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實習週記第四週 7/9~7/15

 

 

上個禮拜六的INLA結束後,也算是要收心了,趕緊開始準備課程。星期一教至真班,剛好上到有關生日禮俗以及年齡問題,於是就和學生討論印尼的生日會怎麼過,雖然至真班的程度是三個文化班中最好的,但是相對也比較怕犯錯,所以很少開口說話,教師的角色就必須引導他們開口說話,可以先說說自己的經驗,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讓學生覺得是在聊天,而不是制式地回答問題,學生比較勇於發表。也因為無可避免的會比較台灣和印尼的不同,老師也可以自己先舉例子,例如:台灣的生日是怎麼過的,台灣的人不喜歡說自己的年齡等,引發他們的興趣。

順帶一提,在印尼人們喜歡問對方的年齡,為了能夠區別是否是哥哥姐姐,還是比自己年記小,這裡的人較重視階級觀念,如果是比自己年紀大的人,通常都會加上姐或是哥這樣的稱呼,來表示尊重,例如:沁琰姐、00哥。所以在這裡被問到年齡千萬不要覺得被侵犯,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星期二幫至美班代課,在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備課,準備上課大概要說什麼以及補充什麼。但是幫至美班上課,他們通常都會問一些和課文無關的問題,所以老師的臨場反應也很重要。他們常常會拿著字典問一些專有名詞,雖然不常用到,但是我很喜歡他們這樣的學習態度,對知識求之若渴,而且不會羞於問問題,有時候他們聲調會不正確,很容易誤會他們的意思,但是還是需要有耐心的解釋詢問,他們會學得很快。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聲調問題,因為他們喜歡講得很快,所以聲調這部分會花更多時間矯正。

之前曾經學習作過餃子給他們吃,在印尼這裡也有一種食物和餃子很像,就是「魚餅」(pempek),這天晚上剛好有空,他們廚房的阿姨於是教我們如何作他們的魚餅,當然也是素的,真正葷的魚餅是把魚漿混在麵粉裡製作,但是素的魚餅則是用太白粉和麵粉作的,裡面包青木瓜絲,製作起來也比餃子容易快速,我們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最後將成品拿去炸之後,就是美味的青木瓜口味魚餅!

這一期的文化班已接近畢班,會在最後一天舉行畢班晚會,所有的班員將一起參加,表示順利完成這一期的文化班。當然,我們也獲邀參加表演,在晚會中一起合唱一首歌。因為是較正式的場合,所以也需要事先擬好主持稿讓班員們練習,我們四個實習生便一起幫忙構思主持稿,希望能讓畢班晚會更加順利。

除了在佛堂的文化班中實習,我們之後也會到慈容學校的小學部實習,因為是還沒完工的學校,還未整理好環境,所以我們在星期五時到學校去幫忙打掃環境,也順便熟悉之後要實習的課室環境,有些幼稚園的班級也已經開始布置,因為是給小朋友的教室,所以布置得很可愛精緻,但是國小部的教室有些都還沒裝修好,不禁讓我有點擔憂,如果還沒完工就開學了,小朋友在學校會不會容易發生危險呢?不過因為學校還沒完工的關係,所以開學的日期有些延後,希望之後在國小實習能夠順順利利。

 

印尼實習週記第三週 7/2~7/8

 

結束了大自然之歌觀摩賽,緊接著要繼續上課了,通常我都會在上課的前天晚上備課,因為我們是輪流教不同班級的關係,我們教完課都會習慣地互相詢問進度。但是我覺得每班的進度和教法都有些不同,至美班喜歡說話,所以可以用課文中的主題去延伸,盡情讓他們發表看法,用聊天的形式讓他們說漢語。至善班喜歡用活動來帶動氣氛,也可以用一些比較印尼和台灣的不同來帶入課文的主題,而至真班,因為程度較高的關係,可以多補充一些用法,說明正式和口語的不同,請他們造句以確認他們是否吸收。

學生對於來自台灣的老師都很好奇,喜歡問一些關於我們對印尼的看法,或是我們在台灣的生活習慣,可以把握這樣的機會,在聊天之中多學一些中文口語的用法,因為我們上的是會話課,就是希望從會話當中讓他們學習。我覺得不用一定要按照課本的內容一字一句地教,因為課本內容用語以經是有些遠久以前的用法,在實際生活中用到的機會也不多,像是「馬大哈」、「咕咾肉」、「膠卷」這些詞語就可以快速教過,反而是我們常用的成語或是口語用法,可以補充讓他們學習。

這個禮拜一輪到我教至真班。課文中剛好有「好客」這個詞,其中「好」是屬於破音字,於是我補充破音字的用法,列舉了很多不同的破音字,因為擔心太多字他們會吸收得慢,所以我先問他們已知的破音字,再從中補充不同的詞語。在教破音字或是任何讀音的時候都要注意大陸和台灣的不同讀音,像是「著急」的「著」我們是讀一聲,但是大陸的讀音則是二聲,而他們用的課本和字典都是以大陸的用法為主,所以就必須以大陸的讀音來教學。這也是我在教學時才發現的問題,在備課的時候最好能夠先查清楚,避免誤會。

在觀摩賽之後,佛堂還舉辦了一個大型活動,是大自然之舞的舞蹈比賽,簡稱“INLA”。也因為我們其中一位實習的同學在上次的歌唱觀摩賽中表現太好,被佛堂指定在舞蹈比賽中開唱。因為是很正式的場合,所以我們一起陪同他去買了印尼當地有名正式的“BatikKeris”,等級同等於我們的西裝。

這禮拜的課上得不多,也因為附屬佛堂的自來水廠快要開始運作了,所以就請班員們一起幫忙打掃,於是我們四個實習生也一起去幫忙。雖然我們主要的任務是教華語,學習如何教把華語教好,但是我們同時也必須要幫忙佛堂學校有關的事情。

隨著我們在這裡慢慢熟悉一切的事物,時間也過得非常快,已經到了必須要去辦簽證的時候了,這到提醒了我之後出國最好還是要多帶一些大頭照,以防萬一。辦簽證就花了我們一整個上午的時間,所以我們的課程改到下午上課。下午的課程剛好聊到成語,成語教學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是剛好聊到,所以我沒有準備到這個部分,只能從他們已知的知識中去複習,並複習成語的概念。如果想要好好教學成語,可能需要一整節課的時間,並且在上課前就先準備好一些好帶的活動,讓他們能夠了解,因為成語的意思往往不是表面的,如果只是三言兩語帶過,恐怕學生吸收的效果不好。

接著我們陪著胡浩傑去綵排,為了隔天的比賽開唱。來這邊才發現除了華語教學,其他的才藝也很重要,像是書法、畫畫、唱歌、跳舞等。因為佛堂常常舉辦不同的活動,老師們也需要積極的參與,所以如果有不同的才藝,這個時候就能夠發揮,為台灣爭光!

在還沒來到印尼之前,常常會惶恐不知道要準備什麼,但是其實可以把我們學過的才藝多多準備好,而書法更是重要,因為和漢字息息相關,不管是學生還是佛員都很喜歡,可以以此作交流,達到跨文化的目的。

第二週 6/25~7/1

在印尼實習已經邁入第二週了,大致上學員們的狀況都能夠掌握,教學也漸入佳境。這裡有三個文化班,分別是「至美」、「至善」、「至真」三個班,我們四個實習生決定輪流教他們,不但讓我們能夠學習帶不同的班級,也能讓班員們給不同的老師上課。

星期一輪到我教至善班,至善班和至美班的程度差不多,我也是先帶他們唸課文,並且補充一些用法,然後再帶他們練習。因為他們語序常常弄不清楚,所以我用「主詞」、「時間」、「地點」、「動作」等字卡活動來讓他們了解,並且試著讓他們造句。他們很喜歡說話但是容易犯錯,在糾正他們時要注意口氣,讓他們知道犯錯也沒關係,重點是鼓勵他們說話。

至真班的程度是三個班中比較高的,但是口說較弱,所以我希望在課堂中能多讓他們說話。第一次帶他們我先講解課文,並讓他們作詞語的替換練習。因為有聽過他們心得分享時,常常會把介詞賓語的位置放錯,所以用句子重組的方式讓他們多加練習,比較加強口語方面,因為他們寫和讀的程度已經很不錯了。除了練習,還讓他們作比手畫腳的活動,讓他們了解「邊」的語法。至真班比較內向安靜,所以用活動帶動氣氛是很好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有時候會有班員分心的情形。

因為我們是支援教育部的實習生,如果佛員有事情需要處理,我們也要能夠幫忙代課。星期三早上被臨時決定要代課,也要馬上準備教材和備好課,也算是訓練我們臨時應變的能力。於是我決定再用活動幫他們複習單字,但是效果沒有昨天那麼好。之後,我用「來佛堂之前」和「來佛堂之後」結合他們的生活讓他們了解語法,也較能產生共鳴。

之後是帶至美班,因為至美班較活潑,所以我用很多活動來帶他們練習,也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氣氛。我讓他們小組演練一段對話,有些班員會加上自己的話或是逼真地演出情境,能達到理解課文的目標。再利用課文中的量詞玩競賽遊戲,班員們可在活動的過程中記憶不同的量詞用法。

除了帶班,我們還帶文化。我們決定作餃子讓佛堂的人嘗嘗不同的食物文化。從作餃子皮到餡料都是我們自己包辦,當然也是有請廚房的人幫忙將餡料炒熟和調味,但是桿餃子皮和包餃子我們都自己來。雖然成品和專業的餃子店無法相比,但也十分美味,班員們和佛員們都吃得很開心。包完餃子我們也學做當地很出名的點心「炸香蕉」,在這過程中,也達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禮拜六佛堂有舉辦「大自然之歌獨唱觀摩賽」,我們四個實習生也被邀請參加了,在星期四星期五密集的練習,雖然很緊張,但是他們很歡迎我們的加入,班員們也都跑上台為我加油合唱,在這裡除了教書,也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我的熱情,班員們和老師之間沒有距離,也能感受到他們純樸可愛的一面。

除了實習教書,慈嵐也常常帶我們去品嘗印尼美食,雖然是素食的,但是都很美味,吃起來也很健康。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吃蔬菜水果的原味,稱之為「排毒餐」。吃得健康外,我們的生活也非常規律,每天固定早上七點起床,七點半吃早飯,晚上最晚十點就寢,大概九點多就準備睡覺了,也因為網路不方便,才讓我感受到慢步調的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優閒,不需要特別煩惱什麼。有時候會讓我反思,科技太進步的今天,帶來的到底是便利的生活還是不健康的生活呢?

在這裡,吃完晚餐可以去散散步,看星星,一個空閒的下午邊洗衣服邊哼歌,和班員們上課,體會他們對生命的熱情,似乎絲毫沒有埋怨,讓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才能稱得上愜意。

印尼實習週記第一週 6/18~6/24

這禮拜是我們第一週到印尼,從入關、坐飛機到出關,都是我們四個人一起行動,一路上我們既緊張又興奮,不知道在等著我們的是什麼樣的考驗。

一到巨港,就感受到巨港人的熱情。我們先參加了「假期班」的開幕晚會,見到了許多點傳師和佛員,帶我們的佛員叫作「慈嵐」,她很親切地為我們介紹和翻譯,接著,我們到了實習和住宿的地方「善明彌勒佛院」,以前這裡也曾是慈容學校的校址,但因為人數增加,學校已經搬離佛院,在另一個地方上課。晚上我們在佛堂裡以前小朋友上課的課室入住,因為女生和男生必須分開,所以另一位實習夥伴浩傑住在我們隔壁。

在還沒開始教課之前,我們先在佛堂裡熟悉教學的環境和作業。我們先幫佛員們改彌勒文化班班員的心得。班員們的心得大多都是很簡單的漢語,因為他們有些人在還沒參加文化班之前,不曾學過漢語,我們剛到的這個禮拜,正是他們學習四個月漢語的時候。

除了改心得,我們也去監考他們的漢語考試,早上考文法。考試的時候,氣氛很歡樂,學生和老師(佛員)之間好像沒有距離,佛員偶而會開開同學的玩笑,考試一點都不嚴肅。整個考試不像是在台灣的期中考,大約考快三個小時。中午是寫作測驗,因為我們忙著準備隔天的課程所以沒有監考。晚上則是會話考試,會話考試也是紙筆測驗,沒有口語的考試方式。

考完試之後,我們一起幫忙改考卷。總共有三種不同的考試,文化班又分成三班,所以有不同的考題。班員們大多是在語法方面比較容易出錯,但是幾乎每個人的漢字都寫得很漂亮工整,比較特別的是,他們還會考筆順。

我們首先負責會話課,會話課的課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初級漢語口語上冊。因為三個班的程度不同(分為至真、至善、至美三班),所以在準備上每個人都不同。我們採輪流的方式上課,我和佳坊、雅藝先上第一次的課,浩傑負責觀課和攝影。

班員們主要是學習簡體字,所以在準備教材時,必須考慮到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不同,有時候我們寫的簡體字和真正的簡體字不同,要稍加注意。也因為影印不是非常方便,在準備教材時,我是以手寫和口說來準備。第一次我是負責教至美班,在上課前我先準備紙張,讓他們寫上自己的名字並且拍照,如此一來,我們一起實習的老師可以更快認識不同班級的學生。

在上課時,學生很活潑,也很喜歡發表,很投入學習,教學起來很有成就感。但是需要時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和聲調,這是他們比較不足的部分。因為是會話課的關係,所以可以不時地用聊天的方式誘發他們說話,也可以順便補充一些用法。

第一次上課我先讓他們唸課文,糾正發音以及標出不同詞語的聲調,並且補充程度副詞(一點都不、不太、很、非常、超級、極了),雖然講解完問學生懂不懂,學生會點頭,但其實很多學生還是不懂,需要多加解釋或是練習,他們才能吸收。

第一週上課

接下來是帶至善班。因為常常和他們聊天和改作文的關係,所以知道他們再語法有哪些地方容易出錯,所以就設計了主詞、時間、地點的活動,讓他們了解語序的變化。因為他們不常練習口語,語序常常不正確,所以用這樣的方式導正他們。也讓他們造句練習。

第一週來印尼巨港很快就融入了,飲食習慣也和台灣很像,雖然在佛堂都是吃素,但是口味很大眾很好吃,適應上沒什麼特別不習慣的地方,只有網路和通訊(印尼台灣)比較不方便(房間沒有無線網路),其他部分都被佛堂的人照顧得很好,學生也很積極上進,課程準備也進入狀況了,接下來除了會話課,也會讓我們帶語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