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光復已經一個月了,很想家。
對於我教的兩班的學生,好像就在互相拉扯一樣。總是有一班表現比較好,另外一班表現比較差的時候。
到現在上了三課的華文了,每次小考的成績都不太理想。及格的永遠都是會唸書的學生,不及的又分程度不符合和只是純粹不想唸書的學生。對於程度不符合的學生,同情是大於失望的。
每次看到這些程度不合的學生,聽不懂也不會說,只能傻傻地坐在台下等下課,有時候上到一半真的是會有一把無名火,但又覺得這不是他們的錯,這是泰北這裡教育制度的錯,他們只是隨環境而走的白老鼠。
就算今天他們從這裡國小畢業了,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他們真正學到了什麼?又學到了多少?學了這些到底對他們有沒有幫助?
每次想到這些問題就會覺得很無力,開始思考到底我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與其在這邊做我原本以為是有意義的教學,不如回台灣工作更好。
這禮拜的華文進度:把第十二課<不賣假漆的人>上完了,最近開始發現讓他們回家寫習作他們都會亂寫,或抄其他同學的(甚至不寫的也有),所以這週開始我稍微更改了上課方式,每次上完課之後,會帶著全班一起寫習作,大家一起討論,我也會把我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讓大家參考。寧願他們在課堂上專心聽我講解,能夠理解,也總比回家亂寫或抄別人的作業還要更好。
到光復第三週了,事情很多、很亂也很雜。
雖然一天只有早上跟晚上要上課,但是除了平常要備課之外,華文的作業項目又最多。抄書、造句、小考還有華文習作,生倫還有生倫的作業本。兩個班加起來平均一周要改兩百多本作業,除了這些還有自己班的週記。備課、改作業其他的時間還要下了課盯學生掃地,每週週六開週會,每班都要派一名學生上台演講,平常要盯著學生練習。老實說真的沒有自己的時間。
但這些還不是最讓人感到無力的。
我同時教兩班的華文,經過了三個星期我發現我自己的四孝班上課時比較吵,比較愛講話,但反應比較快,程度比另外一班好,我發現我比較喜歡四忠班。
也許是我還沒有抓到與班上同學相處的步調,每次要上四孝班的課都會讓我心情有點低落,就算上課前先調試好自己的心情,也會因為上課太吵而破口大罵導致心情超差,班上氣氛也不好。
到底是我修養不好還是學生太調皮?以前就算在台灣唸書的時候,學生也不會這樣啊,但換個角度想,山上的孩子終究是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樣的,更活潑吧我想。總之,我覺得我終究沒有辦法站在中立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
本週的華文進度:第十二課<不賣假漆的人>,這一課的課文不難,重點是在於有很多的多音字,如:「假」、「種」、「樂」、「法」和「還」等等,除了課本上的造詞外,我也額外提供一些詞彙讓他們能夠更能理解。
這一課還有一個重點是「越來越_」(越來越好)和「越V.越ADJ.」(越做越大)兩個用法。上到這一部分的時候,舉了很多例子,也拿學生當例子。例如:合小強經過多年的運動,變得越來越_。我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學生就會一邊回答。像這樣用貼近學生的例句來舉例,大家都會特別融入也特別開心。
在泰北的第三週,想家。
第二週,很挫折。
我發現上課的時候,有學生是完全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的。經過了兩週的課以後,我觀察到班上的程度落差非常大。
目前我所教的班級是四年級,班上程度好的同學是我只要說一次就懂了,程度不好的同學是連聽都聽不懂的,我完全不知道她為什麼可以坐在四年級的教室裡。每次當我抽籤叫她起來回答的時候,她只是看著旁邊的同學,連話都不會說。後來回去和范姜還有學妹討論,發現我們班的不是唯一有這個問題的班。
這樣的學校看起來好像是有分班制度在的,從班上同學九歲到十八歲都有,殊不知真正實際教學時才發現,不,這個學校完全沒有分級制度。經過詢問下我們發現,學生只要想要來念,只要拿著成績單來報名,只要成績不是太差,好像學生還可以自己選自己要念哪一個年級,就算程度不符合也沒有關係,只要朋友都在同一班,這樣就好了。
這真是我們看過最荒謬的事情了。
沒有明確的程度分班,一個班學生人數又這麼多。(我帶的班有25個學生,比起其他班我已經算是幸運的了。但是站在語言學習的角度來看,適當的語文班學生人數約12人上下就算大班了,更何況是25人!)
現在在班上上課,讓我挫折的是,總是有那麼幾個學生,不管我怎麼解釋,講解的再怎麼簡單,語速再怎麼放慢都聽不懂,唉,逼這些程度不到的學生在班上上課,不要說學生痛苦,我也很痛苦啊!
本週的華文進度:小考第十課,進入第十一課<萊特兄弟>。
這一課比較簡單,詞彙相對沒有上一課這麼難,課文中提到了萊特兄弟的夢想,我也做了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的夢想,想不到蠻多的學生都說他們將來想當醫生。嗯,當醫生不是簡單的事呢,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好好加油。
剛到這裡的第一個星期,環境和台灣非常的不同,一切都要重新學習。
除了環境不一樣以外,教學上也是,這是我第一次帶大班教學,而且其實我不太會和孩子相處,心裡有點緊張。
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就被當地老師提醒說這裡的孩子很皮,我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會因為年輕就感覺好欺負,所以第一堂課板起了臉孔,對學生說了我的班規。
當時的氣氛並不是很好。
我想我還抓不住怎麼跟孩子相處的模式, 常常我在上課時,班上同學聽不懂,都要靠班長來翻譯,班長翻譯成泰文後大家才稍微瞭解我的意思。有時候在講台上講解,他們不懂就等著班長講泰文翻譯給他們聽時,我就一個人在台上等他們說完,有時候他們在台下用泰文溝通,講著講著就聊起來了,那感覺真的很不好。
事後我回去一直在想,究竟是我備課備得不夠充分,還是只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我所以上課愛吵鬧。
這一周的華文進度:第七冊第十課<孔子談孝>,這一課有很多詞彙是學生不懂的,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講解上。
到了下次上課時,前面的時間又會再複習一次上次教過的。經過這樣的上課模式,學生可以複習很多次。
在語法方面,除了課本上給的例句以外,我還另外補充了兩個句子,要學生也抄寫在課本上,並講解句子的用法,再請他們回家造句,可是作業收回來改之後發現成果並不理想,我想我還需要再多修正我的方法。
在這一課上完之後,也向學生額外再補充了兩個孝順的故事,第一是「舜」的故事,即便從小不受父母疼愛,仍然非常的孝順父母。第二是「黃香」的故事,夏天到了,怕父母被蚊子叮,就自己先把上衣脫掉讓蚊子吸自己的血等等。
第一週,一切都還在摸索,到處碰碰磕磕,但我相信一切會越來越好的。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全球華文網教師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