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一定要懂得如何主動與別人溝通,才能讓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起木訥不善言詞的人,有的孩子面帶微笑,落落大方,能把自己的疑惑清清楚楚的告知對方,對方看在眼裡,也一定會有善意的回應。一件複雜的事,可能只要三言兩語就解決了,這就是主動溝通的好處。做師長和老師的,必須提醒孩子學會溝通,以克服難題。
釋「桑」
「桑」這個字的外形,是由獨體的「木」加上「叒」組成。「叒」是葉子茂盛的樣子,它是一個具體的實像。獨體象形的「木」加上具體的「叒」,在六書中屬象形類,為「合體象形」字。
元稹〈遣悲懷〉
元稹〈遣悲懷〉:「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這是一首七言的悼亡詩,屬七律。元稹元配韋氏,賢而美,年二十七,卒。此詩以謝氏比韋氏,故有謝公最小偏憐女之語。前六句為追憶之詞,言韋氏排行最小,深受父母寵愛,自從下嫁給自己,常拔釵助酒,野蔬充膳,過著清貧的生活。後兩句言今日自己已富貴,然而韋氏已亡,不能同享富貴矣!悼亡之詞,貴在情真意切,元稹此詩,不忘夫妻共苦之情,誠屬難能可貴!
教孩子面對問題
孩子有時候面對難題,會想要逃避,做父母的若發現這個情形,要鼓勵孩子勇敢的把問題提出來,再一起想解決的辦法。有時候不妨先聽聽他們的想法和看法,再適時的提供意見。原則很簡單:一起面對,而不是置之不理,總要他負起一部分責任,才是正確的做法。
釋「引」
「引」這個字的字形,是一個弓字,用丨指出拉開弓弦的樣子,它是一個合體指事字。所謂合體指事字,是指一個獨體的象形或指事字,加上抽象的線條。「引」這個字是獨體象形的「弓」字,加上抽象的一根線條,表示「拉開」的抽象意念,後來「引」當做「引導」,乃是引申義。
溫庭筠〈利州南渡〉
溫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羣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這首詩在空間的佈局上有獨到之處。首聯遠望,寫出澹然望遠,小島蒼茫,點染出感觸。頷聯寫上船回望,岸上柳樹下人們的情景。頸聯將水中與岸上的景物做一對比,點出群鷗與白鷺的優閒。尾聯徒羨范蠡悠游湖山的快意,興起了歸隱之心。在空間上緊扣著水與舟,在選材上也與湖光山色有關,可謂匠心獨運。
音樂與文學
音樂化具體為抽象,文字化抽象為具體,兩者都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音樂直接用旋律感動我們,文字則間接提供我們想像,透過想像,我們構織不同的情境,在閱讀中得到無上的快樂!
教孩子正確思維
孩子若說出令人震驚的話,父母和師長該怎麼辦呢?倘若我們覺得孩子不應該這麼說,就必須在第一次他這麼說時立即制止,而且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思維。許多孩子一直說著不合理的話,卻沒有得到提醒,那麼,他們可能以為這麼說不要緊。明理的父母和師長要用嚴厲的眼神看著他,但態度溫和的告訴他:不要這麼說,這些話不是你該說的!能時時提醒,孩子自然會懂得收斂。
戰國散文
戰國諸子散文,為兩漢散文之濫觴。章學誠言:「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國而著述之事專,至戰國而後世之文體備。」此後,有政論散文,以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為代表,鋪敘排比,駢散倂呈,為散文之佳篇;有史傳散文,以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為代表。
獎善與罰惡
教育無他,愛與榜樣,這句話說對了一半。在教育現場上,多少孩子是被寵壞的?身為父母、師長的要明辨是非善惡,孩子若有好的表現,固然應該嘉許,但若行為不善,在一開始就要嚴厲的制止。此後,只要孩子一有不當,要一律制止,懲惡與揚善,一個是棒子,一個是胡蘿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