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認為人要回歸自然,以個人為中心,抒寫性情,重文學形式而輕忽內容,主張藝術不必為政治和宗教服務。十九世紀的文藝復興,呼籲文藝的獨立自主,主張展現個人的創意,即是浪漫主義的展現。

方的意思

方這個字的外形,就像人在方國之中,引伸和「方國」有關,假借為「方法」。

方的常用詞有:八方呼應、八方受敵、方方正正、

                   方便為門、方趾圓顱、方興未艾

教孩子結交益友

益友的條件是:他肯說真話、他能體諒你、他能增廣你的見聞。除此之外,做你的好朋友,不能在你的背後說是道非,將你私密的事,如:喜歡誰、討厭誰,告訴別人。我們要教孩子分辨這些朋友都是不能交往的。同時,我們要教孩子心存仁厚,不忍心讓朋友難過,做到對別人的尊重。

克羅齊的美學觀

克羅齊認為藝術不需要傳達,當我們心中有一個意象,在未經傳達時,即是藝術。所謂「意在言外」、「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就是這個意思。然而,藝術若不經傳達,別人何以得知呢?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顯然除了有高遠的情懷之外,還要能具體入微的傳達美感,才能稱為藝術家。

勉強教學法

學習要有效果,除了熟練教學內容之外,有時還必須用稍難的內容,強迫學生提升學習效果。例如:教學生一個成語──「一箭雙雕」,還可教他們一五一十、一箭穿心、成雙成對、雕龍畫棟等詞,強迫他們記憶,由於這些詞有難度,相對而言也特別的難記,反而容易引起學生好奇,我們姑且稱這樣的教學法是「強迫學習法」。

教孩子關懷他人

孩子要怎樣教導,才會懂得關懷別人呢?做父母和師長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他向你訴說委屈時,你可以設法讓他得到一點補償。例如:他告訴你東西不見了,你可以給他一點小錢,表示贊助;這時,他感受到的是你的關懷。以後當別人告訴他東西不見了,他也會試著讓對方感受到關懷。我們對孩子釋出的善意,他們不但了解,而且也會學習。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這是一首贈別詩,是詩人送刺史李君往蜀任郡守。首先切入蜀地的風光,以古樹參天,千山杜鵑,言其景美。其次承接首聯,言山中一雨,樹杪百泉。再言蜀地民俗純樸,出產橦布,處處芋田。尾聯歸結到使君此次前往蜀地,定能使蜀人移風易俗,樂於受化。詩人贈別詩既切地,又切事,兼褒揚李使君,可謂面面俱到。

道德與文藝

文藝作品究竟該不該富有道德的意涵?在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等人看來,這是毋庸置疑的。文藝作品有時影響人心至鉅,它引領思潮,指引人們走上正確的道路,當然必需具有道德的影響。只不過,一流的作家懂得書寫的技巧,用種種暗示、迴環、照應、映襯的方式,讓人不覺它有道德勸說的成分,但卻無形中使人感到興味,而認同他們的看法和想法。

戶的意思

戶這個字的外形,就像是半片門的樣子。把它解釋為和「保護」有關,是因為門戶是保護我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所以戶的本義是「半片門」,引伸義是「保護」。

以戶為部首的常用字是:房、戾、所、扁、扇、扈、扉

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學觀

劉勰的文學觀兼顧內容與形式兩者。它的《文心雕龍》五十篇,開宗明義是原道、宗聖、徵經,看起來彷彿是主張為道德而文藝,實則在其它篇章有情采、想像等,又可看出他重視文藝的一面,因此,我們認為他提出: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將文章比喻為美女,即是重視文學的內容和形式,也就是說,他認為文學內容應有道德觀,文學形式也需重視,這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