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週:泰創新

這一週的進度是第四課的造句、習作並且小考,然後很快地進入第五課。

 

不過這一個禮拜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生活與倫理課,這一次上第三課,課本上沒有課文,所以我就自己做了講義,把中國二十四孝的故事,取了三個故事出來改寫,把用詞改得簡單一點,讓學生比較好懂。

 

除了有<鹿乳奉親>的郯子、<蘆衣順親>的閩子騫,以及<刻木事親>的丁蘭。這些故事除了孝順之外,還帶有一些奇妙又奇幻的色彩,學生在上課時反應還不錯,再藉由課後的自由開放性問答來問學生喜歡哪個角色,還可以更加地瞭解學生,這樣的效果倒是我之前沒有料想到的。

第十六週:泰無奈

回到光復的第四週,不知道是不是放假一個月回台灣了,總覺得這裡的一切又陌生又熟悉。

 

這裡明明我之前已經待過兩個月了,但是因為種種的不適應,但又經過兩個月的時間,不適應也稍為適應了,那心理的矛盾非常的強烈。

 

除了環境外,教學仍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但是怎麼說呢?對於想要把學校改成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樣子,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我們已經看清了,就憑我們三個人微小的力量,其實真的是什麼都改變不了的。

 

唉,想到這個,真的就令人覺得無力又難過阿。

第十五週:泰誇張

本週的華語文進度已經進行到第三課了。

 

上禮拜把第一課結束之後,直接跳到第三課,因為第二課屬於新詩,生詞少,主題又是中秋節,所以就選擇跳過不上。

 

(重點是中秋早就過了,我真的覺得課本的編排很有問題,因為如果是按照台灣的模式,九月開學的話,上到第二課大約是中秋沒錯,但這裡是泰北,十月放假十一月才開學,等到上到中秋這一課的時候,中秋都不知道已經過多久了。)

 

第三課上的是<夸父追日>,這一課因為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加上其故事本身相當有神話色彩,所以在講解的時候,學生都蠻專心在聽的,在上完這一課之後,我也另外補充了精衛填海的故事,這些中國古神話對學生來說,真的是蠻有吸引力的呢!

 

回到光復的第三週,不習慣也應該要漸漸習慣了,還有九個月的硬仗要打!

第十四週:泰放空

放假放了一個月,學生一個月沒說中文,果然中文退步了一些。

 

幸好第一課的課文很簡單,能夠慢慢地把放假時忘的中文補回來一些。

 

雖然這一課很簡單,但我還是盡量的放慢我的速度,只希望學生能夠趕追上。

 

這一課的重點著重在一些相似字,如「寺」、「侍」、「待」和「特」等,給予學生大量的詞語和字的特徵來幫助他們記憶,讓他們不要搞錯。

 

回光復的第二週,一切仍在磨合中。

第十三週:泰不順

又回到光復了。

 

其實早在回台灣的那一個月,我們心裡都清楚明白,就算我們再怎麼想離開,再怎麼不想來,但最後我們還是得回來。

 

除了無力,心裡更多的是無奈。

 

但既然已經選擇回來了,我想就把我們自己該做的都做到最好吧!

 

開了開學前的校務會議,希望這學期能有一個好的開始。

 

在註冊時也看到了學生隔了一個月不見的面孔,回台灣一趟再回來看,雖然只過一個月,但他們好像變得不一樣了,不知道是不是也變得更懂事了呢?

 

在這一次回來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件插曲。

 

在搭華航到曼谷的途中,因為曼谷淹水淹得非常嚴重,整輛飛機上除了要回泰的泰國人以外,幾乎沒有觀光客或台灣人了。

 

空少止不住的驚訝問我們:「你們在淹水淹的這麼厲害的這時候去曼谷要做什麼呀?」

 

「工作啊!」唉,三個字包含了無限的無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