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文學批評

藝術的特質

藝術總帶著幾分社會化,那是意指:藝術家是社會的一分子,他的取材內容,自然離不開生活的社會環境。藝術家也希望別人可以欣賞他的創作,雖然別人若不欣賞,他也不會怎樣,但若有人能瞭解他,那更是他的願望。藝術作品不以實用為目的,它的可貴在藝術家的無限性與自由意志。大凡一個藝術家,總活在自己的烏托幫裡,自得其樂,只有創作才是他生活的重心。

文藝與道德

一位藝術家若有天份、能力,能創作技巧高妙的作品,,看起來似乎不需論道不道德的問題;但是,由於他的不道德,卻會因此使作品流於成為私人求名、求財的工具,境界當然是低下的。偉大的藝術家,通常也心懷悲憫,對他人有最大的尊重,並不會以私心去處理他的創作,因此,道德當然是很重要的。藝術家在未創作時,應有強烈的道德意識,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創作之後,若認為作品能引起道德的影響,他們才會把作品公諸於世。

美的特質

美可以是簡單的圓形和波紋的形狀,也可以是繁複、糾結但平衡對稱的畫面,美的特質是和諧。任何形式的和諧,都可以帶來身心的愉悅,顏色、形狀、音符、動作,各有其不同面向的美,藝術的極致在融合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卻隱然有其整合的規律。

美與實用無關

美與實用無關,與直覺有關,美與善無關,與心態有關。美既是主觀的認知,也是客觀的表現。當我們在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一些來自於直覺,一些來自於學習。心若覺得物美,物似乎也會感知;相反的,一旦覺得物不美,物也就顯得平淡無奇。

文藝是慾望的昇華

創作文藝的一個原因,乃是慾望的昇華。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的,創作中大可上窮碧落下黃泉,充分的發揮想像,使心靈得到慰藉,所以說文藝是慾望的昇華。欣賞文藝作品也一樣,藉著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可以洗盡心中的哀憐、恐懼,而後感受到心裡的平靜,那也是情感昇華的緣故。

無限與自由

大凡讓我們覺得美的事物,往往也具備無限與自由這兩大特質。有限讓我們沮喪,感到無奈,不免悵惘。自由也是一樣。當我們敞開心房,接受一切,那麼條條大路通羅馬,靈感也隨之泉湧,倘若處處受限,又如何邁開大步,創作至美的作品?藝術家的心靈是無限寬廣的,他們的心是不受拘束的,唯有這樣,才能在創作時盡情的揮灑,無入而不自得。

悲劇的喜感

悲劇之所以產生喜感,是因為它與我們內心的想望落差太大,以至於需要更多的同情心去滿足它。我們看梁祝,為他們相愛而不能在一起難過;我們看戰爭,為他們不願和平而傷慟,以至於我們為好人沒有好報傷心,為惡人不受懲處而痛恨,因為只有這樣,人們的哀憐、恐懼才能得到平衡。這也就是為什麼戲劇到最後,我們總希望有圓滿的結局,讓我們不至於太過悲傷,而看完悲劇後,我們突然有全身輕鬆的感覺。

美感與聯想有關

在欣賞藝術品之前,我們有許多活動都與聯想有關。我們學會感知、概念、思考、記憶、想像,當這些能力綜合在一起,進行欣賞活動時,將會體會到藝術品內容的美。因此,僅管形式主義認為美感與聯想無關,我們仍舊以為,美感不可能與聯想無關。

康德看聯想

康德將聯想分為兩類:純粹的美和有依賴的美。只就藝術的顏色、形狀和聲音等欣賞其本質的美,即是純粹的美;有依賴的美,則是因為聯想,欣賞其內容、意義等,而非藝術本身。前者是講究藝術的技巧,後者則就藝術所傳達的內容,進行審美。

藝術的傳達

「成竹在胸」、「意在言外」似乎都說明了藝術作品可以不借由傳達,就可成形。但若不經由傳達,如何被認可呢?假如一個畫家,不畫半件作品,而自稱是藝術家,相信大家一定不會認同。因此,藝術的傳達是很重要的。除了自己覺得作品不錯之外,藝術家總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藉以激勵他創作出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