字像畫畫兒一樣,我把這個字拆解並說明以後,他們都覺得十分有意思,所以我認為可以讓他們多接觸正體字,不ㄧ定讓他們學會寫,但至少可以多多欣賞正體字的美。學員們從零起點時就是學簡體字,所以他們大多看不懂正體字,上課時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寫簡體字。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要寫出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常常要查字典,非常地不便也花時間,所以在教課前我會練習寫一些補充詞彙的簡體字,免得在臺上尷尬。有機會我也會讓他們看看正體字。文化班分三個班級,而我們有四個人,所以我們採輪流上課的方式,每個人都會教到到不同程度的班級。「至真班」程度最好,聽、說都沒問題,語法頗正確,寫也還可以;「至善班」程度中等,聽、說尚可,語法需加強,特別是語序;「至美班」程度中下,聽、說尚可,很愛說話但音調需加強,語法和寫都要再加強。每個班級不僅中文程度不同,個性也很不相同,所以要配合每個班級設計不同的上課方式與活動。例如至真班較安靜,上課會認真抄筆記,也因為程度較好,所以會問些難一點的問題。上他們的課就不太適合進行活動,而是要補充多一點詞彙和語法;至善班喜歡說話,上課勇於發表意見,所以我會讓他們多說一點話,和同學彼此練習對話或是和老師對話,並適時糾正他們的音調及語法;至美班比較好動,又愛說話,帶活動是最能吸引他們注意的上課方式,大概上了十五分鐘的課就會穿插一個綜合活動,讓他們應用。某天早上我幫一位老師代至善班的課,他讓我糾正學生的發音,方式是讓學生一個一個上台唸課文,念錯一個字就要罰寫一行,有一位學生因此要寫好多作業。這個方法的確會讓他們記得漢字與發音,但難免有點死記硬背。背過了一課,到下一課時就忘了,而且他們雖然記得漢字和音調,但發出來的音還是不正確。我一直想該如何幫助他們的發音,才能讓他們牢牢記住,所以下週的課程我會多著重在音調練習,找出適合他們的練習方式。

這一週除了上課外,我們幾個實習老師也參與了ㄧ些活動。文化班的老師請我們包餃子給學員當點心吃,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桿麵皮、做內餡,以前的我雖然包過水餃,但都是買現成的皮包的,餡也是別人做的,沒想到我的餃子DIY初體驗竟然是在印尼!我們花了兩天的時間做餃子皮,總共要做250顆餃子,桿皮桿得腰痠背痛呢!包水餃的時候,學員們都好奇地圍繞我們,他們似乎對這道臺灣料理很感興趣,文化班的老師及助理們也一起來體驗包餃子,他們都覺得十分有趣,也包得很漂亮呢!希望有機會也能讓學員們體驗看看!

週末佛院這裡有一個大活動──大自然之歌獨唱觀摩賽,每個學員要演唱這四個月來學習的大自然之歌,唱中文歌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又要唱得好聽、又要背歌詞,為求好的表現,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聽著mp3。我們在觀摩賽前三天也得知了自己要表演,我們為了避免在臺上出糗、忘詞、走音,可以說是日也練唱夜也練唱,都要緊張死了!還好到了觀摩賽當天,一切順利,大家都表現得很好呢!這ㄧ週過得十分充實,我們好像所向無敵一樣,什麼都能做,老師也很肯定我們,真的很開心。下週也要繼續加油!

印尼實習第一週(6/18~6/24)

    搭了五個小時的飛機,我們抵達雅加達,也順利從雅加達轉機到了巨港。出機場時,實習學校的人員已經在外等候我們,他們非常熱情地領我們上車、與我們聊天,讓我們安心不少。不久後,我們到達一個佛院,準備參加「假期班」的開幕晚會。晚會結束後,我們回到往後一個月要住的地方──「善明彌勒佛院」,佛院的人員已為我們準備妥當,我們覺得非常幸運,也很感恩,來到印尼巨港的第一天就這樣平安地過了。

    在佛院裡生活有一定的規矩,在這裡教書必須穿著襯衫,不能穿短裙短褲,在這裡也必須吃素,且晚上十點就差不多要就寢,早上六七點就得起床準備,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除了適應這裡的生活外,還要準備往後課程的事宜。佛院的老師們帶我們認識佛院裡的設施與教室,並和我們討論教課的內容及分配工作,我們有點兒緊張,又很期待見到學員們。這個階段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彌勒文化班」的班員,他們的年齡分布在15~31歲間,他們來這裡學習彌勒佛法、生活規矩外,還要學習中文,他們已經學習四個月了。剛來到這裡就遇上他們的大考,上午考的是語法,下午是作文,晚上考會話。初次監考的經驗真的很特別,他們的考試氣氛不太嚴肅,學員們在作答時,老師會和他們說說話,緩解緊張的氣氛,整個考試會場鬧哄哄的,真的很有趣。看學員們的作答的情形,我覺得他們的漢字都寫得不錯,就是語法和聲調不太行。考完試後,我們也要幫忙改考卷,第一次改大量的考卷,要面對各種不同的答案,真的讓我們很頭痛,終於可以明白老師以前要改我們的考卷有多難了!考試題目與答案大多是大陸用法,所以改起來有點吃力,必須一直詢問老師,改了幾份之後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語序」,於是我們決定之後上課要加強他們的語法。

大考隔天他們就開始上課了,總共有三個班級,我們一人負責一個班,另外一人負責記錄(攝影)上課情形,之後再輪流。我們第一次上台教的是「會話課」,與學員們初次見面,我們先請他們自我介紹,練習口說,並請他們分享自己覺得中文最難和最簡單的地方,多數人覺得寫漢字和聲調很難,口說最有趣,也有一部分人喜歡寫漢字,令我非常驚訝。接著就進入課文,用的課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的《初級漢語口語》上冊。大部份時間我會請他們利用課文中的句型和我練習對話,並適時糾正他們的發音與聲調,他們的聲調部分需要多多加強,其餘我會補充ㄧ些單字及少量語法。會話課較有彈性,只要我們決定好一個主題,配合好課文內容,就能夠讓學員們練習口說。第二週開始就會密集地上課,所以我們週末就開始準備下週的課程。

    第一週過得還算順利,還能夠適應這裡的生活,雖然網路不甚方便,我們也怡然自得,每天都過著健康的日子。非常期待下週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