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與批評

創作是主觀的,作者可以將自己的看法真實的表達出來,而不必在乎別人的想法;批評是客觀的,無論是消極的批判或積極的建議,都應該稟持客觀的態度,分辨是非、善惡、美醜、優劣,而不能只憑一己之見,貶抑別人所有的看法。批評越是客觀、冷靜,就有越多的人認同,所以,從事文學批評,必須理性、冷靜,明辨是非、善惡。

溝通式教學法

溝通教學法,也就是「交際技巧的教學法」。它的特色是把學到的語法知識轉換成實際生活上的語言工具。學生不僅應該知道表達些什麼,也應該知道如何去表達他要表達的意思。溝通可包含口語和書面語,所以溝通式教學法不只應用在聽、說上,也可應用在讀、寫上。因此,課堂活動可以設計角色扮演、句子重組、語言遊戲、問題的解決和預測等,讓學生直接從活動中學習語言。
 

裴迪〈送崔九〉

裴迪〈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這首詩表面上記遊,其實蘊含著哲理。裴迪初與王維俱居終南,與杜甫友善,杜甫詩中曾有和裴迪之詩。山中丘壑之美,非淺人可知;好比交友之勝,非泛泛之輩能得,必要深交數年,方知其人之美惡。故武陵人暫遊桃源,也僅是驚鴻一瞥,不足為外人道也。人之相交,貴相交心,能交心方能領略朋友之美,此理至明。此詩說理透闢,且一針見血,應屬哲理詩。

王維〈雜詩〉

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首詩描寫思鄉之情,卻不直說,而借景以言。詩人見到故鄉之人,料想對方應知故鄉事,這是理性的觀照。不言故鄉之人安否,只問綺窗前寒梅是否綻放,表面上不關心故鄉事,實際上是化具體的情為抽象的愛,如此一來,物我之間產生心理距離,便覺不俗。詩人化俗為雅的功力,著實巧妙。試問:連窗前梅花都深深掛念,能不掛念家鄉事物嗎?借景寓情,含蓄不盡,故淡而有味。

入的意思

入這個字的外形,像是由上進入下,由中間進入到兩旁,用抽象的線條表示進入這個概念。它是一個指事字,引申為一切的進入。

入的常用詞有:刀槍不入、鞭辟入裡、飛熊入夢、

                     單刀直入、老僧入定、過門不入

教孩子愛護兄弟姐妹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並不知道為什麼要愛護兄弟姐妹,甚至認為他們都是來分享父母的愛,為什麼要友愛他們呢?其實,有兄弟姐妹是很好的,做什麼事有人可以商量,面對難題有人可以請教或幫忙,如果合作愉快,還可以相偕旅遊,共享美食,互通有無,所以我們要教孩子重視手足血緣之情,同時要懂得友愛兄弟姐妹。

古典詩的創作

一首古典詩,首重格律。五絕、七絕,各有平起與仄起兩種形式,五絕以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七絕以首句押韻為正格。創作者須從正格入手,將絕句寫好。依律寫古詩,最須注意入聲字的辨別,如:屋、國、竹、谷等字,分屬國音裡的一、二、三聲,但以方言來讀,卻是入聲字,因此寫好一首詩後,還須與韻書對照,方能避免出律。

王維〈竹里館〉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詩描寫幽居閒適之情。詩人獨自在幽靜的竹林裡,彈著琴、唱著歌,多麼的逍遙自在!處在林中,自得其樂,誰會知曉?唯有明月多情,穿林而下,安慰著詩人寂寞的心。蘇軾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這首詩可得到印證。

王維〈鹿柴〉

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描寫幽居閒適之情。空山無人,見其幽靜;聞人語聲,靜中有動,此所以非死寂而有生意。返景入林,無情之間見有情,復照青苔,見其非淡情而有濃情。歷來寫天地有情者,莫如王維;寫情之由淡而濃者,亦非王維莫屬。

頁的意思

頁這個字的外形,就像是人頭的樣子,它是一個象形字。頁和首,都是指人的頭,另外有一個「百」字,原本也是頭的意思。

凡是與百、首、頁有關的字,都和頭有關。

頁的常用詞有:扉頁、網頁、心頁、首頁、黃頁、書頁、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