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在緬甸已經三個禮拜了。從一開始被稱為「老師」的彆扭不習慣,逐漸變成可以微笑回應學生的問後,把自己立在為師的位置。
這裡有位老師說:「每次看到你都是充滿活力,學生也都很喜歡你」。聽到這種讚美,心裡快樂的都要飛上天啦!每當上國中和國小的國文課時,看著學生被自己舉的例子逗得呵呵大笑,並且瞬間領悟的那種表情,實在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下午的幼小部只是學學寫字,但是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基礎,我深怕上課太無聊的話,會讓他們覺得中文又困難又無趣,進而失去學習興趣。但我發現這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認真又乖巧的。孔教的校長也說,他們的傳統教學方式太過死板,希望我們兩個台灣來的老師可以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所以每一堂課我們都會製作字卡、圖片、設計遊戲。學生雖然乖乖的在課堂上把規定的字寫完了,但不見得知道他們寫的到底是什麼。背誦對他們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在我看來,他們是在「背」這些字的音,而實質上,若是只給他們看字的話,他們不一定每個人都回答得出來;若是只念發音給他們聽的話,他們也不見得寫的出字來。
因為幾乎下課前都會進行遊戲,以便檢視學生理解多少。遊戲規則很簡單,不外乎是「找出老師所說的字詞」,而學生常常拿著正確答案,看了一眼之後,就把它放到一旁,繼續尋找它們自己心中自以為的正確答案。由此可知,學生沒有真的吸收進去,這一點讓我頗為憂心。我們都認為學中文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先學拼音、發音,再來寫字、詞、句子、文章,但是這裡深怕學生程度落後,一進入學校就先學寫字,每次帶他們念的時候,我都發現他們很多發音都發不出來。這邊的老師也很無奈的說,因為從創校開始就是這樣教小孩子,所以現在要改變教學方式和順序也很困難。另外,我們還發現教材裡面錯誤百出,聽說這教材也是用了很久很久了……
如果教學順序和方式不能改變,那我們要怎麼提升這些孩子的中文程度呢?百思不得其解呀!我們現在只能盡其所能的努力讓學生盡量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