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學法

帶領學生閱讀故事,可以分段摘取大意。根據每一段,設計問題,旨在指向文章重點,所以不宜鉅細靡遺,而是抓住幾個重點來問就可以。說完故事,整理出故事大意之後,最重要是以生活實例讓學生反思,如此才能落實生活化,解決學生面對的困難。

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當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參與書中人物的活動。請學生為主人翁想辦法,以解決難題;或請學生體會主角為什麼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都能提供不同角度的觀察。從生活中去體認,從閱讀中觀察,長期下來,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繪本教學

對於只會說華語但不會寫字的小朋友而言,我們可以用繪本引導他們回答問題.採取引導說故事的方

式提問,讓小朋友回答問題.學生答對了給個小獎品,那麼,他們會很快的學會教材,不失是一個好方法.

繪本的內容要融合動作,聲音,圖畫,進行增強,讓學生融入情節中,自然能引起共鳴.因此,好的教學者必須具備表演的天分.

文化一詞

文化即是文治教化。王融:「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可見古代認為文化可以使近悅遠服,是國家統一的利器。《文選‧補亡詩》:「文化內緝,武功外悠」,指出文化有內在影響力,一群人在相同文化下,易於管理。一個國家有了文化的管理,仍須有武功使外族知道順服,文治與武功乃是安定國家的力量。

文與字

文,在《說文解字》上解釋是「錯畫也,象交文」,也就是說,文是交錯的線條。在甲骨、金文、小篆裡的字形,就像線條交錯的樣子。字,在《說文解字》上的意思是「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聲」,也就是說字是孳乳而生的,它是子和宀的合體。凡是文,線條簡單,無法再拆分;字則是可以拆解成若干部份。文是獨體,字是合體。

文學的特徵

文學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種族與普遍性,它同時也是作家個性的展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會產生獨特的文學作品,魏晉的玄言詩即是,而在不同的時代氛圍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文學作品,唐詩、宋詞即是。不同族群,有不同的文化意涵,所闡釋的自然各異,各國文學即是。然特別的是,透過比較,文學作品也有其普遍與共通性,幸好作家有不同的個性觀點,我們才能很容易的區分出他們不同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教孩子淡然處之

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最好教孩子淡然處之。孩子所碰到的不如意、不順利,往往是相較之下,別人有,他卻沒有,當下心情一定不好受。可是,很奇怪的,如果這樣的情形很多次以後,卻也不那麼使人難過了。我們的時間有限,處理了甲事,也就無法處理乙事,所以,無論得與失,我們都應該淡然處之,視為平常。下次孩子再對你說不公平時,記得對他說:「這件事有那麼重要嗎?以平常心對待吧!」

教孩子待人寬厚

心量有多大,福氣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寬大為懷。一件事如果認為別人理當幫忙,而他卻沒幫忙時,不必心懷怨懟,因為這是氣度狹小的表現。胸懷寬大的人,會替對方設想,也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們不是不會埋怨,而是了解「埋怨」對人、對己都不好,所以選擇面對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心中無事,日日都是好日,時時都是好時,心中也就了無罫礙了。

教孩子正面思考

一件事有正反兩面,就像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樣,所以教孩子正面思維很重要。如果我們凡事不鑽牛角尖,那麼有與無、多與少,其實都不是很重要。一般人總過度擔憂,害怕困難,而我們的思維是:不要害怕困難,有困難設法解決就對了;其次,要培養勇於嘗試的精神,發揮自己的才能,樂於助人,你會發現,好運會跟著你來。所以,身為父母的,要鼓勵孩子正面思維。

部首教學法

識字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學習部首:木這個字的外形是植物的根、莖、葉,老師可先畫一棵樹,在樹的軀幹上寫出篆字。

2.學簡單合體字:有關木的合體有林、森、植、棵等,老師可以先簡單解說林、森。林是木┼木,表示樹林;森是木┼木┼木,表示很多樹木。

3.學複雜的合體字:植是木┼直,直是注記「植」的聲音;棵是木┼果,果、顆有聲音關係。

讓學生就棉、樹這兩個字聯想,畫出一幅圖,以增加對同部首字族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