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尋找認同的人

找一個優秀的人加以認同,可以激勵自己向善、向上,所以每個人都需要認同某個人。學生可以在老師群中,選一個或兩個自己認同的,激勵自己向他們看齊;孩子可以在長輩當中,尋找自己認同的對象;社會上有許多成功、傑出的人,也值得我們效法、學習。蘇東坡就曾以自己的伯父蘇渙做為認同的對象,從小就想要像伯父在朝為官,造福百姓,所以不斷力學,終成為一代文豪、國家棟粱,可見尋找認同的對象,效法他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要教導孩子,認同他心中覺得了不起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

合作學習的好處

合作學習適用於各個階段、各個學科,透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可以達到全人教育。同儕間彼此合作,可以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因此,小組的成員必須各自擔負責任,又能彼此照應。教師在編排小組成員時,最好是各組學生的程度相當,每一小組的成員彼此喜歡,同時,每個人都要有為小組爭取榮譽的決心。透過合作,可以使一個繁複的主題面面俱到,才是合作學習的好處。

孔子的文學觀

春秋時代,文學作品呈現怎樣的狀態呢?那時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論語》中,常提到「文」這個詞,不過,他所說的文是指「經學」。「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而後君子」,所指涉的都是「經學」。孔子以「詩」代表文學作品,所以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與文在孔子心中是不一樣的。

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寫秋天的美景,並寄寓詩人對理想的追求。前兩句寫雨後天涼,空山越顯清新。三、四句寫山居所見,松間月明,石上泉流,好一派美好的夜色,這兩句屬靜態的描摹。五、六句寫動態之美,浣女歸家,竹林發出聲響;漁舟划動,碰觸蓮葉,何等鮮明的意象。山中自由自在,歸隱之人大可在其間悠遊自適,過著逍遙的日子。蘇軾贊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意象鮮明,描摹入微,正可印證蘇軾所言不假。

李商隱〈夜雨寄北〉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首詩寫雨夜愁緒,有思歸之意。詩人身處異地,未能返家,藉共剪窗燭一景,側寫相聚時光。君問歸期,然歸期未定;身處異地,偏逢夜雨,愁思不盡。然隨即升起一絲希望,唯盼返家時,能剪燭共話,那時再細述離別之情。詩人以尋常景寫深切意,手法不可謂不高明。

香的意思

香這個字的外形,是黍和甘的合體,由於字面上看不到聲音,所以是會意字。現在我們所寫的香,將黍變成了禾,字形較為簡化。它的本義是禾黍發出的香味,引申和芳香有關。

香的常用詞有:香象渡河、國色天香、古色古香、

                    香火因緣、書香門第、一瓣心香

心像圖的應用

寫作的時候,如果能先採圖象的方式,形成心像圖,就可以發展出一篇脈絡清晰的文章。心像圖可以應用在閱讀和寫作上,閱讀時可以拿來整理段意,寫作時則可以預先了解文章的脈絡,達到統整的效果。

王維〈送別〉

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這首詩充滿對友人的勸勉,詩裡最可貴的是傳達對友人追尋理想的支持。友人將要遠行,問他要去哪裡?回答說此處不得意,不如歸去。想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所以雖然不捨,仍舊鼓勵他前去追尋理想。一句「白雲無盡時」,正說明了人生無可無不可,天地之大,定有容身之處。對友人的祝福,也在這淡淡的三言兩語中,表露無遺!

王維〈渭城曲〉

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採間接敘寫,寫送別的情思。早晨,渭城下了一場雨,地面仍是濕濕的,客店看起來特別的新,柳色也因此特別青綠。在這樣的場景下,要與友人相別,心中的不捨化為手中的一杯酒,願飲著這杯酒,感受到的是我與你的情誼。詩中似乎不言情,然處處深情,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更道盡了友誼的可貴。

王維〈送別〉

王維〈送別〉:「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為報故人憔悴盡,如今不似洛陽時。」這首詩以女子的口吻,寫對良人的不捨,是一首閨怨詩。一開始即不矯情的直抒其懷,說出自己送別的痛苦,一句「淚如絲」,可見眼淚止不住的直流,第二句補充說明悲傷的原因。第三句採間接的敘寫,含蓄的說明自己的憔悴乃因過度的思念,因而不能與當日風光時相比。古人常言相思令人瘦、令人斷腸、令人離魂,這些都是誇飾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