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預計在教師節前後舉辦朗誦比賽,因此最近花了較多時間訓練學生的發音、語速、停頓、節奏等技巧。由於朗誦的內容他們早已熟記,所以只要在某些部分修改即可。
上台比賽的人數最低不可少於十五位,但我希望班上每位同學都有上台的機會,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經驗,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個回憶。
我幫他們依照身高排了位置,一年級的小孩都沒什麼問題,但是班上有些超齡的學生(先前沒有上過中文課,因此安插到一年級),實在很皮,每次只要我說按照隊伍排好練習,這些大小孩就樂歪了,也不知道他們在興奮什麼。在朗誦的同時,不僅動嘴,還要加一些動作或手勢,否則會很呆板。孩子們很快就熟記動作,可是他們的動作經常比得很誇張,甚至要打到隔壁的同學…所以還是管秩序比較累!
我通常比較追求完美,所以,動作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要動作不整齊,我就會請他們重來,久而久之,他們就知道不可以打混摸魚,因為只要一個不留心,落了動作,就會成為害群之馬。當然,我並沒有要讓他們成為眾矢之的,只是希望藉此訓練他們的專注力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要讓他們知道,這是「小一甲」的事,身為其中的一份子,誰都不許置身事外。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求全班都要上台的另一個原因。
我不是「結果論者」,重點在於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