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守歲〉

蘇軾〈守歲〉:「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繫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讙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這是一首有關新年的詩。蘇軾將家鄉──四川除夕的風俗,借詩形象化的表現出來。先是將一年流逝比喻成赴壑的蛇,一去不返,然後說一年已矣,來年可追。眼見兒童歡欣慶賀,而自己守歲不寐,只恐一年一年,心事蹉跎,不能成就,幸好年紀尚輕,還可以在來年努力。整首詩充滿對一年流逝的惋惜,也勉勵自己把握眼前青春的歲月,建立一番功業,富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介之推〈清明〉詩

介之推〈清明〉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這首詩是清明節的由來,也含有知識分子的良知。介之推護晉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忠心耿耿,感動重耳。重耳掌管國政,人稱晉文公。他欲褒獎介之推,遍尋全國,甚至想火燒綿山,逼介之推出來。介之推不願沽名釣譽,遂與母親雙雙燒死在綿山。晉文公搜山,得到此詩,詩中多忠諫之語。介之推有功不受祿,樹立知識分子的風骨,以詩勸國君「勤政清明」,言猶在耳!時移事易,降之今日,仍是鏗鏗然,擲地有聲啊!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這首詩屬五言律詩,乃是大歷才子韋蘇州的作品。韋應物曾遊梁州,即今陜西南鄭縣東,秦時為漢中郡,故詩中稱「江漢曾為客」。此詩兩句一意,首聯追憶當時相處和樂情景。頷聯就時間落墨,寫歲月如流,一別十年,令人不勝欷噓。頸聯言歡情如舊,然容顏已不復從前,兩鬢也斑白如霜。尾聯因言相約歸隱,同賞秋山之美。事遷時移,不免令人感慨,若身常健,未嘗不能再共同遊賞。詩人言下之意,有無限盼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