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實質上只上了一天的課。因為周二是全小學部的朗誦比賽,周三至周六是為期四天的運動會,換句話說,只有星期一照常上課。
由於隔天是比賽的日子,星期一時,我特地花了比平時多的時間替孩子們做最後的訓練,從走上臺到鞠躬下台,任何一點小地方都不能馬虎,還要不斷提醒他們動作是否一致、眼睛要看觀眾而非地面、上臺就位後要跟觀眾敬禮、注意換氣、咬字、聲調是否正確…等。
這些孩子雖然練習時偶有小狀況或是抱怨,但是上臺的那一刻,他們表現得比平時都還要出色,完全沒有出任何狀況,因此我相當滿意。他們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大家都辛苦了!
低中高年級分別朗誦不同的內容,低年級的由課文中挑選,中年級朗誦「水調歌頭」,高年級則是「滿江紅」。很高興我們班得到低年級組第二名,贏得獎金兩百披索!看來我得好好思考要買些什麼獎品獎勵學生了!其他班級的表現也都不錯,畢竟朗誦古文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運動會可以辦四天?問過學生才知道,四天已經算短的了,以往都長達一個星期!既然要花四天的時間來舉行運動會,那麼節目一定相當精彩。可惜學校雖是僑校,但學校內「中文部」及「英文部」壁壘分明,顯然運動會是歸「英文部」所管,所以我們中文老師只要開幕當天到場即可,星期四、五兩天,成了意外的假日。
周六是運動會最後一天,也是教師節慶祝大會,家長會精心準備了紅包和禮物,學生也賣力表演助興。下午在體育館有啦啦隊表演,每個隊伍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贏得評審的青睞,相當精彩。我發現這裡的表演有些共通點:大家都很喜歡選用相同的幾首歌曲,所以幾乎每一隊都會聽到同一首歌。還有,大家的表演都是「耐力賽」,大家好像再拼搏誰撐得最久一樣,場場都是馬拉松!
放鬆了這麼久,下周上課孩子們一定無法收心。
加法、減法對我們來說是易如反掌,可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我忘了我們以前是怎麼學會加減法的了,直到今年初,在高雄某間小學擔任課輔老師,看見同樣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練習算數,才回想起來,我們也是畫蘋果、畫線條,一個一個數吧!
我其實並不知道要怎麼教孩子們加法減法。「會」和「會教」,根本就是兩碼子事!沒上過「數學教材教法」的我,只能趕鴨子上架,用他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或是最貼近他們生活的東西舉例,例如:班上的小朋友、鉛筆、蘋果,讓他們有加減的概念,然後再轉換成式子。值得慶幸的是,我發現基礎加減法,他們已經在幼兒園學過了,也就是說,他們對加減法並不陌生,但畢竟經過一個暑徦,該忘的都忘了,還是得幫他們複習並加強,除了數字變大以外,還進階到進位、借位。這個部份,我真的有點招架不住,因為中文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我又不懂他們的菲語,真的很難解釋,所以我只好用很多題目示範給他們看,告訴他們如果超過十以上就要「進位」,只寫個位數,十位數要寫在隔壁那一位數,再相加。程度好的同學都懂了,剩下一兩位同學,每次都會把該進位的數字寫直接寫下,所以十位數加十位數的題目,他們得出來的答案都是好幾千或好幾百!這種案例我就一個一個抓來個別輔導,或是請會的同學幫忙教他們,畢竟年齡相同,語言也通,絕對不會有障礙!要不然我真的沒辦法,當初來之前根本不知道我要教數學…我知道現在說這些也於事無補,只能盡我所能。
跟孩子們相處幾個月下來,覺得他們的純真可愛,比起台灣的小孩更討人喜歡,也許是因為國情的不同,文化不同,教育方式不同,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性格吧!
不過,再怎麼如「天使」一般的小孩,都有「惡魔」的一面!先前提過,班上的小朋友經常會在上課時間站起來或隨意走動,不管是削鉛筆還是丟垃圾…這些行為,經過我的訓練之下已經有所改善,但不時仍需要人提醒。少部份的小朋友喜歡上課偷吃東西,我不禁要懷疑,真的有這麼餓嗎?小朋友確實比大人容易感到飢餓,也較不能忍受飢餓,但規矩就是規矩,學校不是讓你為所欲為的場所。有時候,當我在對某人訓話時,他都不會看著我,而是東張西望,動來動去,看了真的會更火大,因為覺得他根本沒有在專心聽。不過我後來慢慢發現,他們不看著我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所以想逃避我的視線,他當然知道自己做錯而被罵了。有些人更誇張,他們不等我說完就想轉身離開!也有人會跟我說:「等一下、等一下」聽了更生氣,哪有學生叫老師等一下的道理,而且那些「等一下」的原因是他跑去跟其他不相干的人講話!我們以前做學生的時候,哪敢跟老師說「等一下」?
常常我在解釋某樣東西,學生就聊了起來,跟本沒有聽,等我解釋完了,他們又要問,你問你的,他問他的,難道我講的是廢話嗎?所以每次我要講話之前,我都先對他們「撂狠話」,我說:「我只講一遍,不重複,請仔細聽。」或是「從現在開始,我要當小聲老師,所以你們要把耳朵張大。」這招滿好用的。
所以說,小孩子不懂事,真的要花時間教他們,什麼叫尊重、什麼是禮貌,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待人處事之道。
我們每天固定在下課約三十分鐘前,練習寫生字,每次當我說「拿出寫字簿」時,小朋友都好興奮,不過我想,他們的興奮是來自於,寫完字就可以下課!每個生自我都會帶個幾次筆順,這時學生要將手舉起來「書空」,可是他們常常寫得很「忘我」,每次,我都要花好多時間等他們將手舉起來,我才能示範筆順。當我發現,友人趁我寫筆順的時候偷寫練習,我就把整個字擦掉,重新寫過,看是要耗多久,反正我有得是時間。孩子們都知道,沒寫完是不能下課去吃午餐的,所以這時後大家就會集中注意力,跟著書空,否則沒寫完還要被留下來,吃虧的是自己。
我知道寫字對他們來說真的有些困難,因為他們無法掌漢字握結構,也沒有部首的概念,所以在這方面,我著實遇到了瓶頸。另外當我在行間巡視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會「東落一筆、西少一劃」,我後來才知道原因,因為他們寫字是用「批發」的,怎麼說呢?通常一個字我都要求寫個四遍,他們的把戲是先寫好一個部分,再寫另一個部分,也許這樣比較快吧!若以「都」字為例,很多人只寫了左半邊的「者」,卻忘了右邊的「阝」,真是令我啼笑皆非。還有學生很「天才」,有一次我們在寫美麗的「美」,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大」的那一橫應該要比上面「羊」的三橫長,學生寫錯了,我請他回去訂正,他發現自己寫的「大」那一橫似乎不夠長,於是把「大」給劃掉,在隔壁補了另一個「大」,所以是把「羊」和「大」給分割了,這難道還是一個字嗎?於是我舉了英文字母的例子反問他:「B那兩個圓圓的肚子難道也可以拆開來寫嗎?」他立刻衝回去重寫。
學生不懂為什麼寫字一定要按照筆順,他們總覺得只要寫得出來、寫得正確即可。沒錯,當你在考試的時候,那個字你怎麼寫的、有沒有按照筆劃寫我當然不會知道(不過有些字還是看得出來),只要你寫對了當然有分,可是筆順為什麼是筆順,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先不談什麼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問題,平心而論,如果沒有按照筆劃寫,字一定不會好看,這是當然的嘛!因此,只要有學生亂寫、字跡潦草,就全部退回去重寫,一定要養成好習慣才行。
學校預計在教師節前後舉辦朗誦比賽,因此最近花了較多時間訓練學生的發音、語速、停頓、節奏等技巧。由於朗誦的內容他們早已熟記,所以只要在某些部分修改即可。
上台比賽的人數最低不可少於十五位,但我希望班上每位同學都有上台的機會,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經驗,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回憶。
我幫他們依照身高排了位置,一年級的小孩都沒什麼問題,但是班上有些超齡的學生(先前沒有上過中文課,因此安插到一年級),實在很皮,每次只要我說按照隊伍排好練習,這些大小孩就樂歪了,也不知道他們在興奮什麼。在朗誦的同時,不僅動嘴,還要加一些動作或手勢,否則會很呆板。孩子們很快就熟記動作,可是他們的動作經常比得很誇張,甚至要打到隔壁的同學…所以還是管秩序比較累!
我通常比較追求完美,所以,動作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動作不整齊,我就會請他們重來,久而久之,他們就知道不可以打混摸魚,因為只要一個不留心,落了動作,就會成為害群之馬。當然,我並沒有要讓他們成為眾矢之的,只是希望藉此訓練他們的專注力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要讓他們知道,這是「小一甲」的事,身為其中的一份子,誰都不許置身事外。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求全班都要上台的另一個原因。
我不是「結果論者」,重點在於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得到了什麼。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全球華文網教師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